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帆,楊金雨露,曹麗平,劉 雷,賴齊賢,秦巧平
(1浙江農林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浙江 臨安 311300;2.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 臨安 311300)
創意農業源于創意產業,是對農業生產經營的過程、形式、工具、方法、產品進行創意和設計,從而創造財富和增加就業機會的活動的總稱[1]。創意農業是精神轉化為物質,不斷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蘊和科學價值的新的農業形態。通過創意引領農業的創新,與時俱進不落俗套,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精神與物質的融合,創意農業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歷史的過程[2]。
作為寧海縣農業大鄉,胡陳鄉近年來在發展傳統農業的同時,科學地開發鄉村旅游、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等新型創意農業項目,使胡陳鄉從單一的農產品生產功能向多功能方向拓展,從種養業的第一產業向農產品精深加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第二、三產業方向發展[3]。胡陳鄉發展創意農業,能夠改變固有的農業經濟消費模式,拓展多元的農業消費空間,完善多結構的農業經濟體系,培育多層次的農業消費群體,增強人們對創意農業消費的意識,促進胡陳鄉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胡陳鄉位于浙江寧波市寧海縣,包括18個行政村,鄉域面積96.93 km2,其中山林約67 km2,耕地11.3 km2。浙江有“七山二水一分地”的說法,胡陳鄉西部及沿中堡溪一帶有部分平原,其余均為山區,屬沿海丘陵地帶。胡陳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植物覆蓋率高,果林成片,竹海連綿,古樟林立。胡陳鄉已形成以水蜜桃、楊梅、枇杷、獼猴桃、葡萄為主的果樹類,以西蘭花、甜椒、馬鈴薯為主的蔬菜類,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的作物類,以蝦、魚為主的水產品等作物結構(表1)。

表1 胡陳鄉農業產業資源
胡陳鄉積累和傳承了豐富的農業文化資源,創造了種類繁多、特色明顯、經濟與生態價值高度統一的文化資源。一是歲時節令,胡陳鄉每年3月的桃花節、6月的楊梅節等特色農業節日形成了胡陳鄉農業文化周年性的展示平臺,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耕牛節是當地的傳統特色農業節日;二是農業生產習俗,指當地傳統而特有的農業風俗習慣,包括農業祭祀、傳統農業生產過程等;三是傳統農業食品,烏飯麻糍和胡陳烤洋芋作為胡陳鄉的傳統特色食品,在進行口味改良和產品包裝后,受到廣大游客的好評;四是傳統農業手工藝,胡陳鄉傳統的竹編產品和盆景藝術,在農業產業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農業景觀在實現其生產力價值的同時,更具有超越其生產力的非凡價值。充分利用社會優勢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景觀,不僅能給村民帶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更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推動胡陳鄉第三產業的發展。胡陳鄉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各種農業景觀的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大片的水稻田景觀展示或體驗水稻的種植、收割等傳統及現代的農業技術過程是吸引愛好自然的游客,享受自然之美的潛力。胡陳鄉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漫山遍野的果林成熟時,形成了開闊的自然景觀,游客不僅可觀賞,還可采摘。胡陳鄉豐富的灘涂資源,適合魚、蝦的養殖,魚蝦豐收時的壯觀,休閑垂釣的舒適,成為漁業景觀開發的突破點。而農村民居、農家樂、山塘、水庫等都可作為農業硬質景觀的一部分。
胡陳鄉具有果蔬之鄉的農業產業優勢、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優勢、名人故里的歷史文化優勢和運動小鎮的戶外體驗優勢,這些優勢都可作為胡陳鄉旅游的創新點和突破點。新農村建設規劃的“八村八景”,成為胡陳鄉特色的旅游景點。結合當地悠久的民風民俗和歷史文化,為旅游開發提供了文化創意突破點,為游客提供了文化休閑空間。胡陳鄉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農家樂、漁家樂、老年養生基地發展良好,旅游品牌知名度較高,旅游發展初具規模。
胡陳鄉農業的發展不在于產量的提高,而要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品種、品質、特色和品牌,充分挖掘當地的農業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東山桃園地理位置優越,優質品種推廣效果好,形成春天觀花、夏天采果的周期性農業生態景觀。每年桃花節、楊梅節、枇杷節等特色農產品節日的舉辦,形成了胡陳鄉農業產業周年性的展示平臺。2013年“桃花節”,東山桃園共接待游客1.2萬余人。烏飯麻糍作為胡陳鄉的傳統農業食品,在進行口味改良和產品包裝后,受到廣大游客好評。胡陳鄉蘭花和盆景,起初是作為村民自家的喜好,通過技術改良和品種更新,現已發展成為胡陳鄉農業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農業品牌的塑造可從主導企業入手,也可利用地區優勢資源,還可利用有影響力的農產品[4]。胡陳鄉主導農產品為洋芋、水蜜桃、楊梅。2012年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率達95%,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8.2%,擁有“三品一標”品牌11個,擁有“胡陳水蜜桃”、“胡陳洋芋”2個寧波市級農業品牌,“胡陳水蜜桃”還被評定為“中華名果”。企業品牌是農業品牌的具體表現。胡陳鄉七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企業品牌定位好,推廣度高,成為胡陳鄉農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胡陳鄉的農業品牌和企業品牌戰略得到深度實施。
國外創意農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法國創意農業采取大規模的工廠化、專業化的農場來代替小型私家農場,利用農業把生活區和工業區分離,形成生態的農業過渡帶;荷蘭農業設施化程度高,技術先進,用于集約化生產農產品,荷蘭花卉產業鏈的成功整合給荷蘭的創意農業帶來了聚合效應和規模經濟效益[5];日本創意農業發展屬于綜合功能型的創意農業,重點開發農業的觀光、體驗、休閑和示范功能;德國的創意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農莊和市民農園,滿足了市民生活、休閑等方面需求的同時,也對城鄉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推動作用;英國的創意農業屬于旅游環保型,其工業化的高度發達促進了農業生態旅游的發展;美國創意農業的發展則是科技教育型,重視國民農業的創意性教育,重視高科技、高技術展示,用于農業網絡電子系統的營造[6]。
臺灣的創意農業屬于生產休閑型創意農業,是集農業生產和農業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在拓展人們休閑空間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北京的創意農業屬于鄉村旅游型,注重京郊農村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農業特色等的挖掘和開發,大力發展代表性特色農產品的創意設計,北京農業發展的潛力所在不是產量的增加,而在于質量、品種、特色與品牌,在于將創意理念與農業資源的結合與整合[7]。胡陳鄉創意農業資源豐富,農業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可開發多功能、多跨度、多形式的綜合型創意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觀光、教育、體驗農業。
要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現代都市型創意農業。胡陳鄉小水果實行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管理,引進經濟果品新品種,提高果品品質,增加果品產量。國盛和立新是胡陳鄉2大蔬菜生產企業,要提升農業設施的覆蓋率,增加農業物聯網的普及率,實現蔬菜標準化、產業化、智能化生產,引進高效農業、智慧農業、精品農業、分子農業等新型農業項目,實現蔬菜增產增收。水產品生產可采用套養、循環生態等先進水產品生產模式,加強水產品安全性管理,提高水產品品質。增加農業基礎設施,注重農業品牌建設,加強農產品包裝的創新性,增加農產品附加值。
4.2.1 生態項目規劃
田富強[8]認為,具有生態價值的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經歷農業和生態產業,再經歷旅游業、休閑業和文化產業,最終向密切融合的統籌產業演進。創意農業生態規劃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的結合,在原有農業生產基礎上發展生態農業,重點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和無公害農業等,打造具有自然、地域、文化、安全和生態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建立森林生態公園和生態農業保護區,最大限度地保留固有的生態格局,挖掘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森林生態觀光游和農業生態體驗游。
4.2.2 文化項目規劃
充分利用當地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積累的傳統農業技術、知識和經驗,大力發展農耕文化,在中堡溪一帶開發農耕體驗園、農耕展覽館、農家小居等項目;保留和更新遺存下來的宗祠、牌坊、學堂,結合胡陳鄉葉夢鼎的宰相文化,綜合開發葉夢鼎歷史博物館、宗祠紀念館等名人文化項目;胡陳鄉每年的桃花節、楊梅節、枇杷節等農業節日,以及四月初八的耕牛節,都可作為周年節慶文化項目的開發點。保護胡陳鄉農業文化遺產以及傳統的工藝、技術和生活,拓展文化觀光游、文化體驗游和文化教育游,同時獲得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4.2.3 休閑項目規劃
休閑觀光農業是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是今后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通過推廣休閑農家游、農業教育游、農業體驗游、康體療養游等旅游形式進行休閑項目的開發,將原有休閑農業項目進行分類和組合。東山桃園周邊發展桃園休閑農家樂,梅花山莊周邊發展休閑漁家樂,梅山塘周邊發展農業教育示范園,中堡溪一帶發展農業體驗園,岙里王村、永和村和中堡溪村發展農業采摘園。通過休閑農業游觀光道路將其連匯貫通,建成胡陳鄉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線。結合農耕體驗、市民菜園、水果采摘等休閑農業項目,提升休閑觀光農業的產業地位。
胡陳鄉創意農業規劃形成“一心兩軸,八區八景”的整體框架 (圖1)。“一心”即游客游客接待中心; “兩軸”即中堡溪流域和S71省道;“八區”即森林休閑度假區、戶外運動體驗區、休閑農業體驗區、康體療養休閑區、水果生產示范區、休閑漁業體驗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和都市蔬菜輻射區;“八景”則是在“八村八景”的基礎上開發的創意農業八景。
5.1.1 田地景觀
胡陳鄉的田地主要分布在中堡溪附近,以種植糧油和蔬菜作物為主,其景觀主要分為自然景觀和生產景觀。自然景觀是指大片稻田和油菜田的景觀展示,而生產景觀是指水稻或油菜的種植、收割等傳統及現代農業技術的展示。
稻田景觀和油菜田觀賞形式可分為觀賞型農業景觀和體驗型農業景觀。觀賞型是游客在某一特定的空間內觀賞水稻和油菜在不同時期呈現出的景觀視覺體驗;體驗型則是游客參與水稻和油菜的生產過程,從中體驗到耕種的樂趣。
菜田景觀的參與性與體驗性較好。菜田除了生產活動,也可劃分出一部分菜地,以家庭農場的形式租賃給游客,并由專業人士指導種植、管理等相關技術,讓游客種植、收獲,勞動的同時也獲得自己種的放心菜,讓生活更健康,更有樂趣。胡陳鄉菜田景觀資源相對較少,主要以生產為主,應結合現代農業,進行科學普及和展示。
5.1.2 林地景觀
胡陳鄉林業資源豐富,主要分為自然生態林和經濟林。自然生態林主要分布在山區,以闊葉林和竹林為主;經濟林主要以楊梅、桃、枇杷、柑橘等小果樹為主。胡陳鄉竹資源得天獨厚,但利用率較低。竹林的景觀價值較好,加工衍生產品較多,可發展竹主題公園,竹加工體驗園等。

圖1 胡陳鄉創意農業的規劃
東山桃園地理位置優越,形成較好的桃觀賞基地,景觀基礎設施較為良好,結合周邊桃園農家,可發展成桃文化主題公園。柑橘、楊梅、枇杷基地面積都較大,漫山遍野的果林,待到開花和結果時,景觀效果極佳。可結合景觀小品和游樂施設,規劃為果樹的觀賞園、采摘園、文化園等主題景觀園。
5.1.3 漁業景觀
胡陳鄉漁業養殖規模較大,景觀主要以漁家樂和漁業生產景觀為主。隨著中堡溪治理工作的推進以及擁有較多的小水庫和大規模的養殖基地,結合水域周圍進行造景,將是漁家樂發展的重點,而目前僅有少量的垂釣園,漁業生產景觀主要集中在養魚、捕魚期間。
5.1.4 農業景觀季節性
農業景觀季節性規劃主要是利用農業資源,根據不同種類的農作物不同時期具有不同觀賞特性,有計劃地組織觀賞和開展不同的休閑體驗活動。
春季是胡陳鄉各種果樹開花的季節,成片果園花開極具感染力。油菜花金黃一片,柑橘園花香四溢,田園間風吹麥浪,野花清新亮麗,正適合舉辦如桃花節類的賞花活動。春季也是播種的季節,適于舉行春耕、插秧活動。胡陳鄉擁有許多田園、森林、竹林,都是春季活動很好的場所,可提供游客踏青、郊游和戶外運動等活動。
夏季是枇杷、楊梅、水蜜桃等小水果收獲的季節,可舉辦農博會等活動,也可引導游客進行田間和果園的自助采摘。農家樂正宜夏日避暑,晚上還可在中堡溪旁歇涼垂釣。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可進行收割活動,還有一些晚熟的水果如柑橘、獼猴桃等可進行采摘。秋高氣爽時收割后的稻田最適合孩子們游玩,可進行一些抓泥鰍、放風箏等活動。
冬季的農事活動較少,可舉辦民俗活動、篝火晚會等。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等現代農業設施里也可進行反季節栽培,實現全年采摘 (表2)。

表2 胡陳鄉農業景觀季節性
胡陳鄉創意農業的物理景觀主要包括建筑景觀、道路設施景觀和農業科技景觀。建筑景觀主要是指傳統生活的民居、農業建筑和相關的宗教建筑,標志性建筑可作為景觀構圖的視覺中心。通過對建筑的創意設計,使其在空間和視覺效果上觀賞性更強。道路在功能上起著組織空間、引導游覽、交通聯系及提供散步休息場所的作用,把各區域聯成整體,結合行道樹景觀,形成連接景點之間的景觀軸線。農業科技景觀主要體現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以農業機械化、塑料大棚、玻璃溫室為主,將胡陳鄉創意農業發展成為集觀賞、生產、教育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系統。
胡陳鄉歷史文化悠久,保留了大量的古跡、祠堂,結合農耕節、桃花節等節慶文化活動,以及胡陳洋芋和烏飯麻糍等美食文化資源,綜合開發歷史文化景觀,體現文化景觀的功能、空間和時代特征,繼承和發揚傳統農業耕種的技術,建立農業歷史展覽館,將文化景觀發展成為集體驗、休閑、教育、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景觀。
通過胡陳鄉創意農業資源的調查,就保持自然生態環境,提升創意農業的發展方面,對胡陳鄉的發展進行布局規劃。胡陳鄉是寧波市為數不多的純農業鄉鎮,如果案例達到預想的效果,將為類似的鄉鎮發展創意農業提供參考性意見。
[1]秦向陽,王愛玲,張一帆,等.創意農業的概念、特征及類型 [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10):29-32.
[2]張一帆.創意農業的淵源及現實中的創新業態 [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8.
[3]胡豹,米松華,葛曉巍,等.創意農業發展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1-2.
[4]王占峰,馮光榮.成都發展休閑觀光創意農業的現狀與對策[J].農產品加工,2010(4):70-73.
[5]白明月.荷蘭:創意農業的產業鏈條 [J].農經,2011(11):74-76.
[6]劉麗偉.發達國家創意農業發展路徑及其成功經驗 [J].學術交流,2010(8):79-82.
[7]任榮,劉樹.京郊創意農業的發展思路及方向 [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22(2):21-24.
[8]田富強.發展創意農業向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演進 [J].廣東農業科學,2011(15):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