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樺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了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和諧發展,臺州市積極成立志愿者組織,以加強社區黨群組織為重點,在保障和服務民生、促進社區和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臺州 城鎮化 社區 志愿者組織 結構
1 臺州社區志愿者組織的產生背景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臺州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步伐逐步加快,民營企業發展迅速,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發揮了巨大作用。政府通過積極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極大地推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進程。但我們也應看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臺州市也產生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發展過程中土地使用、環境污染和人口融合的等因素產生一系列深層次的矛盾。其現狀也與“十二五”規劃中所提及的新型城鎮化有質量上的差距。在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2020年我國要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2011年臺州城鎮化率6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人的發展來看,“新型城鎮化”一大重要特征是“新移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從農村型向城市型演變,城市文明及價值觀念成為主體,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層次變化,社會精神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在臺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中,綠色城鎮化和人的城鎮化已然被納入發展持續能力和發展軟實力的重要位置。臺州的社區志愿者服務工作也是各鎮鄉各城區內社區黨群工作的重點,以及民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臺州各小城鎮的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內容和組織創新應匹配“城鎮化”發展速度,需要有大的提升。我們認為:一方面,社區志愿服務全面升級有助于彌補社會保障,保證社區以及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社區志愿服務全面升級有助于公民自身的發展,社會文明建設,“人的城鎮化”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2 澤國鎮社區志愿者活動組織結構現狀
臺州溫嶺市澤國鎮,作為27個浙江省第一批新型“小城鎮”的發展試點之一,其社區志愿者活動的開展在臺州小城鎮中有著一定的代表性,與全國其他鄉鎮相比,澤國鎮的社區志愿者組織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①由鎮政府領導,由鎮團委組織周邊中小學以及與政府成立的社會志愿者組織在日常工作中廣泛開展各類服務工作,主要以關愛老人以及其他社會弱勢群體為主。②高校志愿者直接進行社區服務。目前,臺州有大專及以上全日制高校5所,大多位于臺州市區,到澤國大半徑距離大致超過30公里。因此,高校志愿者對澤國的社區服務大都集中在節假日,尤其集中于寒暑假。大都以社會公益宣傳和支教為主。③社會志愿者組織直接服務社區。作為經濟發達地區,民間慈善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了經濟保障,有些社會服務組織服務于社區并沒有通過政府組織,而是以結伴和企業贊助的形式,進行社區服務工作,主要以關愛兒童、社區文化活動為主。這種組織形式常常比較松散,活動隨意性較大。
綜上所述,澤國鎮的社區志愿者組織形式以鎮政府下屬團委統籌為主,高校以及社會志愿者組織參與。但從活動開展的實際操作層面來看,有幾個參與主體有相當的獨立性和隨意性。社區志愿者活動的組織模型結構模型如下圖:
■
圖1 原澤國鎮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模型圖
3 澤國鎮的社區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數年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溫嶺三大城鎮區域:太平-大溪-澤國大三角地區將成為城鄉緊密一體區。從澤國的地域情況來看,澤國鎮地處臺州溫嶺市北大門,位于甬臺溫經濟區“臺州金三角”的腹地,全鎮區域面積63.2平方公里,設牧嶼、聯樹、東片、中片、西片五個管理區,下轄97個村(居),戶籍人口12.69萬,常住人口超過26萬。社區中心依托產業集群向中心村和中心鎮集中匯集,是典型長三角城鎮發展形態。
隨著澤國鎮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澤國鎮的社區志愿者活動越來越專業化和精細化,但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①澤國鎮外來打工人口占當地常住人口50%以上,新居民的各項行政管理難度本身很大。外來人口自發形成的社區和本地行政社區交錯,志愿者活動開展存在眾口難調的情況。②周邊非政府社會志愿者組織專業性一般,活動內容深度不夠,不能滿足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原有的社區公益文化活動形式相對單一,格調一般。③當前急需解決的外來人口的服務的問題,尤其是針對外來進城務工子女的社區志愿者活動開展也存在現有志愿者隊伍素質難以與設想要求匹配的情況。
綜上分析,要想進一步提高社區志愿者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推進社區建設和諧發展,澤國鎮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創新社區志愿者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社區活動組織在日常工作中還要根據社區特點舉辦一些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文化活動,豐富居民生活。
4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澤國鎮社區志愿者組織模型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有73%的受訪者更傾向于由政府職能部門來組織協調社區志愿者工作,但是明確表示要以社區需要為志愿者服務開展的根本。在此次調研活動中,年齡在30-45歲的受訪者約占70%的比例,他們對社區志愿服務組織的要求更為精細和具體,希望社區的志愿服務主要以子女教育和職業培訓為主,同時積極利用新型網絡平臺進行溝通與交流。而96%的受訪者認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關系緊張是破壞社區生活和諧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澤國鎮通過窗口指導參與社會志愿者服務,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志愿者服務模式,實現了各組織部門的專業分工。如圖2:
在新的小城鎮社區志愿者服務管理模型中各主題的角色和功能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具體如下:①社區:在新的模型中社區無疑是需求和服務的中心,社區大眾的需求通過傳統的調研管道以及新興網絡管道被收集。尤其通過網絡管道可以直接通過各級學校志愿者組織尤其是相對專業的高校志愿者組織,以及向當地社會志愿者組織進行雙向溝通和反饋。②鎮政府:在新的志愿者服務模型中,鎮一級政府的主要的功能在于組織、協調和平臺的整合。此外,在此模型中鎮政府主管部門還要在以下方面進行科學地管理和整合:a幫助本地志愿者組織建立志愿者信息檔案。通過建立志愿者信息檔案,政府可以有效地整理相關數據,以備有需求時候可以及時聯系。b整合社會平臺為志愿者提供相關培訓。在“新型小城鎮”的發展進程中,社區受眾對于服務的專業性和有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政府進一步加強對社區志愿者的培訓教育力度,不斷提升志愿者隊伍的整體水平。c整合當地有意公益的經濟資源,為志愿提供必要的津貼和補助。社區志愿者活動理應是無償的,但從國內的實際開展情況來看,為志愿者提供些許補貼和獎勵有助于推動社區志愿者服務的常態化和有序化。通過政府主管部門的中間整合,形成多渠道的愛心資源匯總,人力資源、專業服務和經濟來源通過社區志愿者活動完成合理的資源配置。d網絡信息管道的整合。鎮團委通過志愿者服務網站、臺州團市委公共平臺、微信公共服務平臺等現有資源,進行信息整合。以此讓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正能量更大、更廣的傳播。③各級當地學校志愿者組織:在新的模型中,各級學校志愿者組織的是社區志愿者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尤其是以臺州當地的高校專業志愿者服務團隊為主。學校志愿者應同學校團委和小城鎮團委進行有效溝通,真正把志愿者服務開展到基層社區。④當地的社會志愿者隊伍:在新的模型中,當地社會志愿者服務隊伍在保持原有社區服務熱情的同時,應該進行服務專業化的思考。從社區了解需求,溝通政府主管部門和從高校獲取專業化的培訓。
參考文獻:
[1]朱磊.城鄉一體化理論及規劃實踐——以浙江省嶺市為例[J].經濟地理,2000,03:44-48.
[2]錢陳.民營經濟發展、制度變遷與城鎮化——以浙江省臺州市城鎮化為例[J].城市規劃,2004(03).
[3]何國英.從“溫嶺現象”解析我國新農村建設[J].安徽農業科學,2012(32).
[4]袁丹丹.大學生志愿服務樞紐型組織建設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2).
[5]張秀娟.社會學視野下大學生志愿者工作運行機制研究——以中國X大學為例[D].吉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