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在什么狀態下影響學習或工作效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耶爾克斯和多德森認為,操作與情緒激動水平之間的曲線關系,隨著操作的難易和情緒的高低而發生變化。解決困難的代數問題的最佳狀態,情緒處于較低的激動水平;操作初等算術技能的高峰,處于中等激動水平;處理簡單反應時的高峰,處于較高激動水平。這說明學習內容越困難,良好的學習效果需要的情緒激動水平越低。高度憤怒或過分高興時,解答問題的效果不佳;簡單的操作,在高度激動水平上效果較佳;而一般操作,適宜于中等激動水平時進行。
在臨床中看到許多家屬對抑郁癥患者抱怨,“你家庭條件這么好,工作條件這么好,丈夫和孩子這么好,你為什么就心情不好呢”,“你要意志堅強,把你情緒提起來”。在這些家屬看來,抑郁情緒可通過精神勝利法驅除,將好情緒找回來。
其實,快樂情緒是由大腦中控制快樂情緒的幾種神經遞質掌管著,只有大腦健康了,你的情緒才能快樂。
喚醒積極情緒的關鍵—去甲腎上腺素
當我們清晨起床后,面對同樣的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有人感到生活無限美好,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工作中。相反,另一些人則對美好景色無動于衷,對即將來臨的工作畏首畏尾、興趣索然。其實這與我們能否將情緒喚醒起來,以積極的心態去擁抱這個世界有關。在大腦內喚醒我們情緒的關鍵物質是去甲腎上腺素,它能將我們的情緒調動起來,使我們興致勃勃、精神抖擻地投入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當某些原因導致大腦內的去甲腎上腺素不足時,就不能喚醒情緒,就會對自我的世界失去感覺,甚至了無生趣。近日在門診看診過一個女大學生,自訴自幼對周圍事物沒有感情,缺乏感覺,像隔著一層東西似的,如明明知道母親是在對自己表達愛意,但自己卻體驗不到母愛的感覺,與親友在一起覺得和陌生人一樣。不會喜歡人,不會討厭人,也不希望別人理自己。近年來這種感覺加重,覺得自己像行尸走肉似的,沒思想,不能對周圍的事物投入感情,覺得乞丐也挺好的,常希望家中發生點事,如父母離婚,心煩,想殺人,為此十分痛苦。給患者服用了具有提高去甲腎上腺素的抗抑郁藥物后,患者變得對周圍的世界有了熱情,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
愉悅情緒的“調度員”—多巴胺
有了去甲腎上腺素后,人的情緒就變得積極,就會積極地做事情。但開始做事情只是完成一件事情的開端,只有堅持做下去,才能完成一件事情。但人天生是喜樂厭苦的,只有感到快樂了,人才能將一件事情樂此不疲地做下去。在這其中起作用的是大腦分泌的一種使人產生快感的使人情緒愉悅的物質,它就是多巴胺。
人為什么能產生興奮的情緒?在一次美好的聚餐后,在一次愉快的旅行后,在一次忘情的約會后,人們興奮的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復,這樣的興奮與快樂是怎樣引發的?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導致快感的化學物質多巴胺,人類在愉快的工作、生活和美餐一頓后,就會釋放此類物質。多巴胺是行為的催化劑,它促使人們去尋求感到愉快的事情,而且當找到這樣的事情之后就會產生快感。
在人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人無論在什么境遇下都保持著快樂的心態,一副樂天派的性格;相反,另一些人則總容易灰心喪氣、悲觀失望,其實這與大腦中多巴胺的多少有關。
一個多巴胺缺乏的人易患抑郁癥,而如果一個老年人缺乏多巴胺,則易患使人行動逐漸僵化的帕金森病。
對一般人來說,多巴胺可以經由外界刺激產生,多做愉快的事,大腦中的多巴胺含量就會提高。但這方法對那些特別郁郁寡歡的人來說就不怎么管用,我們可以通過包括抗抑郁藥物在內的治療方法提高這種人大腦中的多巴胺含量。
讓人滿足感驟增—5-羥色胺
人有了使自己情緒積極的去甲腎上腺素、使自己情緒愉悅的多巴胺,便會積極愉快地做事情。但一味地積極愉快地做事情而不知道停下來,不知道剎車,不知道收工,大腦就會崩潰。
人之所以情緒積極愉快后,就不知疲倦地做事情,就是因為沒有滿足,若滿足了,就會停止做事情。所以有句名言說:“快樂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與對擁有的滿足多少。”為了使積極愉快的情緒不至于過分亢進,于是大腦又分泌一種使人產生快感的、使人滿足放松的5-羥色胺。
進食美食就是大腦情緒調節機制的完美體現,當我們坐在餐桌前看到美食時,大腦的多巴胺腦區開始興奮,釋放大量多巴胺,多巴胺又使我們產生饑餓感,于是開始開懷享用美食。當享用一段美食后,大腦開始釋放5-羥色胺,使我們產生平靜的滿足感和飽足感,這時人便會停止進食美食。暴食癥的患者就是因為體內的5-羥色胺水平下降,給暴食癥的患者服用提高5-羥色胺水平的藥物后,暴食行為就會減輕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