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瑤 董麗杰
摘 要:簡要回顧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過去10年與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London University)、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等國際知名高校聯合辦學的歷程,并對其辦學意義、教學管理的實施、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建議諸方面進行階段性總結。
關鍵詞:國際化合作辦學 合作辦學的意義 合作辦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29-02
當今世界上,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文化的交流不斷擴大,人類社會的國際化進程已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上世界,面向未來。因此,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是當今大勢所趨,也是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作為教育部和湖北省拔尖人才培養示范區,我院自2002年以來先后與澳大利亞蒙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London University)、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等國際知名高校采取2+2、3+2、4+1等多種國內-國外聯合培養的模式,實施雙語教學、全程導師制,采取多元化管理。圓滿完成本專業國內本科階段課程的學生,經審核達到國外大學入學要求后,學生自主選擇培養模式在合作協議的國外大學繼續學習,達到畢業要求授予雙方學位。
從2002年開始,我院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簽訂了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協議,建立了長期、廣泛的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共同探索2+2國際合作辦學培養模式,培養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許多方面相互接軌,每年雙方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和授課,且每年召開中-澳三校(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Monash大學)先進工程技術學術交流會,共同探討交流中外合作辦學的培養模式,培養體系、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許多方面相互接軌,每年雙方互派教師進行交流和授課,且每年召開中-澳三校(武漢理工大學、中南大學、Monash大學)先進工程技術學術交流會。截止到2013年11月止,我院已有60名學生赴Monash大學進入2+2聯合培養項目,其中2010級13人,2011級11人,大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都選擇繼續讀研、讀博深造。本文試圖從國際化辦學模式進行階段性總結,以期對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提供重要經驗,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力、全面發展的國際專業人才。
1 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的意義
目前,亞洲很多國家都鼓勵國外高校到本國設立分校。歐共體國家也正在逐步實現高等教育一體化,實施互認學分等政策。我國高等教育開展國際合作辦學,是順應了國際高等教育總體結構和變化和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以更好的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人才更加全面的要求。
國際合作辦學的核心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標準應當是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能力,如果說它對本土的傳統教育帶來了影響,那么也一定是積極的、有益的、發人深思的影響。早就有教育專家表示,中國并不缺大學,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攀升的今天也不缺大學生,缺的是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的人才。高等學歷人才培養的趨同,是目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明顯弊端。通過中外合作,使得我們可以反思自身在發展中遭遇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好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將在多元化、多層次人才選拔培養中發揮示范、探索作用。通過觀摩交流、學習借鑒以及直接引進國外大學的新教材,可以推動教學方式、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可以通過加強國際間教育交流、引進國外智力、借鑒國際成熟的教育管理經驗和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中外合作辦學的探索和經驗將引發“鯰魚效應”,它不僅能豐富本土學生的選擇,還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那些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帶來的往往是理念的革新,例如淡化分數要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注重實踐能力、與職業市場接軌緊密等。讓境外教育資源與國內的高?;檠a充,有利于形成多層次、多結構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有利于國內教育界接受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從而推動高校教育競爭機制的完善,促使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專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國際人才的培養。
2 國際合作辦學中教學管理的實施
2.1 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在國際合作辦學教學工作中,為確保人才質量,必須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要求和業務目標。中外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符合當代國際人才市場的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外語水平。修訂契合專業培養標準、明晰專業特色的學分制培養方案。學術型培養側重于構建與國際培養相對應的課程體系,在本科教學體系的建設中,與歐美一流大學互換學生、互認學分;工程型培養側重建立與國際工程師要求相對應的課程培養體系,構建行業發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2.2 完善教學實施計劃
構建與國際接軌、前沿靈活的“厚基礎、重交叉、個性化、強創新”的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實施計劃是確保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指導性文件,是實施教學過程開展教學任務的根本依據。在引進、吸收并消化中外合作辦學教學實施計劃的同時,必須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取向,結合國家情況及生源特點完善教學實施計劃。借鑒國外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體系,密切結合我校學科特色優勢、卓越工程師培養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建立有利于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驗體系,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優化、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理工結合、跨專業類的實驗教學平臺。以務實的精神將先進的國際科學知識以發展的眼光和動態的視角授予學生,落實教育發展戰略,擴展學生全球化視野。
2.3 精心選用教材
在選用教材時應根據學生特點國外原版教材或優秀的國內雙語教材。國外原版教材具有內容新穎、實用性強且具有較強的時代性等特點,教師和學生在共同學習過程中,能了解有關國際最新技術以及其未來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選擇教材還得根據教材內容、本專業學生特點,嚴格審查,注意中外教材的銜接度、難易程度等。
2.4 強化師資互換交流
以我院與澳大利亞Monash大學的2+2項目為例,本項目教學部分前兩年由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承擔,后兩年由Monash大學承擔,其中在前兩年中,每年澳方將派教師來漢主講1~2周左右專業課程,其余國內部分的課程則由中方教師采用雙語或全英語講授。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能力,我院近年長期選派中方教師赴澳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和培訓。
3 國際合作辦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我院在國際合作辦學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學生管理已經步入正軌,比較規范。武漢理工大學及Monash大學雙方的聯系密切,對學生招生工作的前期宣傳、申請提交、成績審核、最終錄取以及成績反饋工作有條不紊,進展順利;今年還有一位學生順利7月份入學,表明管理環節比較高效。然而,在過年的合作辦學之中仍還存在以下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
3.1 生源情況
目前高校學生的管理模式主要都是由輔導員統一管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薄弱,一旦出國留學,突然失去輔導員保姆式的指導,將會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此外,由于有意向參與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一般其家庭經濟條件優越,比較容易造成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自我意識強,自律意識弱。
3.2 雙方互派老師情況
現階段國際聯合培養雙方學校一般來訪教師的授課時間為1~2周,每學年課程內容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我院派駐Monash大學的教師交流學習多傾向于科學研究,參與教學組織細節較少。
4 提升國際合作辦學管理的對策
(1)針對學生自主性不夠、自我意識強等現象,抓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德育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思想上解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衫脠蟾嬷v座的形式邀請校友、專家、留學歸來學者做勵志報告;讓已經進入國際聯合培養項目的高年級同學傳授學習經驗,講述海外學習生活。
(2)每年分階段進行招生宣傳,可以通過宣傳片、網絡視頻、老師宣講等方式,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招生宣講,選擇不一樣的介紹主題更加具有針對性。
(3)在現有教學培養體系基礎上,制定國外大學來訪教師的教學計劃并安排配課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內容。國際合作雙方學院間共同制定中方派出教師在國外大學學習交流期間的學習計劃,主要涉及教學管理、授課方式、教學組織、互動式教學、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學習計劃。
5 結語
國際合作辦學是一種新型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趨勢。一方面,面臨著各種資源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另一方面,國內原有體質與西方教育模式存在大不同。在國際合作辦學體制下,必須多加強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國際合作辦學的資源優勢,為我國培養出真正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萬娟.山西省高等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1
[2] 王肅元.我國高等教育應向國際化方向發展[J].教育管理研究,1994(1):17-19.
[3] 張抗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學管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 張學禮.21世紀:中國人才國際化[J].科技日報,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