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當樓下那家小超市換第三任店主時,我心里就開始打鼓了:周圍有好幾家超市巨頭,街邊旮旮旯旯小商店、雜貨店不計其數,對面也開著一家規模差不多的超市,如果不能拿出絕活,肯定用不了多久,就會像以前一樣偃旗息鼓,關門大吉。
沒曾想,小超市不僅沒有垮,反倒人氣越聚越旺,顧客川流不息。妻子愛圖熱鬧,最喜歡與街坊們聊天,愛在小超市門口坐坐。耳聞目睹中,有許多小事感染著她,除非特別需要,像別的顧客一樣,一般日常用品她就在店里“照顧”其生意。
那天,妻子燒魚時發現醋沒有了,還覺得應該再買一袋雞精,正好我發現剃須刀里的電池用完了,妻子開了張單子,叫我去“俊嫂”那兒買齊。
我好奇地問:“誰是俊嫂?難道你買東西還有指定的店?”妻子咯咯咯地笑起來:“就是新開超市里胖嫂的‘芳名??!她長得胖墩墩的,笑起來像菩薩,怪逗人的。她男的還有意思些,叫憨頭。夫妻兩人挺隨和,幫過大家不少忙。”
妻子隨后談起,那天接孩子,突然下起雨,俊嫂跟她打招呼,得知妻子要去學校,她趕緊拿出一把新雨傘和小孩用的雨披,救了急。事后,妻子過意不去,非要把雨傘買下來,俊嫂說,如果家里有,就沒必要了,雨披也可以留在店里,以后再用來拿。
這以后,我沒事時也去逛逛,想探尋一下其“經營秘籍”。俊嫂好像開茶館,店門前擺著七八把小椅子,還有三張小桌子,偶見有孩子趴在那兒做作業。進進出出的中老年顧客,跟俊嫂聊得火熱。聽人說,憨頭手巧,眼力好,如果誰買了煤氣罐口的橡膠墊圈,他會提供超值服務,檢查煤氣罐是不是漏氣,還把灶口的火調好。要是買了淘便池的鋼絲繩,他就協助顧客淘通。還聽說前樓的眼鏡張在店里買了燈管,小螺絲上了幾次沒擰好,憨頭三把兩下擰得緊緊的。總之,假如憨頭不在店里,要不就是去進貨,要不就是幫街坊鄰居做義工去了。
后來,俊嫂還延伸服務范圍,時不時地給鄰居從老家帶來土雞蛋和土雞,還捎些晾曬衣物的長竹篙,進價上略微加一點。她的超市還成了包裹的代收點,給那些喜歡網購上班不在家的年輕人提供了便利。出于感激,一些年輕人也成了小超市的常客。顧客喜歡樂于助人、熱情爽快的俊嫂,生活中的修補活也喊上憨頭。周圍的顧客帶著感情購物,寧愿舍近求遠,他們更在乎這家小店的溫暖和呵護。
前不久,對面的小超市由于人氣低迷,糊里糊涂地敗下陣來,歇業轉行。對此,我思索良久,難以釋懷。真誠待人,不賣假貨,堅持微利,擴容服務,釋放善意,以心換心,做接地氣的生意應該是俊嫂成功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