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明


3月4日,是埃及臨時政府新總理易卜拉欣·馬赫萊卜(下文稱馬赫萊卜)上任后的第三個工作日。這天上午,他召集農業、計劃、合作、石油、財政部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開會,研究埃及當下面臨的最緊迫的經濟問題,商討應對之策。
這也是馬赫萊卜召開的首次“經濟內閣”會議。會議就經濟改革和實施緊急投資計劃、控制物價、整頓市場、保障供給等問題制訂了一系列方案。馬赫萊卜說:“埃及停滯不前的時代該結束了,也必須結束!”
頂住各方壓力留強人
3月1日,馬赫萊卜率領埃及新內閣32名成員在首都開羅宣誓就職。與剛辭職的貝卜拉維內閣相比,新內閣副總理人數由原來的3名削減至1名,并由國防部長塞西兼任。新內閣還將原內閣中的10個部合并為5個,并將“過渡時期司法與和解部”改為“議會和過渡時期司法部”。內閣成員中2/3為留任,1/3為新面孔。在留任的部長中,輿論最關注的有兩個人:
一是國防部長塞西。在新內閣名單出爐前,外界曾猜測塞西可能不在其列,原因是根據憲法規定如果他要競選總統,則必須先辭去軍隊及國防部長的職位。不過,塞西至今仍未明確宣布是否參加總統競選。
熟諳埃及政壇運作的人士認為,塞西留任主要是為了等待總統選舉法的頒布。據悉,新總統選舉法已經制定完畢,只等臨時總統曼蘇爾批準。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塞西再卸任國防部長似乎更為穩妥。
二是內政部長易卜拉欣。易卜拉欣是在穆爾西時代晉升現職的,后者被解職后,他在抓捕穆兄會頭面人物時不遺余力。去年9月,易卜拉欣還在一次針對他的暗殺行動中險些喪命。現在,埃及治安形勢依然嚴峻,老百姓缺乏安全感,普遍認為這是易卜拉欣應對無方、安全部門無能的結果。因此,當易卜拉欣再次出現在新內閣名單中時,埃及憲章黨等多個黨派聯合發表聲明,要求罷免易卜拉欣,改組內政部。
輿論認為,馬赫萊卜或許考慮到恢復秩序、維護安全仍是當前埃及的要務之一,要求警察隊伍必須相對穩定,因此他才頂住各方壓力,沒有更換內政部長。
從工程師到“街頭部長”
關于馬赫萊卜本人,埃及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是,他是埃及歷史上首個擔任過俱樂部主席的總理。
馬赫萊卜1949年出生,曾在開羅大學工程學院市政工程系就讀。1972年大學畢業后,他進入中東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建筑承包公司——埃及阿拉伯承包商公司工作,從助理工程師干起,參加過多項工程建設。馬赫萊卜勤奮好學,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經過多年歷練,他成了一位知名建筑專家和工程師,在橋梁領域尤其突出。為了摯愛的專業,他不顧旁人勸阻,堅持學習深度潛水,以摸清河道水流情況,確定橋墩最佳設計位置。在幾次深潛時,他都差一點命喪河底。后來,他的深潛技術達到了專業潛水員的水平。
2001年,馬赫萊卜出任阿拉伯承包商公司董事長。同時,他還兼任該公司體育俱樂部主席,直到去年辭去上述職務出任住房部長為止。
馬赫萊卜對足球本是外行,但他善于學習,虛心求教,很快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阿拉伯承包商俱樂部足球隊曾是一支降級隊,他接手俱樂部后,從基礎抓起,引進優秀球員,只用一兩年工夫,球隊就大變樣,先后獲得埃及聯賽冠軍和蘇伊士杯冠軍,并在一個賽季內接連擊敗埃及多個俱樂部勁旅,被傳為美談。
當上住房部長后,馬赫萊卜依然不改對體育的熱愛,每天清晨堅持慢跑鍛煉。
馬赫萊卜是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信徒,在沙特麥加工作期間,他每天5次都在麥加大清寺里做禮拜。離開沙特20多年后,他每年堅持去麥加朝覲3天。平時除了齋月守齋外,每個星期一和星期四,馬赫萊卜還要獨自守齋。
馬赫萊卜待人誠懇,平易近人,尊重工人權利。從1997年使用手機開始,他在公司的手機號碼一直沒有更改過,任何人都可以直接給他打電話,唯獨俱樂部里的運動員不能給他打電話,因為他不愿干涉教練組的工作和訓練。他對運動員的忠告是:第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第二,多行善。他認為布施是消除嫉妒和積德的好途徑。
馬赫萊卜是一個“工作狂”,他辦事認真,果斷執著,遇到難題就抓住不放。在上屆內閣里,馬赫萊卜被許多埃及人稱為“街頭部長”,因為他經常出現在工地、社區等地,而他本人又不事張揚,作風務實低調,因此在電視里很難見到他的身影。
馬赫萊卜精通法語,已婚,育有兩個兒子,均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其中一個兒子也繼承了他的衣缽,是一位工程師。
四大挑戰考驗“短命”內閣
埃及自2011年初刮起“阿拉伯之春”風暴至今,已經換了六任總理。其間,埃及社會混亂加劇,治安狀況惡化,經濟瀕臨崩潰。人們對新一屆臨時政府寄予厚望,期待國家盡快走出危機,實現團結與穩定,使經濟和社會步入健康發展軌道。
從目前情況看,馬赫萊卜面臨的挑戰很多,但其中最緊迫的有四個。
第一大挑戰是如何迅速振興經濟、改善民生。相關數據顯示,本財年一季度埃及經濟增速僅為約1%,這樣的增速對于一個上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顯然太低。
第二大挑戰是如何確保國內安全。局勢動蕩阻礙了經濟發展,也嚇跑了大量外國投資者和旅游者。由于抗議示威引發的沖突不斷,暴力恐怖襲擊和刑事犯罪案件增多,加上西奈半島叛亂武裝團伙搗亂,給安全部門的維穩和反恐造成沉重壓力。
第三大挑戰是如何實現公平正義,化解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埃及歷史遺留問題很多,貧富差別大,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稍有不慎,近期爆發的罷工浪潮,有可能成為“第三次革命”的前奏。
第四大挑戰是如何營造適宜環境,保障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順利進行。根據埃及當局制定的政治路線圖,在未來幾個月內需選出總統和議會,只有走完這兩步,政治過渡才算完成。
馬赫萊卜坦承自己面臨著“如山的挑戰”,但他表示將透明公開持續工作,以應對挑戰,“把埃及護送到安全的陸地”。
從馬赫萊卜內閣產生到選出新的議會,大概也只有幾個月的時間,注定它是一屆“短命”內閣,要指望這屆內閣解決埃及所有積重難返的問題,既不現實也不可能。馬赫萊卜從政時間不長,經驗并不太多,但他的政敵較少,公眾形象良好,能為各方接納,有利于開展工作。埃及人在國家艱難轉型時期,對馬赫萊卜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