張言軍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現實言語交際中,人們得出一個結論或做出某種行為,其背后總是有原因或目的的。而當背后的原因或目的較為復雜時,為了便于聽話人的理解、接受,說話人就需要分列說明原因或目的,現代漢語中,經常會采用“X來”作為分列說明的標記詞。如:
(1)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中央、省、市、縣的同志一起來看望鄉親們,一來是給大家拜年,二來是看看你們過節還有什么難處。看到你們有吃的、有燒的、有穿的、有蓋的,能高高興興地過節,我們就放心了。
(2)至于結婚一節,務請到畢業后舉行,一來妨礙學業,二來他還不能養家,添他父親負擔,于心不安。
觀察上面例句可以看出,“一來、二來”等“X來”類詞語在句中的作用就相當于一個關聯詞,例(1)中的“X來”用以分列說明“來看望鄉親們”的目的,例(2)中的“X來”用以分列說明“畢業后才能舉行婚禮”的原因。我們曾對“X來”類關聯詞的形成理據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認為一些文獻把“X來”類關聯詞看作是由同形的動詞短語固化而來的觀點存在諸多難以解釋的現象。在對歷史文獻重新認識的基礎上,張言軍提出關聯詞“X來”的歷史來源應是數詞和語氣詞“來”的句法組合,在高頻使用及詞匯雙音化的驅動下,“X來”的內部結構關系漸漸模糊并最終發展成為關系更為緊密的復合詞。[1](P60-64)本文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圖對“X來”類關聯詞的語法功能進行更為完整地分析,具體分析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X來”類關聯詞在句法結構中的組配方式;二是“X來”類關聯詞的語法功能;三是“X來”類關聯詞的語用特征。
“X來”類關聯詞在使用中,它們所構成的格式框架是多樣化的,但一般必須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連用,如:
(3)他們是預先修好井,迎接我們的人馬,一來供給水喝,二來把地耘好了,也能多打軍糧。
(4)這課挺好,一來有用,二來能夠喚起居民們的環保意識。
以上是兩個連用的格式,下面看三個連用的用例:
(5)回去謊報馬英發現了他們的計劃,讓王金蘭早早把他們除掉,一來去掉他自己的心病,二來可以掩蓋自己的無能,三來也是自己的一功啊!
(6)大家對喜福的意見,提一千條也有,可是一來沒有準備,二來礙于老恒元的面子,三來差不多都怕喜福將來記仇,因此沒有人敢馬上出頭來提,只是交頭接耳商量。
四個連用的現象極少,在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僅檢索到2例:
(7)追求有效率的選擇是自利的人的天性,有的人,例如我,從來不挑,買了就走。那不是因為缺少自利心,而是因為一來語言不通,二來時間“金貴”,三來畢竟還不習慣言利,有心理上的折磨,四來也許“面子上”的價值放不下來,全加在一起,討價還價的機會成本就上去了。
(8)開船前兩天,鴻漸夫婦上山去看辛楣,一來拜見趙老太太,二來送行,三來辭行,四來還船票等等的賬。
儲澤祥指出語言除了具有符號性、工具性之外,還具有概率性的屬性。[2](P90-94)基于這一語言觀,儲澤祥提出在漢語語法研究中應加強基于統計基礎上的動態傾向性考察,這種研究思路的核心是漢語句法語義結構的優先序列研究。我們完全認可并贊同儲澤祥先生的上述研究理念,順著這一思路,我們對“X來”類關聯詞同類組配格式的動態傾向性做了一次調查。下面是我們基于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的數據統計。

表1:現代漢語中“X來”的同類組配
在大規模語料庫中并未發現“一來”單用的例子,而是必須與同類或其他類型關聯詞連用。在同類組配格式中,“X來”兩個連用數量最多,三個連用已經較少,四個連用的則極少。雖然理論上也可以出現五個甚至更多“X來”的連用,但在實際語料中并未發現那樣的用例。之所以“X來”的同類基本上以三個為界限,我們認為這或許是受認知心理的影響,當三個或更多結構相同的詞語串排列在一起時,會讓聽讀者產生閱讀疲勞以及審美疲勞,最終損耗所要傳遞的信息。
由此,可以得出“X來”類關聯詞同類組配格式使用頻率的優先序列:
兩個連用〉三個連用〉四個連用
同時,這一使用頻率上的差異也正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們對“X來”類關聯詞在認識上會有不同:因為“一來、二來”連用最常見,使用頻率最高,致使人們更容易把它們看成是凝固化了的詞,而“三來、四來”因使用頻率較低,使得人們較多時還不把它們看作是典型的詞匯詞。
此外,曹煒、[3](P138)馮春田[4](P197)指出在《型世言》《聊齋俚曲》中還發現了“一來”單用的例子,但用例極少,《型世言》出現了三次,《聊齋俚曲》則只出現了一次。如:
(9)一個富爾谷,年紀雖大,一來倚恃家事充足,無心讀書,又新娶一妻,一發眷戀不肯到館。一個夏學,學得一身奸狡,到書上甚是懵懂,與富爾谷極其相合。(《型》13回)
(10)過了兩日,實是支持不來,阮勝倒也想鮑雷說話有理,對著老氏說:“我娘兒兩個,虧你拾得這性命,但病死與餓死總只一般,不若你另嫁一個,一來你得吃碗飽飯,我母子僅可支持半年,這也是不愿見的事,也是無極奈何。”(《型》33 回)
(11)陳御史道:“學生此來專意請教,一來更有所求,老母年垂八十,寢睡不寧,賞恐邪魔為崇,聞真人有玉印,可以伏魔,乞見惠一粒,這不特老母感德。”(《型》40回)
(12)一來母親待我好,姐姐人極把我疼,你既來嘴也不敢硬。(《聊齋俚曲》)
仔細考察,古代漢語中,關聯詞“一來”的單用應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上面列舉的4個例子所反映的真正單用,即在一個段落或對話的一個話輪內并沒有任何跟他相照應的關聯詞語出現;另一種情況是雖然在后續句中沒有“二來、三來”等與之共現,但有其他類型的關聯詞與之呼應,因此這并屬于嚴格意義上的單用。如:
(13)玄德在關上看時,門旗影里,馬超縱騎持槍而出;獅盔獸帶,銀甲白袍:一來結束非凡,二者人才出眾。玄德嘆曰:“人言錦馬超,名不虛傳! ”(《三國演義》56回)
(14)吳軍師一來與你相識,二乃知你兩個武藝本事,特使戴宗來宅上相請。(《水滸傳》39回)
上面兩例中,“一來”的后續內容中分別有 “二者”“二乃”等關聯詞與之呼應,因此,我們并不把這種“一來”歸入單用的行列,而是把這種現象歸入異類連用的類型中。
現代漢語中,“一來”并不存在真正單用的現象,而是必須跟其他關聯詞連用,除了上節討論的同類組配連用外,“X來”類關聯詞也可以跟其他類型關聯詞形成連用的格式,我們稱之為異類組配。如:
(15)蘇保近幾天回來的時候,都是從那陡峭的土岸上攀著荊條往下墜,一來是因為可以省得蹺一個大彎子,二則他是因為實在想躲避那些在鄰近洞穴里住家的,在聽見他的腳步聲時候的不三不四的嘟噥。
研討會后,部分種植大戶和作業站站長還與專家們進行了交流。從交流中可知,盡管保險+期貨試點還沒有在曙光農場落地,但是職工們已對此有所耳聞,在專家講解了保險+期貨和套期保值的區別之后,不少大戶對套期保值產生了濃厚興趣。
(16)這也是勢所必然,因為人們召喚的士一則多出于急需,二來在嘈雜市聲中要求簡明響亮,誰還肯羅里羅嗦一長串復雜的車名。
(17)周圣三也實在餓急了,顧不得是否有詐;再者他想如果自己出頭盛飯,鄉親們也就會跟著來吃;三來他把幾件揪心的物件都已藏好,心里也有幾分踏實。
(18)她卻異常冷靜,認為生產西裝,一來工序復雜,本廠技術力量不足;二來成本高,投資太大,再說西裝生產廠家太多,市場已趨向飽和。
(19)全國人民喜慶節日,豈能光說說唱唱,搞點經營活動多實在,一來能反映改革開放成果;二可方便節日游人,看到適合的商品,即可購買;三是廠家可利用這個機會,做企業形象宣傳。
(20)扎崇節如期而至。每天,扎西的商店從早到晚都擠滿了買東西的顧客。一來扎西的貨物都來自印度、尼泊爾這些遙遠的地方,稀奇卻又價廉物美。而更多的年輕姑娘則想借買東西之機,偷看一下那英俊的小伙,當然,能結識更是求之不得!誰不愿意結識甚至嫁給這樣一個年輕英俊而又富有的小伙呢?(藏族·阿郎《酥油花》小說月報2013年第8期)
例(15)雖然語表形式上只出現了“一來”,并未有“二來……”“三來……”與之相呼應,但這并不是真正的單用,因為在后續句中出現了“二則”這一照應成分。而例(20)則顯得又較為特殊些,因為“一來”的后續句中并沒有明顯的用于分列說明原因的標記詞相照應,但是從語用表達上看,這樣的使用又是可以接受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語義上,“一來”和“而”形成了照應,從邏輯語義上看,它們形成了遞進關系,但換個角度看,“而更多的……”則是作者分列說明的第二條理由,只不過在語表形式上更為隱蔽罷了。
實際語料中,“X來”的異類組配形式還是比較多樣的,以“二來”為立足點,它大體有以下7種異類組配方式:
a.一來……,二來……,再說……
b.一是……,二來……
d.一則……,二來……
e.一來……,二來……,更重要的是……
f.一來……,二來……,加上……
g.一方面……,二來……
表達中,說話人之所以要選擇異類組配,我們認為關鍵因素是說話人為了避免詞語的重復,同時也為了使表達顯得更加富有變化性。
“X來”類關聯詞后面出現的可以是一個簡單的分句,也可以是一個復句。如:
(21)在教室外面,有一個幾米見方的天井,一來用于采光,二來用于排雨水。
(22)這是因為,一來熊貓的樣子很逗人,中國人、外國人都喜歡;二來熊貓的性情溫和,象征和平與友誼;更重要的是熊貓乃中國的國寶,產品上掛上“熊貓”商標,不管銷往世界何地,消費者都會一眼認知這是中國的產品。
例(21)中“一來、二來”連接的都是簡單分句,例(22)中“一來、二來”所連接的則是一個復句,復句內部呈因果關系,但“X來”的作用則是把復句整體當作一條原因來使用。
有時,“X來”類關聯詞也可以用在單句中,使之構成句群,如:
(23)最終,他們決定去小西家一趟,打的名義是,建國爹來北京了,看看親家,順便,何建國還可以為深夜打電話驚擾了二位老人道一個歉。決定明天去,晚上去,晚上可以叫上何建成一塊兒。一來,何建成去了,提給何建成調工種的事,就顯得比較自然。二來,晚上他們一家子都在,白天就小西爸在,小西爸一點兒事不管。
在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X來”連接單句構成句群的共26條(以“。二來”作為檢索條件),共占所有語料的4.5%,換言之,“X來”類關聯詞主要的功能是連接分句構成語義內容更為豐富的復句,而連接單句組成句群則是其弱勢功能。
關于“X來”關聯詞的語法功能,前賢時哲的論著中多有討論,并且大家的看法也大都較為接近。下面略舉幾家的觀點: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認為助詞“來”和數詞“一、二、三”組合構成“X 來”關聯詞用于“列舉理由”;[5](P768)
曹煒認為“X來”類關聯詞的作用是“用來列舉原因或者理由”;[6](P138)
呂叔湘指出“X來”類關聯詞的作用是“連接表原因或目的的小句”;[7](P606)
張斌也指出 “X來”類關聯詞 “只限于表示原因和目的”;[8](P606)
馬魯把連詞“一來”的語法功能概括為兩點:“標示原因”和“表示列舉”。[9](P14-15)
以往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也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X來”的語法功能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但學界普遍把“X來”類關聯詞的語法功能概括為“表示原因和目的”,我們還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疑惑:
其一,“X來”關聯詞可以和“一者、一則、一是”等形成異類組配,如果“X來”的語法功能是連接原因和目的分句,那么“一者、一則、一是”等也應具有同樣的語法功能,但現在大家卻并不認可后者具有相同的語法功能。如張斌認為“一者”的語法功能是表示“順序關系”,而“一則”的語法功能則為“表示并列關系和表示順序關系”。[10](P618-619)如果“X來”跟它們的語法功能完全不相同,那么“X來”何以能夠跟它們形成異類組配呢?
其二,“X來”關聯詞在實際表達中,并不僅僅局限于表示原因和目的。換言之,有的表達中“X來”所連接的分句并不能歸類到原因和目的中去,這樣,用“表示原因或目的”來概括“X來”的語法功能是不是也就有失偏頗。
那么“X來”關聯詞的本質語法功能究竟是什么呢?綜合考察,我們認為“X來”類關聯詞的本質功能就是用于分列說明,也就是說它跟“一者、一則、一是”等關聯詞的語法功能基本是一致的,這樣才會出現“X來”跟它們異類組配的形式。而一些學者提出的“X來”用以連接原因或目的分句,那是由上下文語境的影響造成的,并不是“X來”的本質功能。換而言之,“X來”并不像“因為、所以、為了、以致”等關聯詞語,后者即使拋開上下文,在孤立狀態下我們仍然能清楚看出它們連接成分所表示的邏輯語義內容,但“X來”類關聯詞就不然,我們必須把它們放入具體的語境中才能看清它們所連接的分句具體傳遞了怎樣的邏輯語義內容。當然,雖然“X來”關聯詞的本質用法是用于分列說明,但在具體使用中它還是有很大的偏向性的。下面先看“X來”所連接的分句類型:
A.連接原因分句
(24)如果說這種指責有一些道理的話,那我要鄭重聲明,我是個例外,我就喜歡在閑暇時讀一些書,一來這是我的愛好,二來也想給自己充充電,免遭墮入花瓶之列。
B.連接目的分句
(25)我們已經同國家體育總局商定,本屆奧運會奪得金牌的中國隊隊員將于9月訪港,一來讓香港居民目睹他們的風采、分享他們的快樂,二來改變香港一些年輕人對體育的看法。
C.連接結果分句
(26)這樣做,一來可進一步澄清問題的內涵,二來可令答復者從容構思答案。
D.連接其他類型(用于“總分模式”中對總說的分列說明)
(27)華格納公司的高級主管鼓起三寸不爛之舌,向三友公司的董事長游說這項研究的發展前景。三友公司董事長考慮周詳,一來擔心技術合格會消減自己技術開發的獨立精神,而造成依賴華格納公司的局面;二來憂慮將來若是達到生產的階段,勢必得由資金雄厚的華格納公司來發號施令。
語言事實顯示,雖然“X來”關聯詞可以連接原因或目的分句,但它的連接對象卻并不僅限于此。而一些學者之所以會得出“X來”的語法功能只是表示原因和目的,是因為連接原因或目的分句是“X來”最為常見的分布。我們以“二來”為檢索條件,對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進行檢索,并隨機抽取了前200條語料做了認真分析,排除不符合檢索條件以及語境不全的語料,得到159條有效語料。

表2:“X來”所標記的分句類型
從統計數據來看,原因和目的分句占到了總數的80%以上 (雖然統計材料有限,但這并不影響我們所得出的結論),這一強勢傾向性正是導致一些學者把“原因和目的”當作“X來”類關聯詞唯一功能的原因。但統計數據也現實,連接結果分句也是“X來”關聯詞不容忽視的一種類型。
觀察語言事實,“X來”在連接原因分句時還表現出另一種傾向性,即因果關系常采用“結果+原因”的配位方式,而較少采用“原因+結果”的配位方式。在98例原因分句中,有85例采用的是“結果+原因”的配位方式,只有13例采用的是“原因+結果”的配位方式,兩者的比例接近7:1。
(28)父親鄭重地說:“我不是開玩笑的。現在磚瓦廠的前途不妙,一來有的人瞧不起鄉鎮企業,認為我們素質低,不信我們,生意不好做;二來廠內部也有問題,管理不善,帳目不清……”
(29)農民本來舍不得宰耕牛,按當時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來,割掉了舌頭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來,縣官叫他宰牛,也用不著怕犯法。那農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殺掉了。
(30)金兵雖然人馬多。但是,一來軍紀渙散,二來長途行軍,十分疲勞,哪兒敵得過韓世忠手下精兵的襲擊。一場戰斗下來,金兵被殺傷的多得數不清,連兀術的女婿龍虎大王也被活捉。
例(28)是先給出結論性的觀點“現在磚瓦廠的前途不妙”,然后再分列說明不妙的原因。例(29)則是在先擺出原因,然后得出了某種結果或結論。
那么,“X來”在連接原因分句時為什么會出現上述情形呢?總的來看,是篇章信息結構在制約上述配位方式,李晉霞、王忠玲指出語篇信息安排遵循不重要的信息傾向于前置,重要的信息傾向于后置的基本原則。當原因比結果重要時,就采用“結果+原因”的配位方式,而當結果比原因重要時,就采用“原因+結果”的配位方式。[11](P19-26)
“X來”類關聯詞在使用中,當后面銜接的成分較短時經常是以緊鄰形式出現(如上面各例多是如此),而當后面銜接的成分過長時,為了韻律節奏以及他人閱讀的需要,就會在“X來”關聯詞的后面出現停頓,在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共檢得20例(這一統計是以“二來”作為對象的,因為有的表達中,在“一來”后面不停頓,但在“二來”后面卻有停頓)。如:
(31)一來,當爺爺和我弟弟在書房里玩得興致正濃的時候,正是我在學校的草坪上踢足球最帶勁的時候;二來,我覺得一個少先隊員不應該經常去占用科學家的時間。
(32)祁老人不想出聲。一來,肚子里寡寡落落的,實在打不起精神說話。二來,他知道韻梅有分寸,不至于隨便的留下冠曉荷。三來,不得罪人是他的老辦法,他希望曉荷趕緊走出去,他也就不便多開口。
在全部572條語料中,“X來”關聯詞后面出現停頓的占全部語料的3.5%。換言之,在表達中“X來”關聯詞更傾向于以緊鄰形式出現。
有時為了凸顯話語的隨意性、非正式性,同時也為了標記后面的信息是話語的焦點,還可以在“X來”后面添加語氣詞,在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共有9例,如:
(33)開頭我沒被揪出來。一來呢,我一直老實改造,不惹他們注意;二來呢,有“兩廠一校”毛主席批示的經驗,說我這種留職留薪的“右派”屬于原地改造,要區別對待,不遣送回鄉。
在北大語料庫中添加在“X來”后面的語氣詞只有“呢”一個,而為了更好地認識這一現象,我們又在網絡這一動態語料庫中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嘛、么、呀、啊、”等語氣詞也可以出現在“X來”的后面。如:
(34)一來嘛,他們肯定現在有負擔或者預測到將來有負擔;二來他們有節儉的習慣。(http://bbs.hlgnet.com/info/u1_3394430/)
(35)這幾天太炎熱啦,所以就做些滾湯喝喝,一來簡單,二來啊,就是想偷懶啊……(http://www.haodou.com/recipe/240603)
(36)怎樣把衣服捐給福利院,一來么做做好事,二來么有多余的存放空間。(http://wenwen.soso.com/z/q29411017.htm?pid=ask.box)
(37)上完課后二人閑來無事,在街頭攜手而行,一來呢是看看日本的景致,二來呀也是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http://dzh.mop.com/whbm/20100828/0/88FFz7I1d7424b3O.shtm l?only=1)甚至,在“X來”的后面還可以出現插入成分,如插入一些反映說話人主觀評價的詞語。如:
(38)這一來說明首都讀書人的文化層次相對較高;二來,說到底,這還是因為中國的歷史積淀太深厚,有了一點文化就無法不去讀歷史。
在古漢語中,“X來”類關聯詞后面也可以有停頓,但卻未見后帶語氣詞的用例。
(39)那幾年好不老實的個孩子,如今,一來,這臭肉的年紀也忒大了;二來,也禁不的我們爺和他擠眉弄眼的。(《醒世姻緣傳》55 回)
漢語中很多詞語都有自己的語體適應性,有些詞在某種語體中使用是得體的,而換一種語體就顯得不大可接受。如“鹽”和“氯化鈉”,在日常口語交際中使用“鹽”是較為常見的,也很符合普通人的表達習慣,如果進入商店后說“來兩袋氯化鈉”就顯得有點不合常規,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同樣,“X來”關聯詞也有自己的語體適應性,已有研究成果也多指出了這一語用特征。如呂叔湘指出“‘一來’是現代漢語中用于表示原因的連詞……常用在口語之中。 ”[12](P606)馬魯也指出“‘一來’表示原因,一般多用在口語表達上……在文學作品中一般用于小說、散文等,以及人物對話之中,極少用于正式的、官方的政論體文章中。 ”[13](P15)
為了更好地認識“X來”的語體適應性,我們在北京大學CCL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分語體又做了一次調查,所得出的數據也基本符合這一特征。
以“二來”出現頻率為統計對象

通過上面的數據可以排列出“X來”類關聯詞語體適應性的優先序列:
文學〉報刊〉應用文〉電視電影〉網文
文學作品本來就屬于口語性較強的語體,而報刊除社論等評論性內容外,其他內容的口語性也是較為顯著的。而應用文屬于說理性文體,要求邏輯上的嚴密,表達上的理性,因此口語詞的使用就較為受限,電視電影理論上口語化程度應高于應用文,但現實結果反而低于應用文,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北大CCL語料庫在電視電影語體語料的錄入中主要錄入的是“百家講壇”而并非常見的電視電影的對白,這也就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X來”類關聯詞的使用。
同時,“X來”的這一語用特征也可以得到歷史材料的支持,因為“X來”在宋元產生之初便主要出現在話本小說、戲曲等俗文學作品中,而很少出現于正史等歷史文獻中。據刁晏斌的研究,在《三朝北盟會編》中出現了兩例“一則、二則”等用于列舉的關聯詞,[14](P103)如:
(40)金人方自以不報師期,恐王師定燕之后守把關口,彼不得歲入金幣,故遣使通議,一則接續和議,以邀歲幣,二則使來窺我動作趨向。
(41)且賊所忌者有四,所幸者有三:一則忌郭藥師下常勝軍勇于戰陣。二則忌河東、河北兩路堅城可守,卒不能攻。三則忌各斂民兵城守養銳不輕出戰。四則忌選擇兵將,頭項遞相照應,待其退后,前邀后掩。
很顯然,上面兩例是很難為“一來、二來”所替換的,因為《三朝北盟會編》是一部編年體史料性著作,雖然也記錄了當時的一些口語材料,但畢竟屬于較正式的書面文體,對于“一來、二來”等口語性較強的成分也就自然會排斥。
本文主要基于大規模語料庫的調查統計,對“X來”關聯詞的組配方式、語法功能以及語用特征進行了考察分析,通過語料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跟傳統認識不同的看法,主要結論有以下三點。
第一,“X來”在語表形式上不能單用,必須同類組配或與其他關聯詞異類組配。在同類組配中表現出“兩個連用〉三個連用〉四個連用”的優先序列;
第二,“X來”的本質語法功能是分列說明,但在具體運用中傾向于連接原因和目的分句;
第三,“X來”關聯詞在表達中大多緊鄰連接成分,但連接成分過長時“X來”后面也可以出現停頓,有時還可以后加語氣詞,同時“X來”還體現出較強的口語語體適應性。
[1]張言軍.“X來”類關聯詞的形成理據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2]儲澤祥.在多樣性基礎上進行傾向性考察的語法研究思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2).
[3][6]曹煒.“醒世言”虛詞計量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4]馮春田.“聊齋俚曲”語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Z].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12]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10]張斌主編.現代漢語虛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9][13]馬魯.“一來”的虛化及相關問題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1]李晉霞,王忠玲.論“因為”“所以”單用時的選擇傾向與使用差異[J].語言研究,2013,(1).
[14]刁晏斌.“三朝北盟會編”語法研究[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