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3月2日,在艾弗森球衣退役夜主場以103比122輸給奇才后,76人隊也遭遇了他們近17場比賽當中的第16場失利目前看來,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么能夠阻止費城人本賽季的自由落體了,尤其是這期間還包括兩場連續的40+分差慘敗(分別是2月10日客場以45分之差輸給快艇以及2月11日在奧克蘭43分之差不敵勇士)。俗話說得好,莫忘歷史,當76人再次出現背靠背連續輸至少40分的時候,我們除了插科打諢式的惡搞以及嘲笑外,似乎還更應該看看上一次在他們身上發生這種事時到底是個什么情況。因為畢竟忘記歷史是恥辱的,而歷史有時卻又是那么驚人的相似。
前奏曲
對任何一支NBA球隊來說,他們史詩級人物的離開,往往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過去所有的一切就像樓房倒塌、抽筋拔骨般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漫長而又慘淡的重建與復興。
在1987-88賽季開打之前,76人隊一代傳奇巨星“J博士”宣布退役,這一舉動可謂是正式宣告了球隊上世紀80年代輝煌的結束,并且費城籃球從此步入屬于查爾斯·巴克利的時代。然而,當賽季76人卻流年不利,巨星退役這件事剛剛過去,便迎來了極為慘痛的開局,前43場比賽,他們的戰績只有20勝23負,隨后迫于壓力球隊管理層炒掉了主教練馬特·古科斯,再讓吉姆·利納姆走馬上任。當然,這一火急火燎的改變也并沒有給球隊帶來太大幫助,整個常規賽下來,76人隊的戰績是36勝46負,位列大西洋賽區第4,并且13年來首次無緣季后賽。惟一能夠讓人略感欣喜的是,巴克利這個賽季憑借場均28.3分、11.9個籃板、3.2次助攻的表現,職業生涯首次入選了年度最佳陣容第一隊,這多少給了費城球迷種“不管怎樣,還有巴克利在,球隊也就還有希望”的安慰心態。
接下來,在1988-89賽季開始前76人隊痛定思痛對陣容進行了補強,一方面他們從選秀大會上摘來了布拉德利大學的神射手何西·霍金斯,而在另一方面則從步行者那里挖來了鋒衛搖擺人羅恩·安德森,這使得球隊賬面上的實力提升了不少。再加上持續給力的巴克利——“查爾斯爵士”這個賽季場均能夠貢獻25.8分、12.5個籃板外加4.1次助攻,76人隊的戰績較前一個賽季也確實是有所提升,46勝36負,僅僅一年后他們便以一種似乎是“嘿嘿,我們又回來了,別來無恙啊”的感覺重返季后賽。只不過這次季后賽卻不再稀罕他們,很快就將費城人掃地出門,首輪對陣尼克斯,他們0比3完敗出局。
截止到這個賽季結束,巴克利來到76人也已經五年了,他變得越來越優秀,而球隊雖然每年休賽期都積極運作,但卻始終達不到理想中的效果,這不禁讓費城球隊的制服組們有些慌神了。因為他們深知:但凡是巨星,就必然都有顆追逐總冠軍的心,如果始終看不到奪冠希望,那么巴克利走人就是遲早的事。所以在1989-90賽季,他們再次圍繞巴克利對球隊陣容進行了升級——從活塞交易來身高2.08米的大前鋒里克·馬洪,鞏固內線防守。此外,陣中原有大將約翰尼·道金斯變得更加成熟(這個賽季道金斯場均可以拿到14.3分、3.0個籃板、7.4次助攻),而他的后場搭檔霍金斯也有場均18.2分、3.7個籃板、3.2次助攻進賬,兩人在當時還一度被譽為是聯盟里最好的后場組合。最終,這個賽季76人在常規賽取得了53勝29負的優異戰績,并以一場優勢力壓凱爾特人,重奪大西洋賽區冠軍。不過最終的結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時在東部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和他的公牛隊已經崛起,幾乎輝煌了一整個賽季的76人在季后賽首輪擊敗騎士后第二輪便遭遇了他們,然后以1比4告負。
隨后的1990-91賽季,費城球隊遭遇了嚴重的傷病侵襲,道金斯因為膝傷僅打了4場比賽,安德森和馬努特·波爾是隊中僅有的兩名打滿82場常規賽的球員。當然,巴克利依舊兇猛,場均27.6分、10.1個籃板、4.2次助攻,他連續第四年入圍了年度最佳陣容第一隊,并且還在當年的夏洛特全明星賽上當選了MVP。不過也就是在這一年,東部所有球隊都已經徹底變成了紅色公牛身邊的配角,當賽季季后賽第二輪,76人再度和芝加哥人狹路相逢,1比4,還是同樣的比分,還是同樣的結局。
在NBA,不管是哪支球隊,如果一旦出現“球星在飛速成長而球隊卻在緩慢下降”這種狀況的話,那么顯然這支球隊十有八九是留不住自己的天之驕子的。1991-92賽季,馬洪率先離開,76人隊的勝率也跌破50%排名東部第十無緣季后賽,之后在1992-93賽季開始前巴克利又遠走菲尼克斯。至此,十年前那支由“J博士”、摩西·馬龍所領銜的總冠軍球隊所留下的最后一絲風采也已蕩然無存,重建成為了費城球隊惟一的選擇。
高潮段

提起上世紀90年代76人陣中的青年才俊你首先會想到誰?阿倫·艾弗森、杰里·斯塔克豪斯?沒錯,他們的確是應該為我們所銘記。然而,就在這其中還有一個人也不應該被我們所忽略,雖然名氣遠不如前面的兩位大,但他又確實是這支球隊歷史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個人就是后來在火箭被我們親切稱之為“勺子”的克拉倫斯·威特斯龐。
若是單看火箭時期的威特斯龐,可能大家想到的一定都是諸如“憨厚”、“可愛”等這一類的形容詞,的確,那胖乎乎的樣子他幾乎都可以直接套上衣服去當球隊吉祥物了。可殊不知,就在1992年當在選秀大會首輪第9順位被76人隊選中時,威特斯龐頭上頂著的可是“小巴克利”的名號(其實在大學期間,哈蒂斯堡當地媒體就已經叫他MetrosBarkley了),要知道,當時76人隊交易走巴克利才過去3天時間,而且更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家伙那些年還真給我們帶來一種“立馬拿月最佳新秀、帶領球隊躋身季后賽乃至重返巔峰”的錯覺。endprint
同樣是胖乎乎的身材,威特斯龐的新秀年可以說是完爆本賽季本內特的節奏。1992-93賽季他場均可以得到15.6分,在所有新秀當中僅次于奧尼爾、莫寧以及克里斯蒂安·萊特納三人排名第四位,在球隊中也是位列第三。而在籃板方面,身高并不突出的威特斯龐憑借出色的身體對抗,場均則可以摘下7.2籃板,排在全隊首位。還記得就在一場全美直播76人同掘金的比賽中,威特斯龐更是還拿到了賽季最高的30分,常規賽結束后,他也毫無懸念的入選了年度最佳新秀陣容,并被費城球迷視為球隊重建的新核心與希望。
接下來,1993-94賽季威特斯龐也沒有像大多數人所預計的那樣高開低走,反而是節節攀升,成為了76人隊當仁不讓的招牌人物。當賽季他的數據迎來了全面上漲,場均貢獻18.4分、10.1籃板均為全隊最高,并且還有1.4次蓋帽和1.2次搶斷,82場比賽中有80場比賽得分上雙,而且還是當時聯盟里僅有的5個五項主要技術統計總數都超過100的人(其他四個分別是奧拉朱旺、肖恩·坎普、大衛·羅賓遜和克利夫·羅賓遜)。只不過遺憾的是,在這5個人里,只有威特斯龐當賽季沒有入選全明星。

當然,在這其中影響威特斯龐入選全明星的無疑是球隊戰績。在他1992-93新秀賽季的時候,76人隊戰績只有26勝56負,至于第二年雖說威特斯龐個人實現了大爆發,但球隊頹勢卻未能改變,他們的戰績是25勝57負。而也就是在這個賽季,76人制造了NBA歷史上的第一起“背靠背輸40分”慘案——1994年4月22日客場打尼克斯,他們82比130輸了48分,當時威特斯龐得到全隊最高的18分;之后隔天在城市廣場球館,76人又以88比133輸給了雷吉·米勒領銜的步行者45分之多,這一場威特斯龐得到了11分。兩場比賽,在費城陣中沒有一個人得分超過20,而且投籃命中率還都在40%以下,打紐約是37.8%,對陣步行者則是36.7%。
最后,關于這期間76人隊的困境,你可以理解為:“威特斯龐只是個刷數據的,什么小巴克利,他根本就不是當領袖的那塊料。”當然,你也可以這么想:“唉……威特斯龐可惜呀,打得其實不錯,就是身邊沒有幫手。”
尾聲調
1994-95賽季,76人任命約翰·盧卡斯作為球隊主教練,然后盧卡斯讓威特斯龐去改打3號位,雖說這個賽季“勺子”場均還是能夠砍下18.1分,可是因為位置關系,他離籃筐越來越遠,籃板球下降到了場均6.9個。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個賽季對陣太陽面對巴克利的比賽當中,威特斯龐還拿到了他當時職業生涯最高的31分。只是……這些都仍舊是無法將76人隊拉出深淵,當賽季他們僅僅收獲了24場勝利,情況看上去甚至比之前還要糟糕。
隨后在1995-96賽季開始前,球隊選來了北卡的天才球員斯塔克豪斯,并且從籃網交易來了1990年狀元秀德里克·科爾曼,這讓76人隊的陣容看上去天賦都是要溢出來的節奏。可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的戰績卻反而更爛了,整個賽季只收獲了18勝。至于威特斯龐,他則依舊兢兢業業,其中賽季30次達成兩雙,對陣猛龍時更是還得到了生涯新高的35分并摘下14個籃板外加送出7次封蓋,全聯盟在五項技術統計上總數都超過100的只有6人,威特斯龐仍舊是其中之一。
至于后面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接下來那個夏天,費城終于迎來了他們的劃時代人物——“答案”艾弗森,并且在名帥拉里·布朗到來之后,這對師徒還聯手書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帶領那支平民76人在2000-01賽季闖進總決賽。如今,在交易走2010屆榜眼秀埃文·特納后,費城人似乎是又一次站在了相同的十字路口,這次上帝派給他們的救世主又會是誰呢?
末了,在這段歷史回顧的結尾我們還想多說一句:可能最后大家更多記住的都是艾弗森的到來,卻忘了威特斯龐的結局。這個在76人隊隊史最黑暗時期獨自支撐球隊的忠臣,最后被無情交易,而且還是以一種事先完全不被告知的形式。還記得就在離開費城的時候,威特斯龐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五年多時間里,我為這支球隊付出了一切,無論是打首發還是替補,我都無怨無悔,但惟獨這次不通知我的交易,是這么多年來最讓我感到難過和憤怒的事情。”
什么是無情?它并不是你看著好的嘲笑壞的,而是這東西,很可能會隨時發生在所有人身上,后來的艾弗森,其實不也是這樣么?這就是游戲規則。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