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俊 楊清麗
藿香正氣水是一種中成藥,其藥物組成主要包括廣藿香油、白芷、紫蘇葉油、大腹皮、厚樸、陳皮、生半夏、茯苓、蒼術、甘草浸膏等[1]。它具有促進胃腸蠕動、緩解胃腸痙攣、鎮痛、止吐、抗過敏、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在臨床治療中,常應用于中暑、泄瀉、嘔吐、感冒、神經性皮炎、水土不服、霍亂、皮膚癬等病癥[2]。藿香正氣水以其價廉、有效、方便、簡單的優點,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其產生的不良反應(ADRs)、不良事件(ADEs)也隨之增多。為探討藿香正氣水致ADRs、ADEs的特點,筆者對貴州省綏陽縣綏陽縣中醫院80 例經藿香正氣水治療,產生ADRs、ADEs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08 年4 月-2012 年4 月收治的80 例經藿香正氣水治療,產生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 例,女32 例;年齡1~77 歲,平均(25.1±10.8)歲。
1.2 方法 統計患者的年齡、性別、過敏史、原患疾病、臨床表現、ADRs或ADEs累及系統、轉歸與處理等,總結出藿香正氣水致ADRs或ADEs的特點及規律,提出關于合理用藥的相關建議。
2.1 年齡、性別 80 例患者中男48 例(60.0%),女32 例(40.0%);年齡在1~77 歲,平均(25.1±10.8)歲。其中年齡≤14歲43 例(53.8%),15~44 歲16 例(20.0%),45~64 歲12 例(15.0%),≥65 歲9 例(11.2%)。
2.2 過敏史、原患疾病 酒精過敏史者8 例、海蠣及海鮮過敏史者2 例,無食物及藥物過敏史者19 例,過敏史不詳者51例;預防感冒1 例,中暑4 例,急性扁桃體炎2 例,腹瀉4 例,上呼吸道感染3 例,頭痛、頭暈、乏力、惡心6 例,腹脹、腹痛、納差7例,暑濕感冒和胃腸型感冒7 例,急性胃腸炎43 例,原發疾病不詳3 例。
2.3 劑型、劑量 本組患者的藿香正氣水使用劑量,見表1。其中,服用10 ml 劑量的兒童(2~8 歲)23 例。

表1 本組患者服用藿香正氣水的劑量分布
2.4 藥物合并使用 合并其他藥物主要發生于過敏反應及戒酒硫樣反應的病例。其中,合并使用黃連素片1 例、阿托品片1 例、顛茄片1 例、諾氟沙星膠囊1 例、慶大霉素針劑1 例、呋喃唑酮片1 例、酮康唑片1 例、替硝唑片1 例、甲硝唑片1 例、阿莫西林膠囊1 例、頭孢曲松鈉針劑1 例、頭孢唑林鈉針劑1 例、頭孢哌酮鈉針劑5 例。
2.5 ADRs、ADEs發生時間 78 例(97.5%)患者在首次服藥時發生ADRs、ADEs,2 例患者在第2 次服藥時發生。不良反應的發生時間分布,見表2。服藥后1 h內發生ADRs者73 例(91.25%)。

表2 ADRs的發生時間
2.6 臨床表現 戒酒硫樣反應10 例、胸悶8 例、過敏性休克20 例、煩躁不安10 例、昏迷14 例、瘙癢16 例、全身(顏面)潮紅21 例、抽搐34 例。ADRs、ADEs累及系統:全身性損害23例(28.75%)、神經系統損害19 例(23.75%)、循環系統損害14例(17.50%)、皮膚(及附件)損害12 例(15.00%)、其他損害12 例(15.00%)。
2.7 處理 發生不良反應后,病情較輕者采取停藥處理;病情嚴重者,如抽搐、腸梗阻、低血糖、昏迷、呼吸困難、過敏性休克等,停藥后采取搶救措施,并進行對癥治療。經處理,80 例患者均恢復正常。
根據本次統計結果,分析出藿香正氣水致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對患者的藥物用藥史、過敏史詢問不詳。從本研究中的病例資料中發現,大部分病例都未詳細記載患者的用藥史、過敏史,表明多數醫生在開處方前,都未詳細詢問過患者的不良反應史、用藥史、過敏史,這就大大增加患者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2)用藥適應證選擇不當。本組患者中多數為醫生處方用藥,但醫生對于藥物適應證的選擇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尚存疑問。(3)合并用藥不當。藿香正氣水與替硝唑、甲硝唑、呋喃唑酮、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鈉等藥物合并使用,可產生戒酒硫樣反應。(4)劑量、給藥途徑不當。藿香正氣水的規定用量為5~10 ml/次,2 次/d,口服。本組患者中,有11 例的口服劑量達到20 ml,遠遠超出規定劑量。服用10 ml 劑量的兒童(2~8 歲)23 例,兒童的用藥量顯著超標。采用靜脈滴注、洗浴方式給藥各1 例,用藥途徑均不正確。
關于藿香正氣水正確用藥的建議:(1)慎重選擇適應證。超出藥物說明書的適應證范圍用藥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這一點在醫藥界已達成了共識[3]。(2)用藥人群的合理選擇。從中醫學角度來看,藿香正氣水適用于外感風寒型感冒,而非外感風熱型感冒[4];對藿香正氣水任一成分過敏者,禁忌使用;有藥物或食物過敏者、過敏體質者,謹慎使用;年老體弱者、小兒、孕婦均應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用藥,不宜自行服藥[5]。(3)用藥劑量要嚴格遵循說明書的規定。對于兒童,一定不可超量服用,否則可引發中毒等嚴重后果。(4)藿香正氣水不可與替硝唑、甲硝唑、呋喃唑酮、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鈉等藥物合并使用,以避免發生戒酒硫樣反應等嚴重后果[6]。(5)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病史者,禁忌使用。(6)用藥過程中,要加強觀察,一旦發現有不良反應發生,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并記錄在患者病歷資料中,以免在同一患者中再次發生同樣的不良反應。
[1]雷光遠,雷招寶.藿香正氣水致不良反應/不良事件101 例分析[J].中成藥,2012,34(11):2268-2270.
[2]張海燕,王軍.藿香正氣水的不良反應[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30):354.
[3]江秀琴,陳淑芹,袁建興,等.我院中醫科1560 例服用藿香正氣水患者情況分析[J].光明中醫,2012,27(2):386-387.
[4]孫富國,李雅玲,王雅麗,等.藿香正氣水致雙硫侖樣反應10 例[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9(6):430,476..
[5]楊慧明.藿香正氣水的不良反應[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110-111 .
[6]熊新榮,莊永玲.中藥的不良反應[A]//甘肅省中醫藥學會2009 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