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
近年來飲酒人群日益增多,飲酒年齡也日趨低齡化。長期、過量飲酒會引起嚴重肝臟損害,進而導致肝內膽汁淤積[1]。酒精肝膽汁淤積癥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黃疸、腹脹等癥狀。膽汁淤積對肝臟損害極大,極大危害人們生活及工作質量[2]。目前臨床治療多以藥物治療為主,本研究采用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合熊去氧膽酸片治療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患者44 例,觀察期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 年2 月-2011 年3 月來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民醫院就診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患者88 例。所有患者符合2002 年中華醫學會酒精性肝病學分組南京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 例。觀察組男32 例,女12 例,年齡31~72 歲,平均年齡(50.3±4.2)歲,飲酒史3~40 年;對照組男35 例,女9 例,年齡30~71 歲,平均年齡(49.5±4.9)歲,飲酒史4~42 年。排除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飲酒史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觀察組給予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 20070016;商品名思美泰,廣州養和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生產)口服,每天睡前吞服口服1000 mg;同時使用熊去氧膽酸片(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 32024715;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每天早晚各服200 mg。對照組單用熊去氧膽酸片口服,用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給藥期間,均停用其他肝病治療藥物。兩組患者以1 個月為1個療程,6 個療程后評估兩組患者療效。
1.3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黃疸等癥狀消失,膽紅素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黃疸等癥狀減輕,膽紅素較治療前下降;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病例數)/總病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酶指標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酶指數變化見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肝酶指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2。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酒精對肝細胞具有直接損害作用。出現肝臟損害后,腺苷蛋氨酸下降[5]。腺苷蛋氨酸下降可導致肝內膽汁淤積。肝內膽汁淤積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及工作質量。本研究采用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效果顯著。
表1 兩組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患者治療前后肝酶指標變化(U/L,±s)

表1 兩組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患者治療前后肝酶指標變化(U/L,±s)
組別 ALT AST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98.7±10.3 66.3±12.6 138.9±15.7 84.2±20.4觀察組 97.6±9.6 48.2±6.4 140.5±13.1 50.3±7.9 t值 1.99 2.00 1.99 2.00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酒精肝膽汁淤積癥療效比較(例)
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活性成分是腺苷蛋氨酸。其可促進肝臟對膽汁的攝取及排泄。還參與形成谷胱甘肽等物質,改善肝細胞解毒作用,治療膽汁淤積癥。熊去氧膽酸可抑制肝內膽汁酸的重吸收,減少膽汁酸對肝細胞膜的毒性[6-7]。兩藥分別作用與肝代謝膽紅素及對膽汁酸的重吸收而起到治療作用。兩藥聯用可起到協同治療目的。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觀察組ALT及AST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73%,遠高于對照組的65.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酒精肝膽汁淤積癥效果確切。
[1]曹榮,胡旭東,程海林,等.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黃疸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觀查[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6):481-483.
[2]肖佐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膽汁淤積癥酒精肝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25):54-55.
[3]張曄,鄒毓媚,曾群.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酒精肝膽汁淤積癥的療效觀察[J].海峽醫藥,2011,23(7):117-118.
[4]王建軍,趙平.S-腺苷蛋氨酸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肝臟病雜志,2011,3(1):57-60.
[5]王艷斌,謝雯,閆杰,等.不同劑量腺苷蛋氨酸治療膽汁淤積性肝病療效觀察[J].肝臟,2010,15(3):576-577.
[6]王計,程鵬.腺苷蛋氨酸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肝內膽汁淤積癥30 例臨床觀察[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26(4):309-311.
[7]鐘杰.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綜合癥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09,6(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