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線明 許舜鵬 劉芳 徐梅紅 詹憶君
摘 要:目的 對綜合醫院實習教學進行合理評價并幫助改進。方法 根據某綜合醫院實習教學工作統計報表,對該院各科室實習教學量化指標進行因子分析。結果 因子分析反映出各科在科室因子及教研室因子兩個層面存在差距,且與實際狀況吻合。結論 因子分析方法能夠客觀評價各科實習教學工作,管理者應進一步激發一線科室積極性。
關鍵詞:因子分析方法 綜合醫院 實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096-02
臨床實習教學是各臨床教學基地的重要教學工作之一,臨床教學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臨床教學質量,許多醫院均采用“醫院(科教部)—— 教研室—— 科室”的三級管理模式,各類教學活動由醫院下達至教研室,再由教研室落實到科室[1]。一直以來,由于實習教學的方式與要求多種多樣,而基層醫院教學管理架構松散,教研室間、科室間的教學意識、能力、管理各不相同,完成教學情況參差不齊,目前,國內對醫學生臨床教學存在諸多方面不足[2]。如何對各科室實習教學工作進行合理評價,找出缺陷原因,進行針對性改進,值得我們探討。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數據均來源于某三級乙等綜合醫院2009至2010學年臨床實習教學工作統計報表。選取該院實習輪轉周數為兩周的所有住院科室共13個作為研究對象。每一科室均有7項量化的教學積分指標,分別是:x1(基本教學記錄)、x2(臨床操作示范)、x3(臨床小講課)、x4(教學查房)、x5(教學病例討論)、x6(實習生病歷批改)、x7(小出科考試)(見表1),這些數據反映了各住院科室實習教學開展情況。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因子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對醫院13個科室實習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和評價。
因子分析由Thurstone于1931年首次提出,隨著近年來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因子分析方法成功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其基本原理以相關性為基礎,從協方差矩陣或相關矩陣入手,把大部分變異歸結為少數幾個公共因子所為,并尋找和確定這些基本特征的模型。
本文采用SPSS 19.0軟件包對原始數據進行因子分析。
2 結果
2.1 因子分析
(1)KMO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本例KMO值0.667,可以接受。Bartlett球形檢驗c2=42.473,P<0.01,可認為各變量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
(2)因子提取。以主成分法作為因子提取方法,前兩個因子特征根分別為3.396和1.940,均大于1,此兩個特征根方差累計貢獻率為76.217%。二者滿足主成分提取因子關于特征值>1的標準,能較好反映各指標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足以描述入選科室教學工作開展情況。
(3)因子分析后的共同度。因子提取后,x1至x7的公因子方差分別為0.718、0.622、0.656、0.938、0.913、0.867、0.622,均超過60%,其中絕大多數都接近或超過70%,這說明兩個公因子已經能夠較好地反映各指標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
(4)因子載荷矩陣。采用主成分法計算因子載荷矩陣,并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旋轉后的因子載荷見表2,根據旋轉后因子載荷表可以清楚顯示兩個因子在7項指標上的載荷即影響程度。
(5)因子載荷表載荷歸類。從(表2)得出,公因子1在實習生病歷批改、基本教學記錄、臨床操作示范、小出科考試、臨床小講課5個初始變量上載荷較大,定義為科室因子F1,公因子2在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兩個初始變量上載荷很大,定義為教研室因子F2。從旋轉空間中的成分圖也可直觀顯示,提取的公因子具有實際意義。
2.2 建立表達式
(1)根據(表3),將公因子表達為各指標的線性形式(其中,F代表公因子,xi代表標準化數據)如下:
科室因子(F1)=0.254*基本教學記錄+ 0.240*臨床操作示范+0.208*臨床小講課- 0.035*教學查房-0.036*教學病例討論+ 0.282*實習生病歷批改+0.244*小出科考試;教研室因子(F2)=-0.001*基本教學記錄-0.021*臨床操作示范+0.135*臨床小講課+0.485*教學查房+0.479*教學病例討論-0.015*實習生病歷批改-0.143*小出科考試。
(2)根據各主成分方差貢獻率的權重,建立綜合得分(zF)表達式為:zF=47.365%
*F1+28.851%*F2,由此計算出各科室公因子(F)、綜合得分(zF)及對應排名如表4。
3 討論
(1)從(表4)中可知,科室因子得分最高的是科室1、科室3、科室2,得分較低是科室6、科室9、科室10,內科系統、婦科系統要優于外科系統;教研室因子得分高的為科室8、科室12、科室13,得分偏低為科室6、科室7、科室4;綜合得分最高的是科室8、科室3、科室1,排名最后為科室6、科室9、科室10。
(2)如前所述,科室因子主要反映了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習生病歷批改、基本教學記錄、臨床操作示范、小出科考試、臨床小講課5個方面,其共性是都由各帶教科室按照教學要求獨立完成的,與各科室自身教學意識、教學責任強弱密不可分,得分前三位的科室均為內科系統科室,其教學管理者正是平時工作較為細致耐心,并自教學醫院調入者,具有較強教學責任意識及能力者;教研室因子主要反映了臨床實習教學中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兩個方面,當時醫院規定這兩塊工作具體由各教研室組織下轄科室實施。從得分上看,前兩名為為教研室主任所在科室,第三名屬婦產教研室下轄的兩個科室中的一個,可見一方面,教研室主任所在科室,以及小的教研室比較容易組織,實施頻次較高,相反,較大的教研室組織難度較大,各科室實施的也較少。
(3)從因子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到,當時該院具體的臨床實習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可以分成兩個層面,即科室層面和教研室層面。其中大多數項目是由科室落實,醫院對科室因子得分高的科室宜予激勵,而對后進的科室當加強教育和督導,尤其是科室6,其無論是在科室因子或教研室因子得分均為最后,這與該科負責人嚴重的重臨床,輕教學思想有關,而事實證明,臨床教學單位的教學態度是影響畢業實習過程中的重要外部因素,對此類科室,應予以注意并進行整改[3]。
(4)從因子分析結果印證了基層臨床教學基地中的一個現象,即由教研室去組織所轄科室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存在著組織難、落實差的問題。另一方面,科室則因無此任務要求而不組織教學查房及教學病例討論,最終都使實習學生失去學習機會。因此,應當改變教學查房及教學病例討論由教研室組織的做法,改為科室組織落實,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機會。
(5)本文研究可知,通過因子分析,可以將多個具有一定相關性的臨床實習教學工作指標經過多元分析降維處理,最后用一個綜合值來反映,使得對不同科室的整體教學評價更加客觀、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 羅曉玲,劉剛,向國春,等.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臨床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3):488-490.
[2] 唐潔婷,房靜遠.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策略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7):90-91.
[3] 丁麗麗,高艷敏,唐紅.醫學生實習現狀滿意度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9):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