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書鵬
摘要:在建筑工程領域中,建筑設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同于其它專業設計,它的設計理念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周期、成本節約、節能環保、人性化,可以說是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線。
關鍵詞:綠色設計概念 建筑分析探討 節能環保
1 建筑設計中概念設計概述
設計是建筑工程的基礎,而概念設計則是在工程建設中體現先進思想的關鍵。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很多外資建筑公司進入到中國的建筑市場,在合作與競爭中,使得中國的傳統建筑理念與國際建筑理念相互碰撞。近些年,隨著節能建筑、綠色建筑以及低碳生態社區和城市的理念逐步的推廣和完善,這些都已經深入人心。這是國內長時間粗放型經濟建設后所面臨的資源短缺所需的必然改變,也是發達國家地區經歷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后,回過頭來認識到的消費型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所起的沖突后,就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維護生態環境,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建筑理念的一種抉擇。尤其經過多年的推廣,使得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獲得國際的認可,因此綠色建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給普通百姓帶來切實的良好感受。
2 綠色建筑概念設計的發展
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理論具體化的新思潮和新方法。所謂綠色建筑是指規劃設計時充分考慮并利用了環境因素,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低,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公害空間,拆除后能回收并重復使用資源,并對環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2018年中國綠色環保建筑設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分析: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節能建筑越來越受到市場的喜愛,這樣使得建筑商不得不考慮綠色建筑設計對持續消費的關注,按照節能建筑建設標準,要求設計院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要采取節能措施進行設計。
實現綠色建筑,是擺在中國建筑設計師面前的新問題,是建筑設計行業的發展新方向,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觀念和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時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以及全社會的參與。
3 綠色建筑概念設計的一般原則
在建筑設計領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落實節約資源觀念的具體體現就是回歸三原則的設計思想。三原則即:節約資源、節能資源以及回歸資源。其中,適用是對建筑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也是最本質的要求,不同的建筑功能適用于不同人的各種基本功能需求,同時也要考慮未來人們需求的發展變化對建筑的靈活性要求,即經濟在目前的社會發展中應該以效益代替。我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資源少,所以對效益的追求是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反映在建筑設計上,就是要追求建筑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美觀應從多個方面考慮,文化和地域的不同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審美觀,真正的美觀應該反映出社會的進步所帶來的建筑審美的新要求,應該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和地域的多樣性特征,還應該反映出自然的建筑形態和空間的美學特征。
對于正在經歷著規模空前的城市化進程和現代化發展的建筑行業來說,對適用、經濟、美觀的核心精神應當廣泛的發展和應用到我們的建設中來,大型公共建筑作為社會中最有代表性,最能起到帶頭作用的建筑類型,更應該將這三原則作為建筑創作的原則之一進行規劃和設計。
要做出節約型的建筑,建筑的內外造型應該與建造的場地相協調,建筑的平剖面的布置,應以建筑的功能為出發點,建筑設計時,還應該納入模數化的設計方法,節約材料的同時還能節省制作的經費。同時應該考慮的還有建筑的使用效率和技術經濟,從而使得建筑設計能夠充分的利用資源和土地。
4 建筑設計的概念設計創新理念
建筑設計是藝術創作與科學技術的結合體,也是創造構思加科學計算合成的產物,是運行過程中所產生出的全新理念。我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實踐過程中,不難看出,由于一些建筑師設計創新的意識強烈,但實現的設計方案卻嚴重脫離設計原則,存在功能或視覺效果不佳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建筑空間使用的差異性,用一種特例所采用的方式、硬套用在差異性很大的建筑類型中。在空間尺度或組合中,片面追求精神要素的創新,忽視功能、經濟等要素和效率的原則,這些所謂的設計創新是萬萬不可取的。
建筑設計普遍倡導的重要問題就是科學理論是否系統化和規范化。其中,美國的科學家庫恩在其倡導的科學范式理論學說中指出科學范式的產生對于科技革命有著重大的意義。對于職業設計規范化理論的建設,我們要不斷提高構思創意水平到工程設計實踐的水平,還要不斷反映出其個性、地域以及民族的審美趣味性,這樣才能將民族文化傳統同建筑藝術有機的結合到一起。以此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出我國所特有的民族文化藝術風采,加強民族的自豪感,在這一點上,能夠更好地富有國際意義。
5 結束語
建筑概念設計是展現先進設計思想的關鍵,設計中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都善于運用概念設計,將設計理念和創新思維統一到結構設計中,結合自身積累的經驗,統籌整體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及問題,以實現整個建筑結構的合理設計。人類的思維對于建筑設計創新方法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對于新作品的產生來說,新想法的產生往往更加關鍵。目前我國社會對建筑設計創新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人們對建筑設計創新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參考文獻:
[1]張鵬.提高建筑結構設計質量的途徑[J].科技傳播,2011(16).
[2]吳焱,王楠.淺談建筑結構中的概念設計[J].企業導報,2011(09).
[3]程博昕.工民建結構抗震探索與研究[J].中華民居,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