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琴,杜鎧鄴,劉麗坤,蘇金娜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且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目前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由于乳腺癌根治術創面大、皮瓣游離廣且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因而術后并發癥較多,其中以皮下積液、皮瓣壞死、患側上肢水腫等最為常見[2]。為此,筆者研發了制動式墊枕并應用于乳腺癌根治術后病人,通過臨床觀察,正確地使用制動式墊枕能維持患肢功能位,可減少乳腺癌術后皮下引流量,并能預防皮下積液和皮瓣壞死的發生,同時可減輕患肢水腫。然而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由于病人知識缺乏拒絕使用或不能正確使用制動式墊枕,實施護士分床管理提高了制動式墊枕使用的依從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6月—12月我科住院乳腺癌病人180例,均為女性,年齡34歲~72歲。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兩組均為單側乳腺癌術前未做放化療的需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均使用自行設計的槽狀制動式墊枕。兩組病人年齡、文化程度、病程及手術方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動式墊枕的使用方法 制動式墊枕是一種形狀可以改變、長寬不等、枕高相同的槽狀墊枕,質地是用高彈透氣的珍珠棉作為枕芯,外層為柔軟棉布,分大、中、小3種型號,不分左右,由4部分組成,即上臂部、前臂部、肘關節部、槽及其兩側邊上附有的4對制動帶;被污染后易拆洗。其作用是術后抬高制動患肢,將其置于功能位(患側上臂與腋窩成45°,前臂屈曲90°放于腰腹部[3])。病人術畢回病房后將患肢放于墊枕槽內,將患側上肢擺放成功能位,再用墊枕槽上的4對制動帶將患側上肢固定。患肢做功能鍛煉時將制動帶松開,其他時間系緊,使患肢保持功能位。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士排班輪流管理病人,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行護士分組分床管理病人,即自病人入院起整個住院期間都有同一位護士管理,首先對病人做全方位評估,全面掌握病情,并將健康教育滲透到每個環節。根據病人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心理狀態,向病人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制動式墊枕的作用、使用方法及其重要性。從術前開始由責任護士講解并做示范,保證使用的規范性(上臂與腋窩成45°,前臂屈曲90°)。以利于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
1.2.3 依從性評價 評價病人術后制動式墊枕的使用率和正確使用率。
1.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軟件SPSS 10.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依從性比較 例(%)
目前,乳腺癌發病率逐年提高,手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由于手術創面大、范圍廣,因而術后并發癥較多,其中以皮下積液、皮瓣壞死、患側上肢水腫等最為常見。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我們研發了制動式墊枕,通過臨床應用可減少術后皮下引流量,并能預防皮下積液和皮瓣壞死的發生,同時減輕患肢水腫。我科自實施護士分床管理以來,大大提高了制動式墊枕正確使用的依從性。第一,增加了病人的信任感,實行優質護理,護士分床管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都由責任護士進行護理且首診護士是責任護士,使病人消除了陌生感,建立了信任感,因此病人能認真聆聽護士講解的乳腺癌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法,認識術后并發癥的嚴重性及正確使用制動式墊枕的重要性。第二,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實行分床管理后病人對責任護士有強烈的依賴感,提高了護士的責任感,對病人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個體化的護理措施,做到一對一護理,使病人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提高了制動式墊枕使用的依從性。
總之,乳腺癌病人術后的護理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實施護士分床管理病人可以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在護理過程中減少抵觸,以利于護理。干預組使用制動式墊枕的依從性及功能位的維持優于對照組(P<0.01),表明實施護士分床管理可降低病人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復。
[1]吳芬芬,董瑞蘭.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訓練指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5(22):600.
[2]費陽,王世斌.地奧司明預防乳腺癌手術后并發癥43例[J].醫藥導報,2010,29(10):1310-1311.
[3]馬力,耿翠芝,張國權,等.患側上肢制動減少乳腺癌術后皮下引流量的臨床研究 [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6,13(3):223-224.
[4]張麗華,張慶玲.整體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護理依從性及相關并發癥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703-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