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光 張忠 張玲 韓瑩 張珉 呂威力
摘 要:病理學是醫學基礎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也是非常難學難理解的學科,盡管這樣,沈陽醫學院病理教研室仍承擔了留學生病理學全英語授課,至今已經十年了,其間教師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獲了很多,首先要自信,其次要建立一套完備的英文教學資料,最后要與留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
關鍵詞:留學生 全英授課 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75-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從2004年開始沈陽醫學院也迎來了第一屆留學生,至今已經10年了,由于我院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國際的影響的擴大,留學生的人數逐年遞增,到目前為止,已經遍布印度、巴基斯坦、戛納等31個國家。十年的病理學教學經歷,可以說一切從零開始的,走過許多彎路,付出很多艱辛,但收獲還是頗豐富,現分享如下。
1 十年的教學經驗,自信是良好的開端
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自信”。在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面前說英語真是需要些“膽量”的,很多教師由于不自信,造成語無倫次,不能完全表達所傳授的知識,造成不良的教學效果。只有“自信”地站在講臺上,才有良好的開端。這份自信是是建立于十年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完善教學資料。
在備課的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每個在課件中出現的專業詞匯都要有講解,因為留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很強,他們有問題隨時問,在十年教學過程中也時常有被問倒的時候,因為有些問題用中文回答很容易,但英文的專業詞匯,特別是不屬于本學科的詞匯有時真的不會。例如在第一次介紹消化道疾病時提到嘔血和咯血,學生們就問二者有什么區別,這是診斷學的內容,雖然簡單解釋了一下,但不充分,所以遇到類似的知識點必須進行詳盡的查閱,在備課過程中經常要自己提問,并用英語去解釋,這樣才能做到“自信”。
要做到“自信”還需要大量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從授課和備課時間比例上看,上一次2學時的留學生課至少要一周的時間來備課,不僅因為有很多專業詞匯需要記憶,更主要參考很多原文書籍,找出最恰當的敘述方法,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真正的講解,根據自己的理解在陳述病理學的知識,并做到和圖片的很好結合,每張幻燈片間的無縫連接,語言的流暢,內容的銜接,這些都需要不斷的花費時間專研,每次課后都還要花費時間去修訂。有人統計留學生們最不喜歡照著讀PPT的教師,所以必須投入精力備課,有人曾經說過,老師給學生一杯水,他需要準備一缸水,真的是這樣,但上過留學生課的老師,感到這才是真正的大學課堂。每位講授留學生課程的老師都深深地體會到“教學相長”。
同時授課方式也需要不斷的調整,特別是實驗課,在國外每班的學生人數較少,所以學生喜歡與老師進行單獨的交流,而中國每個班至少30人,每次實驗課單獨輔導的機會很少,給中國學生上實驗課,只講一次,然后學生觀察切片并繪圖,有問題可以提。這種方式并不適用于留學生,造成有的學生不看切片,或只是照著掛圖畫一畫圖就完事了,面對這種現象,我們采取讓學生把切片的特點寫出來,然后找到一個特點我給他打個對號,直到都找對,才可以下課并記滿分5分。這樣可以單獨輔導,同時學生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留學生之間也互相幫助,都感受這樣上課收獲非常大,但作為教師會非常辛苦,但當付出得到學生們的回報是更開心的事。
一晃十年了,不僅可以自信的站在講臺上,甚至可以游刃有余的講些與課堂內容相關的笑話和實例,這就是收獲。
2 十年的教學,一套完備的教學資料是必備的條件
完備的教學資料是教學成敗的必備條件。必須按照留學生的需求和特點特制定大綱和選擇教材。起初完全按照印度和尼泊爾的教學大綱(英文)準備課程,國外的大綱和中國的大綱完全不同,國外是按照器官編寫大綱,比如肝臟,從肝臟的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病理及臨床疾病等這樣講解,而國內是按照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等,按照國外的大綱,涉及很多病理的知識在國內是不講的,所以規定的學時數根本完不成任務,但留學生畢業后要參加本國的職業醫師考試,希望講述更多的疾病,我們就增加了很多學時,但還是很難完成,后來綜合多方面因素,我們增加知識面,特別具有世界流行和常見的疾病,如艾滋病、寄生蟲病等,但只講重點,同時將一部分改為自學,這樣保證教學按時完成任務,并重新編寫了一套適合留學生教學的大綱,經過十年的印證,基本適合留學生的需求。
選擇適合留學生的教材也是重中之重。開始沒有合適的教材,就著手自己整理,原版的英文書籍也很少,只有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Basic Pathology》,內容太多,涉及的疾病很多,我們結合講授的內容進行了刪減,采用其比較合理的部分。比如講述腫瘤時,國內的教材是后講腫瘤的命名,而在這本書里先講述這部分內容,感覺比較合理,這樣在腫瘤大體特點提到鱗癌和骨肉瘤等不同腫瘤時,學生自然能夠明白,不用單獨講解什么是癌,什么是肉瘤。在此基礎上,我們根據大綱和授課的需要,結合PPT內容,將主要內容和授課重點及難點整理一套講稿供留學生使用。后來,學生從國外帶回來原版的書籍,同時國內出現了很多版本的雙語教材或英文教材,可參考的內容不斷的增加,每次備課前都要修訂,增加或刪減。另外,學校圖書館也購置相當多的英文書籍學生們可以從圖書館借閱,或從書店購買,這樣也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同學們更愿意參考我們的資料。
在課件的準備中,我們更注重每一個細節,PPT制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上課的成敗,總的經驗是避免大段文字出現在PPT中,多用圖和動畫,語言、圖片及文字需要良好的結合。具體做法,第一,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可以先提出問題,如在講肉芽組織時,先問一問同學們是否見過肉芽組織?答案是每一個都見過肉芽組織,當你傷口愈合形成結痂,痂下的粉紅色的物質就是肉芽組織,并給出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覺得病理學的知識很貼近自己的生活,提起了學習的興趣,再用文字總結其大體特點和鏡下特點。第二,當學生學習過總論后,可以讓學生自己總結描述,如講解肝硬化時,先給出正常肝臟和肝硬化大體的圖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學生自己就會總結出肝硬化的大體特點,再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結節,怎么形成的,自然就引出下文關于其結節形成的機制和鏡下變化等相關內容。第三,能用片圖片是盡量用圖片,病理學更多的是形態學內容,原文書中很多好的圖片,特別是印度的原版教材,很多圖是模擬圖,比較簡潔,還說明問題,我們掃描儀掃描后,插入到課件中,或者用畫筆按照教材中的圖,繪制一些簡單的動畫,迎合年輕人的特點,增加授課效果。比如,在講解傷寒病的發病機制時,可以簡單繪制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紅細胞及壞死物質的過程,這樣形成傷寒細胞,這樣易于學生記憶。
可以說如果沒有留學生的授課任務,我們也不會做這些細致的工作,留學生的到來,促使我們英文大綱、講稿和精致的PPT形成,這也是十年教學的重要收獲之一。
3 十年的教學,加強與留學生的溝通是可行的捷徑
教師除了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外,教學效果的好壞更多取決于英語的運用能力。為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多與留學生接觸是切實可行的捷徑。有許多機會可以增加與留學生的接觸,如當留學生不太懂漢語的時候,生活中經常遇到困難,我們就伸出友誼之手,主動擔當翻譯,帶他們去超市,買冬裝。還有過節時,特別是春節,正是寒假期間,而很多留學生不能回國,我們可以盡地主之誼,與留學生共度除夕夜,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這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慢慢地也成為了好朋友。通過長期的接觸,可以相互適應口語,增進師生感情,使教學在一個輕松、融洽的氣氛中進行,為保證教學質量奠定了基礎。
除了多與留學生接觸外,上課是加強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留學生比較散漫,經常遲到、早退,有的教師只顧灌輸知識,全然不管理學生,這是不對的,學生反映越是要求嚴格的老師,越受到學生的喜歡和尊重。
十年后,畢業的學生回國了,很多已經通過當地的職業醫師考試,有的學生還經常在網上聊天,有的還提供一些有助于我們教學的資料,這種溝通將持續下去,對教學有利無害。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全英病理教學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學生對教學質量的反饋一年優于一年,但是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不斷的改進研究,應該在如何調動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多下功夫,但可以肯定的是強化英語水平和專業知識是做好留學生教學的基礎,今后的留學生教學的任務會更加繁重,只有不斷的吸取經驗,才能吸引更多的國外學子到中國深造。
參考文獻
[1] 陳向麗,張江華.高等醫學院校留學生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09,8(12):72-73.
[2] 吳娟娟,沈勤,殷冬梅.留學生生理學課程全英文教學初探[J].探索與實踐,2013,23(2):230-231.
[3] 郭風勁,林建煒,劉平.PBL互動式教學模式在留學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9,8(7):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