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林薇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呈高質高效的發展態勢,在國民經濟和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因素逐漸側重于人力資本建設。本文的主旨是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和企業大學的理論分析,在深入研究如何提高企業大學投資收益等方面,從多方綜合因素說明企業大學作為企業的重要戰略工具在員工培訓體制的重要性,對企業的培訓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本 企業大學 人力資本投資
人力資源逐漸成為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從人力資本投資的角度去分析我國企業大學目前的狀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建議,以及未來發展的前景。這對于企業大學在國內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我國企業大學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我國企業大學的現狀
企業大學是企業規模和實力的有效證明,是企業培訓的最高形式,由企業出資,通過內、外聘相結合的形式,內聘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外聘一些高等學院的專家教授、專業的培訓師,并通過企業實際經營戰略和實施應用相結合、討論分析不同經營案例等多種教育模式,通過提升企業中、高級管理人才和企業合作伙伴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最終滿足員工活到老學到老的教育需求。在現有的企業大學里,存在大多數的“山寨大學”,在HanS企業大學研究中心對國內企業大學的現狀數據顯示:目前包括五種“徒有虛名”的企業大學類型,分別是:“渾然不知”型、“掛羊頭賣狗肉”型、“空中樓閣”型、“沖動”型和“騎虎難下”型。
1.2 國內企業大學陷入瓶頸的主要成因
國內的企業大學一般呈現較低的利用率和價值率。松散無針對性的人員培訓及學習教育課程設計,在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前提下,已無法通過企業大學獲得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主要表現為:
較差的培訓力度。現有的企業大學在培訓課程的設計上采用“無創新”覆蓋式課程,沒有針對企業文化特征、經營模式、企業戰略進行課程設計,進而不符合企業發展,不能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
松散的培訓管理制度。一些國內企業大學完成任務式的培訓模式,導致沒有系統性的選擇內、外聘老師,也沒有對老師進行專業考核,隨意的授課方式使學員學而無用,與此同時,也沒有完善學員行為、成績等激勵因素的管理制度。
2 企業大學人力資本投資收益分析
企業大學如今突飛猛進的成因離不開現代化競爭、新事物發展及交替的推動,更離不開企業大學帶來穩定、合理的收益,具體從個人動因、企業層面和社會層面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個人動因。首先,人力資本的不斷投資影響個人收入的增加。其次,培養廣泛技能可提升個人終身任職能力。最后,技能提升充分發揮潛能有利于實現個人價值。
第二,企業層面。首先,一線人員掌握新技術運用于生產經營實踐中,為企業提高生產力,實現效益增長。其次,在人力資本的不斷投資中可提升整個組織的素質能力,從而進一步優化企業的人力資源,推動企業競爭力的增長。最后,員工通過培訓加強對企業的認知度,傳播企業文化,強化組織凝聚力。
第三,社會層面。各行各業人員在深造的過程中可通過企業大學吸納綜合的教學知識和技術技能,增加了就業和晉升的機會,同時也為收入的提高帶來重要的影響,物質方面的滿足也大大支持著精神層面的成就感,對社會地位的提高和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
3 淺析企業大學中人力資本投資如何產生收益
一般情況下,人的知識、技能和努力程度不同,產生的效益也是不同的。正如素質能力強的銷售人員和普通的銷售人員所創造的銷售業績也是大相徑庭,作為接受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的普通員工和管理者,他們兩者之間投資的成本差異,很大程度上影響兩者之間素質能力、技能知識提高的程度,因而對企業帶來的效益也大不相同。
■
圖1 企業大學人力資本投資邊際收益、總收益曲線圖
注:來源于許秀菊,2000年:《人力資本的投資效益》。
4 如何提高企業大學投資收益
4.1 轉變觀念的個人動因
個人對教育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投資人力資本的收益。這就要求每個學員意識到自身的興趣點來學習新的技能技術,充分利用企業大學的學習資源進行自身的強化武裝,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跟進創新的步伐,接受新知識的同時,通過新知識進行創新制造,對工作崗位的程序優化、簡化等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貢獻,并培養良好的學習主動性。
4.2 企業投資方的嚴格把控
企業作為企業大學的投資方,希望把企業大學承辦為對企業有利的主體,想要進一步實現企業大學在優化人力資源、提高經營效益的優勢,就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應該采用自主創新,符合企業文化、經營目標、時代發展、科學化管理的教學內容,開發滿足不同人員部門、職位、特征的開放性課程,滿足公司人員的不同需要,開展跨部門幫扶教學等特殊課程,以滿足不同人員的興趣。②通過內、外講師相結合的師資力量來實現課程專業度,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自發應聘上崗或指定上崗的原則進行系統性授課,企業內部高管對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文化和行業發展現狀都比較熟悉,可以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進行授課,采用工作、培訓的激勵措施,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和對企業的認同感。而具備豐富授課經驗及理論基礎的外聘教授、專業培訓講師,為開闊員工理論知識視野及輕松接收課程精華提供了幫助。所以,采用內、外聘講師的形式,可以讓教學、教育形式相輔相成、互動互補。③電子視頻教學和面授課程相結合,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把重點面授課程錄制視頻或現場播放,可滿足因工作或不同需求而不能參與面授課程的學員,也可以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并通過需求隨時更新課程,保持課程的專業度和前瞻性,并時刻方便學員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學習,最后通過適當的面授課程進行實戰強化。④企業大學課程專業化提升,通過相關認證認可教育機構對現有的企業大學適當引入全日制教學模式,規定課程學分,修滿頒發學位的方式,在企業內部為學員頒發學位或者資格認證證書,降低企業員工離職率的同時,也發揮了企業內部激勵機制,進而對人力資本投資回報得以保障。
4.3 政府職能的大力支持
首先,政府從經費上給予保證。1990年以來,美國政府在培訓企業員工方面提供的預算每年超過70億美元。其次,從政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上強調企業作為投資方應該承擔的教育責任。根據中國的相關法律規定,國內企業應該把員工每年工資總額的1.5%作為培訓預算經費,也稱之為“教育基金”。在我國稅法制度中明確:教育基金可列支在企業減免稅費的渠道中,以激勵企業提高對員工培訓的力度。最后,政府需大力促進企業大學與全日制大學之間的聯盟合作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5 結語
對于企業來講,應增加對企業大學的投資,加大其員工培訓的力度,為人力資本的開發和充分利用奠定基礎。企業大學是人力資本投資中最重要的因素。通過企業大學培養員工的綜合素質能力和創新制造能力,對員工自身的能力幫助也極大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收益,所謂兩全其美的投資方式。同時,讓我們繼續關注的還有,針對企業大學培訓課程的按需設計,一定要結合社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部門、崗位、職務進行課程區分,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最后,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經營目標和戰略需求,結合科學的教育模式、操作流程和創新理論設計培訓課程,才能有效的提升員工自身的綜合素質,為企業優化人力資源并帶來巨大的經營效益。
參考文獻:
[1][美]西奧多·W·舒爾茨著.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2.
[2][美]西奧多·W·舒爾茨著.人力資本投資: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商務印書館,1990.
[3]張亞男.人力資源投資收益分析與企業員工培訓[J].稅收與企業,2000(6).
[4]蔣太才,宋小敏,朱春蘭.企業人力資本培訓投資效益的綜合評估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6(8).
[5]姚先國,翁杰.企業對員工的人力資本投資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5(2).
[6]秦敏,項國雄.中國企業大學的經營模式及發展趨勢[J].商場現代化,2007(5).
[7]珍妮·C·梅斯特.企業大學——為企業培養世界一流員工[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7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