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垃圾分類連連看、碳排放計算器、家庭營養大廚……這些,都是科普產品e聯盟網站上可以找到的科普游戲產品。如果覺得不過癮,還有一款規模更大的游戲——《碳路先鋒》。參與游戲者每天會固定得到一定的碳值,模擬碳值交易、建設虛擬城市。
唯有提高科普的趣味性,并且在形式上多加創新,才能吸引到更多年輕人了解科學、普及科學。科普產品e聯盟,是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自2012年9月全國科普日期間推出的公益性科普產品服務平臺。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上海人民廣場的科普畫廊曾影響了一代人,《十萬個為什么》、《小靈通漫游未來》等科普作品,成為啟迪當時青少年科學興趣的重要媒介。在信息化手段層出不窮的今天,“e聯盟”要做的,不僅是替代從前的畫廊、圖書,更要做到內容全、知識新、科學權威。
知識連接世界
“目前互聯網發展的態勢是視頻化、移動化、社交化、游戲化。6億網民中,65.8%看視頻,58.5%玩游戲,78.5%用手機上網,手機已成為人們的‘第六器官;超過5億人上微信,去年下半年就增加了1億多。科普要用好新手段,吸引‘眼球、提高‘黏度,滿足現代社會便捷學習、碎片學習、泛在學習的新需求。要想辦法把科普滲透到網游、視頻、網絡社區中,把網游族、低頭族吸引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上來。”這是李源潮出席中國科協八屆五次全委會議時所作的講話。
上海市科協的e聯盟網站,被稱作科普產品的淘寶網,它具有整合優秀科普產品資源、集中展示優秀科普產品、推廣應用優秀科普產品以及提供科普產品交換、下載共享等服務功能。如今已有全國十余個省市的220多家加盟單位,提供1500多種科普產品。截至2014年4月,通過e聯盟平臺,線上和線下交易實現交易金額超過700萬元。
2014年,“e聯盟”除了對網站域名、服務器、網絡安全、400電話服務等相關內容進行了進一步延續、優化和升級以外,還全新開發了“e聯盟”微信發布平臺和微網站,盡管微網站尚在測試中,卻已經讓粉絲們翹首以盼。這些“微”字頭的科普平臺,將計劃與2014年上海國際科普產品博覽會的科普演繹內容對接,實現科普知識“掃”出來的功能,進一步豐富“e聯盟”的科普產品服務功能、擴大社會影響。
知識也能私人定制
科普有沒有私人定制?答案是有的。除了日常進行的產品配送外,2014年“e聯盟”與閔行區科協、寶山區科協、虹口區科協和浦東新區科協深化合作,分別根據這些區縣的科普宣傳特點定制了專題配送目錄,為這些區縣提供全年科普產品的配送服務。
近年來,隨著公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的實施,各省市對提高公民科學素質予以高度重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目前我國的公民科學素質還有較大的差距。2005年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6%,2010年為3.27%,到2015年要達到超過5%的目標。2010年末,上海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是13.74%,在全國排名第一。2013年,上海市政府與上海市科協簽約,到2015年末,這一比例要達到17.24%。
“e聯盟”平臺也由此找到了“商機”。記者了解到,平臺試運行以來已接待來自北京、遼寧、山西、浙江、江蘇等全國各地的代表團20余批次,與各地結成戰略聯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e聯盟”正逐漸將影響范圍擴大至長三角地區,形成跨區域范圍的線上、線下科普資源大聯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