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手足口病屬于由多種腸道病毒引發的傳染性疾病,一般5 歲以下的嬰幼兒好發,尤其以3 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常見發熱、手足和口腔等發生潰瘍、皮疹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肌病、肺水腫和腦膜炎等嚴重并發癥,引發嬰幼兒死亡[1-2]。婺源縣人民醫院采用干擾素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6 月-2012 年12 月婺源縣人民醫院治療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134 例,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7 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兒39 例,女性患兒28 例,年齡5 個月~9 歲,平均年齡(3.12±1.04)歲,病程1~6 d,平均病程(3.54±1.23)d;對照組男性患兒40 例,女性患兒27 例,年齡6 個月~10 歲,平均年齡(3.48±1.18)歲,病程1~7 d,平均病程(3.63±1.31)d。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兒利巴韋林注射液(華北制藥集團制劑有限公司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 19993221)10~15 mg/(kg·d)分成兩次進行靜脈滴注,對于并發癥進行積極治療。連續治療1 周后觀察療效。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干擾素α-2 b(海南通用同盟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 20040028)進行治療,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年齡4 個月~2 歲的嬰幼兒給予肌注6 μg/d,1 次/d,年齡3 歲以上的患兒給予肌注10 μg/d,1 次/d,連續治療1 周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的療效,口腔潰瘍消退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
1.4 療效評定 根據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診斷標準[3-4],顯效:患兒治療48 h內食欲改善,口腔疼痛完全消失,潰瘍變小,發熱消失,在3 d完全愈合;有效:患兒48~72 h內食欲明顯減輕,口腔疼痛消失,潰瘍面積縮小,發燒已退,在5 d內愈合;無效:治療后患兒食欲未見改善,口腔疼痛未見好轉,5 d內潰瘍未見愈合,發熱未退。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l 5.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52%,對照組為79.1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口腔潰瘍消退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兒口腔潰瘍消退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口腔潰瘍消退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口腔潰瘍消退時間(d)手足皮疹消退時間(d) 退燒時間(d)觀察組 67 3.01±1.52 a 3.96±1.34 a 2.08±0.93 a對照組 67 6.93±1.94 5.47±1.67 3.79±1.28
手足口病屬于發熱性的出疹性的傳染性疾病,四季均可以發病,一般夏天是發病高峰,本病傳染性較強,傳播速度相對較快,處理不及時會引起廣泛流行,是目前兒科中重點防控的傳染性疾病之一[5]。目前已知的20 余種腸道病毒均可以引發手足口病,一般常見的是單股正鏈的小RNA病毒[6],常見的有柯薩奇病毒A組16 型和腸道病毒71 型。本病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和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手足和臀部發生斑丘疹與皰疹,大多數兒童及時治療后病情預后較好,部分患兒由于發病急驟,進展較快,容易出現較重的并發癥引起死亡。
本院在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兒干擾素α-2 b進行治療,其屬于水溶性的蛋白質,具有抗DNA與RNA病毒的效果,可以有效阻止感染病毒細胞中病毒進行復制,可以增加T細胞與K細胞活性,有效地促進了淋巴細胞的殺滅病毒作用,提高了患兒的機體抵抗病毒能力[7-8]。因此在臨床上應用干擾素可以提高患兒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并促進機體的康復。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患兒口腔潰瘍消退時間、手足皮疹消退時間和退燒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劉延亮,張艷,楊曉峰,等.干擾素治療小兒手足口病112 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2):88-89.
[2]孟繁紅.干擾素a-2 b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2,22(12):5274-5275.
[3]楊巍,李智偉.干擾素與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6):373-374.
[4]賈志英.觀察干擾素聯合炎琥寧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3,19(7):139-140.
[5]馬張杰.小兒手足口病65 例臨床診治分析[J].中外醫療,2013,27:79-80.
[6]張春麗.小兒手足口病的治療進展[J].包頭醫學,2013,37(2):80-82.
[7]韓志勇.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特點及診治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5):127-128.
[8]賀宏斌.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2):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