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平 邱敏 牟艷男 車文實 劉宇飛
摘 要:隨著大學擴招的進行,很多本科院校都在擴建,出現了一批新建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沒有辦學經驗,教學實力也相對其他院校差了一點,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可塑性很強。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理工類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學校的關注重點和社會的熱門話題。高校不僅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要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創新實習模式。本文主要闡述了關于新建本科院校理工類大學生實習模式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理工類大學生 實習模式 本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28-02
1 現在理工類大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習單位有限造成資源緊缺
由于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增長越來越快。因此也導致了資源的緊缺。不僅是高校的教育教學資源緊缺,社會上的就業資源也很緊缺。高校正在通過擴建來減輕招生的壓力,但是社會上的有限的就業單位成為畢業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有限的企業根本承受不了大批大學生的進駐,所以造成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象。就臨近畢業大學生的實習情況來看,實習單位的緊缺也導致大學生沒有地方實習。高校把學校的資金大部分用到了高校的擴建和大型項目的建設上面,對于大學生實習的投入卻沒有很多,重視程度不夠。這對畢業大學生的實習質量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對大學生的實習培訓方面,高校的工作也存在欠缺。很多高校在實習培訓方面的教師數量并不多,培訓教師大多不專業。除此之外,大學生的課業比較多,課業時間比較少,基本上沒有什么時間參加實習培訓,沒有正規的指導,導致大學生的實習狀況并不是很好。
1.2 學校和實習單位聯系不緊密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實習前景并不好。現在的企業大多不愿意找大學生實習生,企業需要的基本上是有工作經驗的正式工。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企業的職位有限,還在其他方面。在國有企業方面,由于國有企業發展勢頭緩慢,企業面臨改革,他們無暇找大學生做實習生;而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來說,他們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經營模式自有一套,在招聘方面也青睞有經驗有技術的人員,而不是實習生。再者,大學生一般都沒什么工作經歷,在實習期間難免會犯錯誤,給實習的單位造成損失。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高校在學生的實習經費方面投資比較少,支付給實習單位的費用也比較少。有的企業可能是因為和高校有聯系有交情,所以象征性地招收幾個實習大學生,但是這些稀少的職位難以滿足大學生的實習需要。相對于大學本科理工類學生來說,一些高職院校和技術院校的學生的實習情況要好一些。因為對于高職院校和技術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實習時間都很長,大概在3~4個月,甚至也有一年的實習情況。在實習期間,他們可以將自己學到的技術運用到工作中,這樣給企業帶來了福利。還有就是,技術院校的學生本身在校內的實習機會就比較多,到了實習的單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不會給企業帶來太大的麻煩。
1.3 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大
就我國的情況來看,大學生的花銷還是很大的。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供一個大學生上大學是一件比較吃力的事情。大學的學費一般都在上千,大學生的生活費也很高,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還有經濟的壓力。其次,由于大學生的實習安排一般都是在大三下學期或者是大四上學期,而這一時間段也是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大學生往往要兼顧兩個方面,造成實習和找工作都不理想。有些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往往將精力放在了找工作方面,對實習工作反而不積極。
2 新形勢下理工類大學生實習模式的幾點思考
2.1 培養學生實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做任何事情首先就是要有興趣,否則將一事無成。大學本科理工類的學生往往都是學習理論知識,而實踐機會卻很少。大多數學生往往對實習沒有太大的興趣。而高校對大學生的實習安排一般都是在理論知識學完之后。所以這一階段,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實習興趣。高校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專業實習的樂趣。首先,高校可以挑選本專業的教師做指導教師,給學生講解實習期的任務和工作,提前讓學生進入到實習的氛圍。其次,高校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參觀單位,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職場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起學生的斗志。另外,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學生介紹關于本專業的就業前景和最新消息,鼓勵學生多關注本專業的發展。高校也可以定期請一些某項領域的成功人士到學校開講座。
2.2 集中與分散兩種形式相結合
新形式下要改變大學生實習現狀,就要創新實習模式,探索不同的途徑。首先,就要做好實習知識的培訓。高校可以安排專業的實習培訓教師將大三或者大四的實習生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掌握專業知識。培訓的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領域安排實習地點,對于理工類的本科生來說,還要注意新工藝和新技術方面的不同。當培訓教師先期確定了培訓地點之后,要先帶領學生去參觀實習單位,讓學生了解實習單位的相關情況以及自己工作的主要內容。高校可以和實習單位共同組織講座或者是培訓,讓實習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實習工作中去。而分散實習也很重要。即讓學生之間自由結合,自己安排自己的實習。大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根據自己的專業和個人愛好等綜合因素,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來自己找實習單位,聯系實習單位。聯系好實習單位之后,學生就要自己制定實習期間的計劃,確定實習目標,獨立完成實習任務。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是一個突破點。這樣不僅可以避免人多而單位少的情況,同時,也能提高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符合實習單位的要求。
2.3 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同時發展
現在的企業大多需要知識和能力都有的員工,對于只有知識而沒有實踐探索能力的員工只能被社會所淘汰。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高校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在實習期間,大多數的實習單位都不會讓實習生參與到公司的核心發展中去,一些重要的崗位都不會提供給實習生,這樣無形中就減少了學生的工作鍛煉機會,學生容易懶怠。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高校可以采取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并行的舉措,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內建設實習基地,為實習生提供實踐的機會。這些實習基地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技術的發展以及和自己的專業相關的知識,并且帶有訓練過程,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在建設實習基地時,要投資大量的人力物力,力爭為學生提供一個較好的實習環境。學校可以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要相結合,校內實習要實現校外實習不能達成的目標,通過模擬訓練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兩者相互結合,可以讓學生的實習過程達到更好的效果。
本科院校理工類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而高校重視理工類學生的實習期,解決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創新實習模式,為學生實習增亮點。
參考文獻
[1] 姚嘉凌,閔永軍.大學理工專業生產實習模式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4):98-99.
[2] 高理福.基于創新能力的生產實習模式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信息,2010(10):423.
[3] 許洪華,胡德雙,付德永.開發運行管理系統探索實習新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60-63.
[4] 余龍江,李為,魯明波.新形勢下本科生生產實習模式的改革探索[J].高教論壇,2008(5):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