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為峰 張鴻燕
很多患者家屬擔心抗精神病藥副作用大,因為患者在服用藥物后會出現表情呆滯、反應遲鈍、雙眼發直、動作緩慢、四肢活動不靈活、流涎水等癥狀。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會影響大腦的智力嗎?
以上的這些癥狀,多是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這是治療中不可避免的。藥物治療有效的同時必然會有不良反應,易給人以“傻”的感覺,這些癥狀多見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如前面說的藥物不良反應:過度鎮靜、錐體外系反應、流涎、抗膽堿能作用等,可以讓患者表現出反應遲鈍、動作緩慢、眼睛發直、活動不靈活甚至有時有些意識問題,在普通人看來患者就像“傻”了一樣,但這種外人直觀的感覺并不完全是涉及智力問題。目前一線治療藥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這些反應已經很少、很輕。
精神分裂癥是患者腦內神經遞質出現了異常,這些異常往往會損害患者的認知功能,其中也包括智能,而普通人所理解的智力其實涉及到認知功能的思維、注意力、記憶力、情感、智能、自知力等多個方面,是對患者的一種整體感覺,是“傻”的還是“正?!钡?。當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其陽性癥狀(幻覺、妄想等)可以消失,但認知的損害往往還有殘留,尤其是當患者同時合并或后續發展出陰性癥狀(接觸被動、退縮、情感淡漠等)時,患者的認知功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損害,而陰性癥狀的治療是臨床比較棘手的問題,目前使用的抗精神病藥物對其療效均有限?;颊呖赡軙霈F反應變慢、自知力欠佳、注意力記憶力欠佳等,整個人顯得不像病前那樣“正常”了。
目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各種不良反應小、療效確切的藥物不斷上市,給了患者更多更廣的選擇空間。如果患者能耐受則可以盡量調整合適的最低有效劑量并使用拮抗不良反應的藥物,如苯海索等,如果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應,通常考慮換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我們有很多患者是使用著抗精神病藥物仍然正常上班、上學的,而且能完成正常的工作和學業。我所治療的一位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患者,自己也是學醫的,他大學時起病,能堅持用藥,并定期到醫院復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完成了大學學業,并找到不錯的工作,而且還在畢業第一年就順利考下了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據說,這個考試通過率只有20%左右,大家都知道,即使沒有精神上問題的、完全健康的人去考也不一定能第一年就考過。目前該患者工作、生活均正常。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思想的開放,大家也越來越能接受精神病患者了,也給這部分人帶來了生活和工作方面不少的方便。相信以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政策、法律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生活、工作將會有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