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是思維的開端,如果不善于質疑,就不可能發現新問題,不會獲得新知識,進而也就不可能有所創新;有了問題才會促使人去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尋求答案,才會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有所創新。因此我們應該把“質疑”當成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鼓勵、幫助學生行使自己的質疑權。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質疑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要將“質疑”引入課堂,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徹底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放下“師道尊嚴”的思想,放下架子,從情感上縮短與學生的距離;擺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該是學生的權利;要彎下身子深入到學生中去,把學生看作是共同解決問題的伙伴,鼓勵、引導他們大膽質疑、積極探索。其次,要積極地創設一種寬松、愉悅的教學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顧慮,為質疑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使他們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觀點。由于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質疑問難時,往往不能都提在點子上、關鍵處,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有的學生認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種說法不妥,提出疑問:“角的邊是兩條射線,射線不能度量,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怎么能說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呢?”在學習“角的分類”時,有的學生提出:“大于180°的角是什么角?”這時,教師應采用語氣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質疑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賞,切不可因為問題的荒謬或沒有價值而一票否決,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即使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肯定他們勇敢精神的前提下,與其一起討論來加以引導,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切不可強行要求學生對老師的觀點深信不疑,按老師的思路去思考問題。學習是從“發問”開始的,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永遠沒有創造的可能!
二、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會質疑
“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要使學生會質疑,必須“教以漁。”這樣,才能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值得爭議的疑難問題提出來。
1.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根據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就如何提問題作示范、指導,教給學生基本的質疑方法。在知識的來龍去脈上質疑、在知識的作用上質疑、在知識的模糊處質疑、在概念內涵和外延的拓展上質疑等等。如:面對一個新課題,可以問這個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個知識;學習這個知識有什么用;它和哪些舊知識有聯系;這個知識與相鄰知識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凡遇到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要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對分數含義的關鍵詞質疑:“為什么單位‘1的‘1要加引號?它與自然數1有何區別?” 再例如,在教學“分數與除法”一課時,通過舉例引導學生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進行質疑:“分數與除法是一回事嗎?” “為什么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2.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善于聆聽別人的發言,尋覓異同.想想別人的疑問哪些正是自己的疑問;哪些是自己沒有發現的問題;哪些問題自己能夠解決;哪些問題或見解能引起自己更深層次的思考;特別是在同學們提不出問題時老師是怎樣指點思維方向的等等,從而從不同角度來學會質疑。
3.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具有好思索、不安于現狀的精神。勇于向課本中的結論發問、向常規解法發問、向教師的教學發問、向生活實際發問……讓“問題”伴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使思維經常處于主動質疑的狀態,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思維能力,從而提高質疑的水準。
三、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釋疑
“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質疑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質疑必須釋疑。學生在質疑時,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有難有易。這時,教師除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外,還要幫助學生把各種問題進行整理、分類,那些只要通過認真思考、查閱資料就能解決的問題,就自己完成;那些難度較大自己很難解決的問題,教師也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可以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去討論探究、嘗試解決,老師起好組織、協調作用。比如教“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時,在學生觀察發現了 7/10、7/8 、7/15 、7/33 、 7/25這些分子都是7的分數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卻不能時,提出疑問:“這是為什么呢?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沒有什么規律呢?”這時我引導學生先觀察、比較各分數的分母,然后再小組討論、爭辯,終于發現、歸納出了“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征,從而解決了問題。這樣的釋疑方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問題解決的思路和策略,而且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對質疑也會更加“樂此不疲”。
一堂課結束,學生沒有任何的問題,我們說這也不是一堂真正的好課。因而學生在學完一課內容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的過程再思考、再質疑,想想它對我們今后的學習有沒有幫助,或談談本課所學的質疑方法對自己有哪些啟發,并引導學生嘗試著將學過的質疑方法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從而把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延續到了課外,為學生開辟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使質疑能力不斷得到鞏固和增強。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決不要“走教案”,不要怕打亂原本設計好的教學程序,要準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形成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良好思維習慣,不斷提高質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