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今年年初,我國多地出現了持續較長時間的嚴重霧霾,如何治理,引起熱議。在今年的兩會上,環境稅作為治理的經濟手段,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財政部、環保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都在積極推進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的稅法制度。那么,什么是環境稅,它有什么作用?
答:環境稅也稱生態稅、綠色稅,是20世紀末國際稅收學界興起的一個概念。它可以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
當前,我國并沒有征收環境污染稅的正式法律,相關的只有國務院2003年頒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根據該條例,排污費繳納者為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可以看到,我國目前排污費的征管對象是污染排放量較大的企業,收費目的是用經濟手段調整企業的環境行為,督促企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城市中的機動車尾氣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城市生活垃圾等個人行為都未列入排污費征收的范圍。另外,由于《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并不是正式的法律,而且收費者為地方環保部門,容易出現因地方保護主義導致的執法不嚴、監管不力等情況。
我國目前環境稅出臺的重點,首先應該是“費改稅”,將排污費的征收權收歸稅務機關,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的《關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提到,2014年財稅改革工作重點包括加快推動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除了排污費轉稅之外,二氧化碳稅也是財政部考慮適時征收的稅目之一。首先,通過對生產化石能源的企業征稅,可以促進非化石能源和綠色能源的開發利用,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對二氧化碳征稅還可以影響汽油價格。我國目前已經有車輛購置稅和消費稅。如果政府出臺環境稅,并對汽車生產商或經銷商按汽車排量征稅,一方面會增加購車成本,使消費者購車時更謹慎;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汽車行業的轉型升級,引導汽車生產商生產、消費者購買小排量、低能耗的車。
世界其他國家在征收環境稅方面有一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對高污染車輛征稅:日本取消對生物燃料征稅,對低排放車輛減稅,使低排放量和混合動力車變得流行;挪威降低了柴油燃油稅稅率,同時降低使用柴油車輛的排放稅,這是因為行駛相同距離,柴油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汽油車少,此舉增加了柴油汽車的銷售量和使用量;荷蘭專門設置了針對各種機動車輛征稅的稅種,以及市政環保稅,根據汽車的行駛里程數向車主征稅,高峰時段時,汽車噸位越大、排量越高,車主需繳納的稅額就越高。
一些國家還針對廢棄物征稅:瑞典對住宅和商業廢棄物征稅,減少廢棄物填埋量,增加回收量;芬蘭對瓶罐和塑料容器征稅,對可以重復利用的容器則免稅,減少了不可回收利用廢棄物的產生量;挪威對含有氟的產品征收特別稅,使得環保的冰箱銷售量大幅提高,這些冰箱在回收處理時也比較容易。(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