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虹 凌霞
摘要:隨著世界對小班教學研究的不斷推進,小班教學成為了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熱點,我國一些大城市也早已開始了小班教學的嘗試,并且不斷地擴大了小班教學試點范圍。本文簡單梳理了小班教學的理念與研究,并對小班教學在中國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小班教學 學生成績 困境
1 小班教學的提出
由于傳統的班級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自20世紀以來,西方國家開始探索更為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提出了小班教學的理念并付諸于實踐。特別是20世紀60、70年代以后,在經濟空前發展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小班教學政策,擴大資金資源投入,優化教師隊伍,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人才培養。
2 小班教學的理念與研究
小班教學是指在規模較小,學生數量較少的班級中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對于其教學效果的探討,最有名的研究來自于美國田納西州的學生/教師成績比率計劃(STAR計劃),該計劃從1985年對79所學校7000多名學生進行了連續4年的數據追蹤,結果發現在早期初中班級中,無論學生是來自都市、郊區還是農村,是白人還是少數民族,處于小班的學生的數學和閱讀成績都好于大班的學生。而后來威斯康辛州從1996-1997學年開始的為期5年的縮小班級規模計劃(SAGE實驗)進一步發現參與SAGE的學生在數學、閱讀成績方面提升迅速,并且白人與黑人學生的成績差距明顯縮小。
雖然很多研究主張推行小班教學,一些學者卻對小班教學的功效持懷疑態度。一些學者批判小班中的學生的學習動機等指標與在大班中并未發生改變,引起學生成績差異的似乎是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而不是班級大小,班級規模與學生成績之間的相關性也很微弱。此外,有學者指出在SAGE研究中,影響學生成績的真正的潛在因素可能是班級規模降低帶來的教師進修、學科課程設置的改變。湯姆林遜則從美國50年代至80年代的數據中發現縮小班級規模會擴大教師數量需求從而導致教師質量下降,小班教學并不具有絕對優勢。更有一些學者則更質疑小班教學研究是使用了某些方法的實驗,不具有科學客觀性,沒有證據能表明班級的大小與學生成績有關系。
雖然小班教學頗受質疑,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尊重人性、追求民主的價值觀成為主流,人們呼吁個性化教學,而班級規模小的小班化教學則剛好滿足了時代的需求。在小班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靈活性強,可以根據學生的智能結構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因材施教。
經過實驗驗證,小班的規模視不同區域而不同。對美國而言,小班班級規模達成的共識是基本保持15:1的生師比,一般在實際實施中會保證班級人數控制在20人以下,而在中國,小班班額意見還不統一,在已開展的小班中一般達到24至32人。實際上,真正的小班教學不僅僅是班額規模的變化,更意味著班級教學、班級管理方式的改變、教師的專業性和人文關懷性的提高。
3 中國小班教學的現狀及困境
近年來,中國自身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學校供不應求,中小學的大班額問題突出,特別是重點學校的大班額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大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聲日益高漲,新課程改革對人才培養的模式也轉向了因材施教,于是在各種可行條件下,中國開始了小班教學的嘗試。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了帶頭者,隨后是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小班教學呈現出一種勃勃的生機與活力。
隨著小班教學的開展,小班教學的學生的整體成績雖有提升,卻并未達到完美的效果,許多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不容忽視。其中一個問題是師資隊伍的不適應。由于小班化教育培訓缺乏計劃性、科學性、系統性,一些老師從大班轉移到小班教學后,教學方式換湯不換藥,課程體系設置與小班教學要求不協調,不能適應小班教學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在于教育經費的嚴重投入不足,導致小班教學的開展雷聲大雨點小,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城市這個問題則更為明顯。
經過西方國家多年的驗證,小班教學的理論依據充足,潛在價值和優勢明顯,中國十多年來的小班教學的推行也初見成效,證明了小班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因此,當前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的暴露也就更值得整個社會共同反思,努力改進。
首先是政府應該穩定政策,為小班化的實驗建立連續的政策支持體系,確保其在財政、人事上的充分充足,在研究上也給與適當支持,堅持理論與實踐共同前進的線路。其次是結合我國國情,由政府和學校共同確定適當的班級規模,同時重新配置學校資源,多渠道地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最后是對小班化教師的專業培訓。在這一點上,需要學校管理者、行政部門和教師三方的共同努力。學校管理者要深入基層,努力創造民主寬松的教學培訓環境,要帶頭參與培訓,行政部門則要保障教師的培訓權利,在培訓體制、培訓內容與培訓途徑上要不斷地完善。而對于小班教學的重要角色教師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教學知識、技能培訓外,也需要參加必要的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培訓,同時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地反思性教學,運用多種教學方式,設計多形式的教學環節,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參考文獻:
[1]Research on Class Size:What do We Know.Http://www.ed.gov/pubs/ReducingClass.統計截止日期:1999 年3月.
[2]薛國鳳.關于中美兩國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較[J].比較教育研究,2004,25(7):42-46.
[3]胡榮華,趙云霞.美國小班化教育改革實驗及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6(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