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華
鼻咽癌是我國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中放射治療一直是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是放射治療失敗后會出現拒不復發性鼻咽癌,如果不及時治療,控制腫瘤侵犯范圍,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惡劣影響[1],所以加強對復發性鼻咽癌的臨床放化療研究是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提升生存質量的關鍵。本研究選取2009 年3 月-2010 年4 月廣西梧州市桂東人民醫院收治的局部鼻咽癌患者40 例,主要針對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局部復發性鼻咽癌的效果進行臨床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 年3 月-2010 年4 月廣西梧州市桂東人民醫院收治的局部鼻咽癌患者40 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3~65 歲,平均(42.1±4.3)歲。按照臨床鼻咽癌分期的標準進行分類,T1期11 例,T2期14 例,T3期9 例,T4期6例。入選患者放療結束后至復發出現的時間間隔至少≥半年,未伴有頸部淋巴結和遠處轉移。
1.2 方法 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方法:用負壓帶固定好患者體位后,使用螺旋CT連續掃描盆腔,在CT重建圖像上勾畫腫瘤靶區(GTV)、臨床靶區(CTV)以及計劃靶區(PTV)。6 MVX射線常規技術放療64~68 Gy/27 次/5.4 周;GTV 64~66 Gy/27次/5.4 周;CTV 54~58 Gy/27 次/5.4 周[2]。
1.3 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根據國際腫瘤治療標準進行制定,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好轉、穩定、進展五個層次,以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為治療總有效率[3]。統計患者并發癥及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對比所有病例放療后3 個月、6 個月、1 年、2 年均按要求復查鼻咽MR、胸腹部CT、ECT骨掃描,以作為客觀的評定標準,觀察患者復發率和生存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對臨床所取得數據采用SPSS 16.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隨訪24 個月,至放療結束,對患者進行鼻咽MR掃描評估,腫瘤完全緩解24 例,部分緩解6 例,好轉4 例,穩定4 例,進展2 例。隨訪結束,40 例患者中局部復發或未控合并鼻咽大出血4 例,局部復發或未控5 例,遠處轉移3 例。全組患者2 年總生存率為60.0%(24/40),2 年無瘤生存率為55.0%(22/40)。患者放射治療不良反應主要以放射性皮炎、口腔粘膜炎、聽力下降、張口困難、軟腭萎縮、放射性腦病為主,未影響到治療方案的實施,見表1。
在臨床治療中,復發性鼻咽癌一直是困擾患者和醫師的典型問題,尤其是對于放療醫師而言,放療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仍無法有效控制鼻咽癌復發。局部復發性鼻咽癌在臨床治療中,由于腫瘤擴散情況嚴重,致使放射治療在臨床患者治療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是放射治療中的一系列并發癥,如骨髓抑制、胃腸反應、皮膚損傷等,使患者生存質量與生活質量下降[4]。三維適形放療從實踐情況來看,符合放射學行為,它的三精技術能夠做到準確定位、計劃和放療,這種精確技術確保在高劑量區的放療能夠與勾畫靶區保持一致,從而得到優越的適合度,因而在復發性鼻咽癌上有著極為突出的劑量優勢,使從前治療中較為困難的毗鄰腦干和脊髓部位的放療成為可能[5]。在本次研究中,放射治療后2 年對患者進行跟蹤回訪,2 年無局部進展生存率為60.0%,2 年無瘤生存率為55.0%,與同類臨床文獻記錄相比,患者生存率高出5%左右,相對來說,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且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0~Ⅱ度,無嚴重副作用和合并癥,對于局部復發性鼻咽癌的臨床治療研究來說,有積極意義[6]。臨床中,在不斷加強研究提升患者放射治療生存質量的前提下,要加強對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的研究,盡可能地保證患者的存活率,為臨床腫瘤的治療開創更廣闊的前景。

表1 患者反射治療不放反應發生情況(n)
總之,三維適型放射治療局部復發性鼻咽癌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臨床效果較好。
[1]張恒,張昕,梁軍,等.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技術的應用探討[J].醫療衛生裝備,2011,32(1):95-96.
[2]宋毅.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頭部腫瘤的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16):77.
[3]蔣朝霞,彭衛軍,許玲輝,等.RECIST標準在乳腺癌轉移治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與WHO標準比較[J].中國癌癥雜志,2008(2):106-109.
[4]杜凱.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局部復發鼻咽癌的療效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5):51-52.
[5]張俊杰.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局部復發性鼻咽癌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4):79-80.
[6]湯軼強,黃敏,葉新芊.三維適形放射治療鼻咽癌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