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榕梅
[論文摘要]: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恰當地融入后現代理論,會給護理工作人員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本文在明確后現代思想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護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后現代思想在現代護士中的應用。
隨著醫院管理觀念的改變和整體護理模式的普遍實施,以及優質服務的提倡,傳統的護患關系也正在顯然發生改變。在實施“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的今天,對護士的要求日益增長,特別是護患溝通的能力。在臨床實踐中,護患溝通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護患溝通技巧,是建立護理工作中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且更能使工作氛圍協調一致。
1、后現代思想的內涵
后現代,在西方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難以定義。但是,正如伊格爾頓等曾指出的那樣,仍然可以從三個大的方面加以界說:(1)后現代是一個歷史階段,在西方文化的歷史上,它相對于近代和現代;(2)后現代是一種美學風格,用這一概念可以去理解后現代歷史階段中的一種普遍的審美風格;(3)后現代是一種哲學思維,可以用這一概念去總結后現代歷史階段中各哲學流派的共同特征。
2、護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醫院管理層、患者都對護士提出很高的要求,約定俗成的要求護士善解人意,言語和氣親切,在工作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永遠不能和患者起沖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護士每天的工作量超載,工作緊張、繁忙,內容復雜多變,工作質量要求規范、嚴格,技術水平要求高,工作中的各種急救和突發事件具有多變性、不可控性,經常倒班、睡眠不足,并且有來自患者的不滿和傷害以及被感染的危險,以及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升遷機會少、工作缺乏安全感、青年時期的抱負往往在現實中受挫,對未來不樂觀等。長久下來,這些都消耗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內心資源,給護理工作人員維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帶來了挑戰。
3、后現代思想在現代護士中的應用
現代的護患交流與溝通通常要求護理人員換位思考,即常常要求護士站在患者的立場為患者考慮。事實也證明,當護理工作人員站在患者的立場,為患者考慮,無條件的支持和關心、理解患者時,確實能使護患關系維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然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對護理工作無法正確理解的患者和家屬,偶爾會對護理工作人員提出無法接受的質疑,這時候就需要臨床護士不僅僅是要有耐心溫柔地向患者解釋,還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嘗試請患者換位思考,即很巧妙地讓患者站在護理工作人員的立場上,從醫務工作者的角度來理解護士。這對傳統的觀念提出了挑戰,對現代護理工作人員的思維模式也提出了挑戰。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對傳統西方哲學的批判和超越以及對19世紀中期以來的現代西方哲學的反思和發展的浪潮中產生了后現代主義。在后現代哲學中,有些學者發現單向思考存在很多缺陷,這開啟了雙向思考的研究進路。從施萊爾馬赫、狄爾泰到杜威、梅洛·龐蒂、施密茨、普特南以及瑞士學者皮亞杰,都提出并不斷完善了主客互動論,并得到了很多學者的響應。有了“互動”,就可將傳統的單向運思模式擴展成雙向運思模式,強調人在認識自然世界過程中可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用。
筆者在工作過程中融入后現代理論中的逆向思維或多元化的思維模式。舉例說明:曾經有過這樣一位住院患者,懷疑護理工作人員克扣自己的藥物,每次護士給他進行靜脈輸液時他都會用疑問的口氣詢問護士,輸液瓶里有沒有把藥物全部用上去,聽到這樣的質問,不用說每一位護理工作人員的心里都會產生負性情緒,每次都給他解釋,總是不能打消這位患者的疑慮。聽到同事們講了這件事后,筆者親自去向這位患者解釋。事實是這位患者向筆者提出了和前幾天一樣的疑問,筆者面帶微笑很輕聲的向患者解釋,很有禮貌的請患者設想筆者與患者角色互相換一下,如果是筆者躺在病床上,患者是一名醫務工作者,患者會不把藥用到輸液瓶里,就這樣來給筆者進行治療。這位患者沉默良久,從此不再提任何讓護士們無法以愉快的心情去接受的問題。
由此可見,溝通是雙方的,情感情緒的交流也是雙向的,在溝通過程中,偶爾也需要很有技巧地溫柔地向服務對象提出合理的要求,這樣既解除了患者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誤解,又很好地維護了護理人員身心和諧。
4、總結
總之,在臨床護理工作過程中,恰當地融入后現代理論,以逆向思維或多元化思維,即以非線『生的思維來進行工作,無疑會給護理工作人員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護理工作人員在護患溝通過程中,既保持現代的理論與技術方法,也可吸收后現代的理念,靈活運用,更好地在工作中維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