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彬
小玉今年25歲,曾是個性格開朗、活潑可愛的姑娘。在家里,她對父母體貼孝順;在單位,和同事相處融洽。兩年前,父母發現她整天獨來獨往,漸漸疏遠家人,上班經常遲到早退。起初,父母以為她長大了,有心事了,就沒在意。過了幾個月,小玉的情況不見好轉,她經常將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出門,也不和家人一起吃飯,有時候胡言亂語,說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親生父母在海外;有時一個人莫名其妙地發笑,亂扔亂撕東西,不吃飯也不睡覺。家人把小玉強行帶到醫院檢查治療。住院治療兩個月后,小玉痊愈出院了。
可是,最近兩周,小玉的父母發現她又變得沉默了,不愿和父母說話了,一個人躲在屋里,夜里很晚也不睡覺,上班也常常遲到,有時不請假外出,于是急忙帶她去醫院。
精神分裂癥患者復發前一般有以下表現:
1對周圍人的態度有變化。一般來說,患者在疾病的恢復期和緩解期,與家人、同事、朋友等相處得都比較融洽,談吐自如,回答問題也切題,讓人感到與他交往沒有障礙。如果患者變得孤僻、不合群、低頭沉思,或者情緒不穩定、對人態度蠻橫、脾氣暴躁易怒、不愿和別人溝通則應該引起注意。
2表情變化。在緩解期或恢復期,患者的面部表情自然,眼神靈活,可以從其面部看到正常喜、怒、哀、樂的表情變化,反映其內心的相應情感。在即將犯病時,患者往往表現為目光呆滯、雙眼發直,外界刺激難以引起其表情變化,甚至遇到相應的外界刺激時,會表現出與平時相反的面部表情等。
3對自身疾病的態度有改變。在疾病緩解期,患者對自己的疾病有認識,愿意看病,配合醫生治療和按時服藥。當疾病即將復發時,患者會變得無視自己的疾病,甚至堅信自己沒有病,并且拒絕看病、吃藥。對醫生、護士、家人往往持敵對態度,將大家對他的關心當成對他的攻擊和迫害。
4患者的日常生活情況有變化。病情穩定時,患者的生活有規律,有的人可以上街買菜,操持家務,照顧家人。在即將犯病時,患者的生活無規律,夜間不睡,白天不起,不講究衛生,甚至長時間不脫衣服、鞋襪就上床睡覺,也很少刷牙洗臉、換洗衣物,常常饑一頓飽一頓。
5學習和工作狀況有變化。緩解期的患者,一般能堅持學習和工作。若表現為學習和工作能力降低,經常遲到、早退,或與同學、同事發生爭執或者沖突,甚至發生自傷、傷人事件,一定要加以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