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堅 林常青 林俊鴻
肺栓塞是以各種栓子阻塞肺動脈系統為其發病原因的一組疾病或臨床綜合征的總稱,其發病過程較為隱匿,癥狀缺乏特異性,檢出率較低[1-2]。CT肺動脈造影(CTPA)是以多層螺旋CT掃面技術為基礎,結合造影劑的特殊成像技術,其直接、間接征象明顯,能夠較好的診斷出段以上肺動脈栓塞[3-4]。本研究比較分析CTPA和放射性核素通氣/血流灌注掃描對肺栓塞的診斷及嚴重程度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自2009年12 月-2010 年12 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67 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37 例,女30 例,年齡31~87 歲,平均年齡為(53.7±6.2)歲。患者臨床上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胸悶胸脹,伴或不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兩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患者診斷時采用CTPA,行多層螺旋CT(型號NeuViz 64)薄層掃描,應用Magic-View 1000 件進行三維重建,先剪切取舍橫斷圖像,再調節CT閾值等。造影劑選用使用高壓注射器快速注射碘對比劑碘海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10970196)100 ml/30 g,對比劑用量在80~100 ml,注射速率為3~3.5 ml/s,測量記錄患者右/左心室端州最大徑(RV/LV)、上腔靜脈和肺動脈直徑,根據所得數據計算其栓塞指數,并以栓塞指數60%、70%、80%為分界點,將患者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對照組患者診斷時采用放射性核素通氣/血流灌注掃描進行診斷并判斷其嚴重程度。比較兩組結果的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以及肺栓塞嚴重程度分類情況準確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診斷方式肺栓塞診斷情況比較 表1 結果顯示,CT肺動脈造影對主肺動脈干診斷的準確性為100%,敏感性為85.71%,對肺葉動脈診斷的準確性為90.0%,敏感性為94.74%,肺段動脈診斷的準確性為92.59%,敏感性為100%,對4~6 級分支診斷的準確性為87.50%,敏感性為77.78%,較對照組診斷準確性(69.23%、38.10%、57.14%、40.0%)、敏感性(64.29%、42.11%、64.0%、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種診斷對肺栓塞嚴重程度評估情況比較 表2 結果顯示,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嚴重程度的敏感性為重度95%、中度100.00%、輕度93.75%,準確性為重度100%、中度93.94%、輕度100%,較對照組敏感性(70%、80.65%、37.50%),準確性(60.87%、69.44%、75%)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肺栓塞診斷情況比較(n)

表2 兩種診斷對肺栓塞嚴重程度評估情況比較(n)
作為一種病死率較高的疾病,肺栓塞臨床表現多樣,主要集中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及氣促、胸痛、暈厥、咳嗽、咯血、心悸等,但缺乏特異性,因此臨床上早期檢出率偏低,選擇正確的診斷方法減少肺栓塞的漏診和誤診現象,已成為醫療工作者的關注重點[5-7]。肺栓塞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栓塞面積的大小、患者集體反應狀態以及其基礎心肺功能,放射性核素通氣/血流灌注掃描能在一定程度上檢出肺栓塞患者,但其準確性偏低[8-9]。而CTPA作為一種非侵襲性診斷方法,不僅能較好地提高肺栓塞診斷準確性,還能得出較為精確血氣變化,有利于進行PE嚴重程度的評估[10]。
本研究結果顯示,CTPA對主肺動脈干診斷的準確性為100.00 %,敏感性為85.71%,對肺葉動脈診斷的準確性為90.0 %,敏感性為94.74%,肺段動脈診斷的準確性為92.59%,敏感性為100.00%,對4~6 級分支診斷的準確性為87.50%,敏感性為77.78%,較對照組診斷準確性(69.23%、38.10%、57.14%、40.0%)、敏感性(64.29%、42.11%、64.00%、22.22%)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分析比較兩組診斷對肺栓塞嚴重程度評估情況,CTPA對于肺栓塞嚴重程度的敏感性為重度95.00 %、中度100.00%、輕度93.75%,準確性為重度100.00%、中度93.94%、輕度100.00%,較對照組敏感性(70.00%、80.65%、37.50%),準確性(60.87%、69.44%、75.00%)明顯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合比較發現,試驗組診斷方法能明顯提高不同病變部位及范圍的肺栓塞患者診斷的準確性和敏感性,并且其對于肺栓塞患者嚴重程度的評估較對照組方法也更為實用,提示CTPA對肺栓塞的診斷及嚴重程度的評估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CTPA結果可靠、容易開展,且能隨時進行,能有效提高肺栓塞診斷的準確性,同時還可對患者嚴重程度做出評估,有助于臨床采用有效地治療手段和指導治療,對于患者預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積極意義,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價值。
[1]黃源義,萬兵,劉思斌.MSCT肺動脈血管成像診斷肺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J].放射學實踐,2010,25(12):1354-1357.
[2]Zhou WZ,Shi HB,Yang ZQ,et al.Value of percutanous catheter fragme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J].Chin Mrd J,2009,122(15):1723-1727.
[3]彌龍,宋云龍,王東,等.雙能量CT肺灌注成像評價急性肺拴塞嚴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11,36(5):526-529.
[4]黃蕓,費廣鶴.CT肺動脈造影評估肺栓塞患者嚴重程度的共識、爭議及展望[J].安徽醫學,2011,32(2):232-234.
[5]張欣,于文成.肺拴塞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征[J].山東醫藥,2010,50(3):106-107.
[6]趙艷娥,朱斌,張龍江,等.多層螺旋CT對肺拴塞影像表現及與其嚴重性關系的評價[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9,28(12):1627-1630.
[7]裴光華,曾春.16 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對肺栓塞診斷的應用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041-1042.
[8]季曉微,張馨赟,嚴惟力,等.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在肺拴塞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0,16(2):171-174.
[9]Chae EJ, Seo JB, Jang YM, et al.Dual-energy CT for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ulmonary perfusion defect score compared with CT angiographic obstruction score and right ventricular/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 ratio[J].AJR Am J Roentgen ol,2010,194(3):604-610.
[10]羅悅凡,胡玉明,陳云輝,等.螺旋CT肺動脈成像在肺栓塞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2):2213-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