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

不算臺北都會區,全臺灣最有名、最活耀的獨立書店,當屬坐落于嘉義市長榮街的洪雅書房,雖然洪雅書店的店主人余國信自謙,洪雅只是“濁水溪以南最活耀的社運書店”。
我自己是嘉義人,住家離洪雅書店不遠,走路約莫十分鐘不到的路程,深知一家獨立書店能在這個地方存活十多年有多么不容易。這里可是連最好做的酒水生意都不一定能撐得下來,更別說開書店了,而且還是不賣參考書(中南部大多數書店都一定會賣教科書與參考書),不賣文具(臺灣的小區書店特色是復合銷售文具,文具是主要獲利來源),不賣暢銷書,只賣自己想賣的書的獨立書店。
長榮街是一條只有兩線道的小馬路,更像寬巷而非馬路,馬路兩旁全都是民宅,而且是非常有嘉義特色的兩層樓木造日式民宅(雖然很多目前已經改建或整修,看不出當年的日式木造建筑模樣)。周間午后造訪,只有一片安靜,偶爾幾輛摩托車路過,絕非人聲鼎沸的商業鬧區。然而,南臺灣最有活力的獨立書店洪雅書房,就坐落在此不起眼的小街道上。
說洪雅書房最有活力,當歸功于主事者余國信。當年在臺南昆山工專汽修科讀書的余國信,親眼看見許多環境污染破壞的狀況,覺得環保與環境教育十分重要。世紀末的1999年,年僅21歲的余國信,在嘉義創辦了洪雅書房。
“洪雅”是早年在嘉義附近活動的平埔族的族名,余國信以此作為書店名稱。“洪雅”是日本人移川子之藏在人類學的調查中,于日據時代發現云林斗南(他里霧社)、嘉義市(諸羅山社)、嘉義縣民雄(打貓社)為平埔族中較為相似的族群,當時命名為洪雅族(數據源:http://chiayi-hoanya.blogspot.com/2008/06/1.html)。
問起為什么想開書店?國信兄開玩笑地說,“因為小時候不讀書啊!”其實,國信兄小時候家境并不好,連畢業旅行都沒錢參加。長大后愛上賞鳥,后來又因此而愛上山林大地,了解到臺灣的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于是開始參加環境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只不過,他始終覺得朋友之間似乎欠缺了點什么。
有一次,國信兄回嘉義時進到醫師張宏榮開設的“臺灣圖書室”,發現在這個充滿藏書、還有人導讀的另類圖書館里非常開心,爾后常常跑去看書,還下定決心,畢業后“不如來開間書店好了!”這樣便可以提供一個讓朋友聚會的空間,連結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朋友們想過來時就可以過來。
洪雅書房專賣文史、環保類的人文書籍雜志,以及冷門非主流的小眾音樂、T恤等,一看就是包準賠錢的生意。當初沒人看好余國信的洪雅書房能夠活下來,笑說不到三個月肯定結束營業。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雖然洪雅書房幾經搬遷,但在國信兄的堅持,以及眾人支持之下,還是活下來了。2005年余國信在長榮街買下一棟透天厝,書店經營得越來越穩健,也越來越強壯。
洪雅書店小歸小,銷售的書籍冷門歸冷門,店內布局仍然很雅致,地板是木頭地板,書店空間呈現環保與自然野趣,且不吝于讓來客坐下來閱讀、休憩,一點都不像尋常商業空間,反而更像是一般人家的大書房。店內一角,則張貼著許多讀者寫給洪雅書房與余國信的信件,可見其人氣之高。
洪雅書房除了賣書、CD以及環境保育相關商品之外,每周三晚上還固定舉辦免費演講、讀書會等,目前已經持續舉辦了六百多場。書房的演講活動有了知名度后,吸引不少在地文史及環保生態人士、作家聚集,除了新出道的作家、歌手把小書店的講座當成圓夢基地,陳明章、胡德夫、侯孝賢、昆濱伯等名人,也都曾來洪雅書房演講。如今每周三晚上的演講,總是把十多坪大的小店擠得人滿為患,成為嘉義的文化地標。
走復合經營之路
當年洪雅書房剛成立時,有一群人婆婆媽媽十分支持余國信的書店計劃,雖然不見得會買洪雅書房店內陳列販賣的書籍,卻義無反顧地每個人每個月出資五百元(新臺幣)給余國信繳納書店的店租,讓他免于書店業績不佳被迫關門的窘境。
國信兄為了支撐書店營運,也去打過許多零工,送報、送貨,跑到臺南七股兼任解說員,可以說只要能賺錢什么都干,就是要堅持把洪雅書房辦下去,難怪可以感動一票根本不買書的婆婆媽媽,出錢出力,讓他維持理想。
洪雅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除了國信兄肯拼命,還有一群志工力挺外,也跟洪雅書房的經營理念和落實方式的轉型有關系。國信兄有鑒于社運人士越活越窮,獨立書店越走利基越窄的困境,決定走一條復合經營之路。
身材極為瘦長的余國信,總是穿著極為簡單的T恤、牛仔褲,騎著他那臺有點破舊的摩托車,成天四處奔波,仿佛有三頭六臂和用不完的精力一般,到處都能見得到他的身影,嘉義的許多文化保存與古跡搶救活動都與他脫不了干系。
國信兄成立過不少組織,像是搶救嘉義地區古跡與文化資產的“洪雅文化協會”,在網絡募集發起傻子募股、協力修屋運動(像是二通·六七二、動力館等),重新活化北門車站的“玉山旅社咖啡”,將其改造成人文旅游者喜歡的背包客旅店,同時協助成立咖啡館。另外還催生了集結有機小農、文創、休閑的“古墟23.5°/市集”。因為書房有機農法講座的大受歡迎,他更是直接揪團租地種有機水稻,推廣起秀明自然農法,自產自銷。
上述的一切,都是余國信與一票支持者,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試出來的成果。果然也因此而將洪雅書店的名聲進一步打響,讓洪雅書店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或許這也是一種兼顧文化與環保的社會企業的經營型態。
洪雅不是一只孤鳥
我以為像余國信這樣不肯妥協不肯認輸的“傻子”,正是臺灣社會最寶貴的資產!還好,傻人有傻福,傻子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一直堅持下去,吸引越來越多認同其理念與作為的支持者靠攏,協助這個傻子完成更多更大也更有趣的事情!
好比說,如今的洪雅書房已經不是孤鳥一只,有越來越多的關系企業與其共生共榮,像是坐落在噴水池附近的臺灣圖書室、北門車站的玉山旅社,臺南還有洪雅書房的分店,嘉義鄉下還有一塊田地專門生產余國信自耕自產自銷的稻米鴨耕米(以秀明自然農法耕種的有機米,余國信也成了在嘉義推廣秀明自然農法的推手)。今年春節后國信兄在臉書上說,今年洪雅集團應該可以轉虧為盈!
余國信除了積極參與反核等與永續臺灣有關的社會運動之外(國信兄參與的社會運動更偏向生活政治,希望人民能夠以永續經營的觀念在土地上好好生活),更致力于搶救地方古跡,推廣嘉義在地文化保存、修復與發揚。像是將嘉義舊監獄保存與轉型成文創園區,日據時代北門車站的老旅館玉山旅社于2009年重新開張,都是在余國信積極奔走之下,最后才順利保存下來,并且得以商業營運模式維持。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最近幾年嘉義市內掀起的一波日據時代木造老舊建筑的保存、整修與重新再利用的熱潮,還吸引了一批年輕人返鄉創業。我總隱隱認為,這與余國信及其團隊致力推動嘉義在地文化保存與發揚的努力有關,余國信讓更多人看見老嘉義的文化之美,成為某種先行者,啟發了許多人的想象與投入。
國信兄希望,“洪雅書房與其關系企業”也能成為嘉義市的文化地景,成為外地游客來嘉義必訪的景點。某種程度上國信兄做到了,越來越多前往嘉義旅行的朋友,會出沒在玉山旅社與臺灣圖書室,坐下來喝杯茶、看看書、聊聊天,聽聽這些老建筑的故事,品味老建筑與老嘉義的文物風情。
余國信的腦中永遠有數不清的新點子,每天為了腦中的理念四處奔波忙碌,到處演講宣傳,忙得不亦樂乎。不過,也因此,書店營業時間越來越不固定,賣書也不再是余國信的主業而變成副業。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洪雅仿效莎士比亞書店,在2014年春節過后,國信兄推出了以工換宿計劃,讓有意來嘉義短暫居游的朋友,可以在洪雅書店工作,換取在這里留宿。我猜想這應該也很大地解決了國信兄分身乏術的困擾;當然,我更相信以工換宿,可以讓更多對洪雅與嘉義有興趣的朋友,親身感受一下嘉義與洪雅的魅力。
洪雅書房,也不再只是一家獨立書店,更是嘉義在地文化保存與發揚的基地,群聚有志之士的基地,這恐怕也是當年一身憨膽回嘉義開書店的余國信始料未及的吧?!
洪雅書房
地址: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http://blog.yam.com/hungya
鏈接閱讀:
洪雅書房的其余關系企業
玉山旅社
位于嘉義市阿里山小火車北門車站旁,1950年代落成,已經是六十年歷史的老建筑,曾經一度面臨拆除命運,在余國信等人的積極奔走之下,最后得以保存。2009年,玉山旅社經過整頓后重新開門見客,目前一樓是羅姊咖啡,提供公平貿易的雨林咖啡,另外有一間套房;二樓則是以日式榻榻米為主的大通鋪,提供背包客住宿。戶外還有一片庭園,隔著廣場與北門車站遙遙相望。
玉山旅社整體空間有濃厚的懷舊氛圍與人文風情,是嘉義新興的人文景點。
地址:嘉義市共和路410號(北門驛站前)
營業時間:周二至周四14:00-21:00;周五至周日14:00-22:00
http://www.wretch.cc/blog/YUSHANI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