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芳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2 型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1],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和自主神經,產生疼痛、麻木、運動障礙及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導致下肢壞疽,截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約有2/3 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圍神經病變[2]。主要的治療措施為控制血糖、血壓、調節血脂,可延緩DPN的發生和發展,但目前尚無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本院采用甲鈷胺聯合恩再適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 年6 月-2012 年6 月2 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89 例,其中男50 例,女39 例,年齡40~72 歲,病程4~13 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6 例和治療組43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41~72 歲,平均(54.3±9.5)歲,平均病程(8.2±4.3)年;治療組男24 例,女19例,年齡40~69 歲,平均(56.3±10.1)歲,平均病程(7.9±4.1)年,患者臨床診斷均符合糖尿病多發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3]:(1)四肢感覺神經異常,包括麻木、肢體有燒灼感、刀割樣痛等。(2)跟腱反應減弱或消失,嚴重者出現肌肉萎縮。(3)神經電生理檢查顯示有不同程度的感覺或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4)排除其他疾病導致的神經樣變。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嚴重肝腎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對兩組患者進行隨機化的分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控制飲食,降血糖和降壓藥物與治療前相同,保持血糖穩定。對照組給予甲鈷胺1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 次/d;治療組予以恩再適3 ml肌注,1 次/d,甲鈷胺10 ml+25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兩組連續治療4 周為1 個療程,療程結束后對療效和患者VAS評分進行評價。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自覺癥狀消失,疼痛明顯緩解,腱反射基本恢復正常,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增加5 m/s以上;有效:自覺癥狀減輕,疼痛減輕,腱反射部分恢復正常,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增加2 m/s以上;無效:患者自覺癥狀和痛感無改善,腱反射未恢復,神經傳導速度無變化。顯效率加有效率均計入總有效率。此外通過癥狀總評分(total symptom score,TSS)評估兩組治療前后及組間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變化,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ysis scale,VAS)對疼痛進行評分,0 分為無痛感,10 分為能感覺到的最大疼痛,觀察治療前后VAS分值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1 為差異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如表1 所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7%,對照組為78.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01,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
2.2 療效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如表2 所示,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2 周后對照組和治療組VAS評分分別為(7.3±0.7)分和(6.8±0.6)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降低,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 周后差異同樣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治療后患者疼痛明顯減輕。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對照組 46 8.3±0.8 7.3±0.7 5.7±0.5治療組 43 8.2±0.9 6.8±0.6 4.5±0.5 t值 / 0.55 3.63 11.3 P值 / 0.29 0.01 0.01
2.3 不良反應情況 對照組出現2 例注射痛,治療組出現1 例皮疹,1 例食欲不振,停藥后緩解,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情況。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在神經系統發生的糖尿病多種病變的總稱,最常累及的有坐骨神經、股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腓腸神經及尺神經等[4],有學者認為其發病機制可能是患者糖代謝紊亂導致細胞內線粒體活性氧產生增多,使氧自由基和NADH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破壞了神經生長營養因子而導致的[5],目前對DPN尚缺乏特異性的治療,大量醫生從中、西醫等不同角度對其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6-9]。
甲鈷胺是維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促進神經內核酸、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從而加速DNA、RNA的合成,加快修復損傷的神經組織,改善神經組織傳遞及代謝障礙,改善肢體疼痛、麻木等癥狀[10-11]。注射用恩再適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小分子非蛋白物質結合體,它含有13 種氨基酸,5 種核苷酸,系健康家兔皮內接種人用牛痘病毒活疫苗后,經過炎癥和免疫反應所產生的非蛋白質類生理活性物質,再經過提純所得。它具有神經修復和免疫調節作用,對病態組織的神經損傷或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有顯著療效,且對正常組織幾乎無影響[12]。本試驗分別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減少,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恩再適和甲鈷胺聯用能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疼痛感。不良反應較少,對照組出現2 例患者注射部位痛或注射側下肢疼痛,治療組出現皮疹和食欲不振各1 例,經局部熱敷或口服鎮痛劑后緩解。
本研究結果表明,恩再適和甲鈷胺聯合應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療效顯著,有效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林華容,李壯豐,陸靜明.鼠神經生長因子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電生理和安全性觀察[A]//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2012:105-106.
[2]王宏濤,張會欣,趙韶華,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小鼠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的變化及周絡通膠囊的干預作用[J].時珍國醫國藥, 2013,24(3):547-549.
[3]吳群勵,梁曉春.神經生長因子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及中藥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14):1896-1899.
[4]程偉進,胡紅玲.丁咯地爾與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觀察[A]//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09 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2009:120-121.
[5]張丹丹.鼠神經生長因子結合葛根素對視神經挫傷治療效果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0.
[6]周建,陳麗萍,王宏,邢建東.α-硫辛酸聯合西洛他唑、甲鈷胺治療2 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2013,44(3):224-226.
[7]肖向陽.甲鈷胺聯合胰激肽原酶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4):59-60.
[8]陳茜,馬麗,李凱利.甲鈷胺穴位注射合補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4):309-312.
[9]秦利,李曉永,蘇青,等.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口服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3,34(3):306-309.
[10]Palacka P,Kucharska J,Murin J,et al.Complementary therap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mplications;a pilot study[J].Bratial Lek Listy,2010,111(4):205-211.
[11]趙擁軍.大劑量甲鈷胺片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用于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7):33.
[12]梁曉玲.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1):1489-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