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柯 姜 飛 董泰青
(1.廣西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南寧 430072;2.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長沙 410082)
隨著電網企業科技創新投入的持續增大,科技項目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電網特征的后評估理論與方法[1-4]。
目前,國內外很多先進企業針對項目后評估工作已進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和研究。后評估方法大致分為: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半定量評價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評價四類[5]。研究內容包括后評估指標體系建立、指標權重確定及后評估應用。文獻[6]提出了一種模糊區間層次分析的電網改造項目綜合后評估模型。文獻[7]運用層次分析法建立了綜合評估質保。文獻[8]研究了電網技術性能后評估指標體系,通過熵值法對初步給定的指標權重進行調整。但是,現有研究僅局限在單個科技項目,較少涉及多個科技項目的綜合后評估工作,無法準確描述由多個子項目構成的一類科技項目。
本文結合某電力公司科技項目管理工作的實際,首先建立了一種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體系模型,介紹了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的步驟;重點建立了多項目的后評估模型,提出了多項目綜合評估貢獻度因子概念,并介紹了開發的一種符合電網實際特征的科技項目后評估軟件。某電力公司科技項目的實例應用證明了所建立模型和后評估軟件的有效和實用性。
科技項目后評估工作作為公司科技項目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客觀的評估過程是科技活動中的重要環節[9-10]。根據電網公司科技工作指導思想要求,結合科技項目后評估實際特點,本文采用專家法確定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體系。
廣西電網公司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體系由5 個一級指標,12 個二級指標,20 個三級指標構成,包含了對科技項目進行后評估的各個關鍵要素,能夠解決科技項目后評估管理的要求。指標體系模型詳見表1。

表1 某電力企業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體系模型
通過實際工作調研,資料查閱和專家交流的途徑確立了科技項目后評估模型的各指標描述。
1)技術價值
(1)技術水平。技術重要性:所提出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與電網安全生產與運營聯系的緊密程度與重要程度。技術先進性:指所提出的新知識達到的技術水平,技術的創新性。技術可行性:指技術實現的難易程度。
(2)研究結論。項目建設:指項目是否按照實施方案建設成功,系統運行穩定性情況。項目推廣使用:研究成果的推廣使用情況。
(3)成果。科技獎勵:指獲得科技獎勵(包含科技進步或技改貢獻)層次。科技論文:指符合電網公司項目實際情況的論文檔次及質量。著作、標準與規程:制定標準、規程,出版著作情況。專利和軟件著作權:指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數量。
2)推廣價值
技術成熟度:所采取技術的成熟水平,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設備應用效果:項目實際運行情況。
3)組織管理
(1)前期工作。指項目工作完成時間是否合理,各項工作是否按照規范流程完成。
(2)經費管理。指經費結算的規范性。
(3)運維管理。指運維職責是否明晰、規程制度是否健全。
(4)檔案管理。資料檔案是否齊全,存在地點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4)綜合效益
(1)經濟效益。指投資收益比。
(2)環境效益。項目研究成果改善環境(社會、自然)程度,企業社會形象是否顯著提升。
(3)其他效益。降低安全風險,優化管理流程等無法量化的效益。
5)人才培養
參與程度:公司系統人員在研究工作過程中的深入參與程度和對關鍵技術的掌握程度。人員培訓:成果應用人員對研究成果的使用熟練程度。
后評估指標權重的確定可參考層次分析法。根據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按照1~9 級的標度法采用專家打分的辦法對建立的后評估指標進行權重設置[11-12]。
從專家打分的調研表中獲取判斷矩陣B,以計算一級指標對于評估目標的權重為例說明該工作方法。倘若bij,(i,j= 1 ,2,3,4,5)表示由調研表得到的判斷矩陣,即i元素對j的重要程度。具體計算如下。
步驟1:計算判斷矩陣每一列元素的乘積

步驟2:Mi的5次方根

步驟3:將矩陣B的列正規化

步驟4:將正規化后的矩陣按行相加,得到列向量

步驟5:再對向量s正規化,得特征向量

式中,w表示第二層對于第一層的相對權重系數。
步驟6:檢驗比較判斷矩陣一致性。設有n個(此處為5個)進行比較的指標,對任意一個判斷矩陣A,當矩陣完全保持一致時,最大特征根λmax=n;當矩陣不完全保持一致時,λmax>n。于是一致性檢驗指標

式中,CI為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指標。由以上規律:當矩陣完全保持一致時,CI= 0;當矩陣不完全保持一致時,CI> 0。
步驟7:重復步驟1至6,可求得二級、三級指標的權重值。
假若第i層的第j個指標wij權重計為rij,且有對于該指標若干個專家打分平均值為tij,則單項目評估結果為

對于專家打分值采用10 分值,因此0 ≤T≤ 10,對于科技項目后評估結果等級描述如表2所示。可見,項目后評估結果按照得分高低,共分:不合格、基本達標、良好、優秀、標桿項目五個等級。

表2 科技項目后評估結果等級描述
與單項目評估相比,多項目評估是一種全新的評估模式,它是站在整個組織層面上,對一大類項目開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判。多項目評估的核心是如何確定各子項目之間的權重關系。本文將多項目間的關系采用定量和定性兩方面描述。
定義1:倘若項目A可表示為

其中,Ai表示項目A的第i個子項目,n= 1 ,2,3,···,則對項目A的后評估包含了對各個子項目Ai的后評估。
其中各個子項目的后評估模型如表1所示,然而對于項目A所開展的后評估工作應該包含了各個子項目的評估及各個子項目對其貢獻度大小,由貢獻度因子λ表示。
定義2:假若各子項目Ai對于項目A成功所做出的努力程度為貢獻因子λi,計

其中,αi為定量因子,為子項目金額所占總項目金額的比例大小,且0 <αi< 1;βi為定性因子,由專家經驗確定,且0 <βi< 1。
若各子項目Ai的得分已計算出為φi,則項目A的得分Φ為

其中,表示 {λ1,···,λi,···,λn}歸一化后的值。因此,由Φ大小可以得出項目A開展的優劣程度。并且,Φi的大小表征出了各子項目對項目A成功的實際貢獻值。
在上所述評估方法基礎上,根據層次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確定廣西電網公司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權重,然后依據專家打分原則確定各指標得分具體實施如下。
1)依據2.1 內容,確定后評估體系中各指標權重系數rij。
2)組織專家嚴格依據項目評分細則對各指標進行打分,分值介于0~10。
3)計算評估結果,求得單項目得分φi。
4)循環步驟2 至3,確定多個單項目得分值。
5)依據公式(9),計算子項目Ai的貢獻因子λi,并求得歸一化后的值。
6)由公式(10),求解項目A的得分。
7)同理,依據參考表1,給出科技項目后評估結論。
為實現后評估工作的軟件智能化,研究開發了廣西電網公司科技項目后評估軟件。其軟件管理界面,如圖1所示。

圖1 科技項目后評估軟件管理界面
本軟件設置評分員和管理者兩種權限。系統主要包括:指標管理模塊、項目管理模塊、項目評估模塊和系統管理模塊。各模塊的結構功能圖如圖2所示。

圖2 軟件模塊結構圖

圖3 多項目后評估流程圖
選擇某電網公司近5年完成的“一類在線監測項目A”,其包括4 個子項目:大跨越導地線微風振動在線監測系統A1、輸電線路綜合狀態在線監測系統研究開發A2、輸變電設備外絕緣表面污穢在線監測技術應用研究A3、電網主設備安全預警監測平臺建設及應用A4,即A={A1,A2,A3,A4}。
項目后評估過程
選擇相應的后評估體系模型,其中后評估專家為6 人,首先按照單項目后評估流程得出各單項目后評估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單項目后評估結果
由于各子項目對項目A的貢獻度不同,依據公式(9),按照各子項目的投資金額,求得定量因子α= (0.4646,0.0491,0.4432,0.0432),并且由專家綜合給出的定性因子β= (0.3,0.15,0.15,0.4),歸一化后得貢獻因子λ= (0.6045,0.0321,0.2884,0.0750)。如圖4所示,綜合考慮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后,雖然定量描述中A1和A3所占比重較為接近,但是考慮定性描述后更加突出了A1對項目A成功的貢獻度。這說明了項目成功與否并不完全由其金額所占大小決定,還牽扯到項目的對整個系統的重要程度。

圖4 定量因子、定性因子和貢獻度因子對比
依據式(10),可求得項目A的得分為8.9017,各子項目得分分別為5.598、0.2410、2.3937、0.6690,可得出本類項目整體達到了優秀程度,具有良好的社會推廣價值。
文本建立了一種新的科技項目后評估體系模型,并對模型的各指標進行了詳細說明,最終開發了一套科技項目后評估軟件,通過具體項目實例驗證了評估體系及方法的有效性。實踐證明,本文研究理論與方法可推廣應用到后評估工作中。
[1] 陳志莉.電網建設項目后評價理論及應用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
[2] 張文泉,王泓艷,程美山.項目后評估方法與項目后評估制度[J].電力技術經濟,2005(5):42-45.
[3] 薛玉蘭.技術改造項目的后評估管理[J].華東電力,2006,34(6): 28-31.
[4] 趙彪,劉海波,韓豐,等.跨區聯網效益后評估方法的探討[J].電網技術,2004,28(13):1-5.
[5] 姚雨辰.科技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后評估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0.
[6] 楊衛紅,何永秀,李德智,等.模糊區間評價與層次分析相結合的電網改造項目綜合后評估方法[J].電網技術,2009,33(5):33-37.
[7] 胡蓉,張焰,范超,等.配電網規劃后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J].華東電力,2007,35(8):70-74.
[8] 賴敏,王廣生.電力企業科技項目后評估指標權重系數的調研和計算[J].華中電力,2009(5):36-39.
[9] 姚剛,劉速飛,馬勁東,等.配電網評估指標體系建立與評估方法[J].華東電力,2009,37(12): 2038-2040.
[10] 舒慧芬.脫硫工程后評估的必要性及對后評估工作的建議[J].中國電力,2005,38(11):66-68.
[11] 朱鶴,楊麗徙,朱延偉,等.計及地理空間信息的農網投資效益后評估方法[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12,24(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