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杰
摘要:為了提高大棚育秧的效率,需要推廣使用各種機械設備,在使用這些設備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其經濟性,本文通過數學模型對水稻大棚育秧機械設備使用的經濟性進行分析,為推廣機械設備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育秧機械設備 經濟性 機械化
為了保證大棚育秧真正實現高效節能,各種配套設備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大棚育秧生產各個作業環節能否采用機械進行,主要取決于機械化的經濟效果。若產出大于投入,機械化就有利,否則就不宜采用機械化。因此本論文僅對移動式機具進行經濟性分析。
1 大棚育秧機具適宜規模數學模型的建立
1.1 建立大棚育秧機具的作業費用數學模型 在大棚育秧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使用的機具,在使用的整個壽命期內,每年都消耗資金、能源及花費人工等,因此建立某一機具在生產使用中的年費用模型為F=C+V(1)
式中:F——機組的年總費用;C——年固定費用;V——變動費用。
1.2 基本參數確定
①年折舊費D:D=P·(1-i)/n
式中:P——為初始投資(元);i——為資金預計凈殘值率(一般為3%-5%,取5%);n——為機具的壽命周期(年)。
②年維修保養費L:L=3%·P
一般取機具購置費的2-4%,取3%。
③年管理費用M:M=1%·P
對于育秧大棚機具,不需設專門的管理人員等,一般取機具購置費的1%即可。
④人員工資:80元/d
⑤每班作業時間:8h
⑥柴油價格:7.6元/l,汽油價格:7.2元/l。(以市場平均價格為準)
⑦電費:0.6元/kW·h,水費:0.55元/t
則年固定費用模型變為
C=D+L+M=(95%/n+4%)·P元/年(2)
如果用X表示機具的年作業量,將式(1)兩邊同除X,得機具單位作業費用,如式(3)所示,其中:f=F/X,B=V/X。
f=■+B(3)
機具單位變動費用:B=O+G (4)
式中,O——每hm2油料費及耗電費(元/hm2);G——每hm2人工操作費(元/hm2)。
由式(3)、(4)可得,f=(■+4%)·■+O+G(5)
利用數學模型式(5)可以計算出某一機具在一定作業量下的生產費用。
1.3 機具作業臨界規模的數學模型的建立 在大棚育秧機械化作業中,某一機器的年最小工作量,即年最小臨界作業。
規模Xmin的確定原則:每hm2機器總費用f?燮每hm2人工作業費用f人或機械作業收費(6)
將式(6)代入式(5)中即可求出最小臨界規模Xmin。又因為在大棚育秧機械化作業中,某一機器的年最大作業量受到作業適宜時期的限制,年最大作業量,即最大臨界規模為:Xmax=K·D·H·We(7)
式中:K——作業日期利用系數,K=0.7~0.8;D——最佳作業適宜天數(d);H——平均每天作業小時(h/d);We——機具生產率(hm2/h)。
根據式(5)、(6)、(7)就可以確定各種機器生產的適宜規模。
2 移動式作業機具的適宜規模分析
2.1 移動式機具的技術生產率與年作業量 作業項目為淺旋耕地,每年春季作業。此項作業由主機配旋耕鋤完成。利用數學模型(5)可以建立該機組每667m2作業費用與年作業量數學模型,數學模型中所需要的參數計算如下:
2.1.1 機組技術生產率
We=0.1BV·e (hm2/h)(8)
式中:B——機具作業幅寬,m;V——機具適宜的作業速度,km/h;e——為田間作業效率0.6-0.8,大棚整地時通常取0.6。
2.1.2 年作業量的確定
通過調查把數據代入公式(7)則所得各機組的年最大作業量如表1所示。
表1 移動式機具的年最大作業量
■
2.2 移動式機具年單位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 根據參閱有關資料與實際測查可確定: 5TM-160型稻種脫芒機需要1人操作,電力帶動,功率為0.3kW;CY-400型恒溫催芽器加熱功率為1.5kW。經計算,獲得各作業機組變動費用如表2所示。
根據參閱有關資料按式(2)計算,獲得各作業機組固定費用如表3所示。
2.3 臨界規模確定及費用模型建立 臨界作業規模為:每公頃機械作業收費標準為f元,那么該直線與費用曲線的交點即為機械作業的最小臨界規模Xmin,根據公式(4-6)此時的費用f為fmax;而該種機組在作業適宜期內所能完成的最大作業量可由公式(4-7)計算出,此時X為最大臨界規模Xmax,根據公式(6)計算,此時f為fmin,根據以上分析,確定的臨界規模結果如表4所示。
獲得5TM-160型稻種脫芒機作業量與單位面積費用之間的模型為:fbz=■+727.14(9)
同理, 得其它機組的作業量與費用之間的模型如下:
CY-400型恒溫催芽器:fcy=■+5450(10)
CT-2000型碎土機與ST-2000型篩土機:
fst=■+5920(11)
KDT610型淺旋機組:fxg=■+223.3(12)
2BD-1120型苗床播種、覆土機:
fbz=■+5000(13)
依據各機組的作業量與費用之間的數學模型及表4數據可獲得各機組的作業量與費用曲線及其作業經濟臨界域。
參考文獻:
[1]孟元元,馮偉東,佘永衛,丁文捷.水稻工廠化大棚育秧機械設備研究及發展[J].農機化研究,2014(07).
[2]李平安.工廠化育秧的推廣試驗[J].湖南農機,2000(01).
[3]駱永祥,文公春,戴廣穩.標準化育秧是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的根本[J].吉林農業,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