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
摘 要:當前高職內涵式發展需要閱讀文化建設,但當前功利式閱讀、認識不足、推廣遲滯等不利因素影響著閱讀文化建設,通過打造書香校園、開設閱讀課和閱讀考核、圖書館與企業加強交流等形式,可以促進二者和諧共存發展。
關鍵詞:高職 內涵式發展 閱讀文化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163-02
近幾年,高職在經歷了多年上規模、拼數量、重人治等粗放型擴張發展后,遇到了學生質量下滑、教學效果下降、管理效率降低、與市場漸趨脫軌等瓶頸。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指出:“把學校的發展重心放到內涵建設、提高質量上來,確保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1]這是關于高職內涵式發展含義和要求最權威表述。主要是針對高職院校在長期粗放、簡單發展模式下暴露出在教師隊伍管理、人才培養、發展動力、院校定位、遠景規劃等方方面面存在的低層次重復、甚至停滯、倒退的問題提出。高職教育在市場化、全球化、大眾化形勢下,傳統發展模式已無法培養高質量人才,同時也與市場發展和社會進步相脫節。為扭轉高職發展虛假繁榮現象,大力推進高職內涵式發展理論研究,探索內涵式實踐建設途徑已成當務之急。作為校園精神文化一部分的閱讀文化,在推動高職校園內涵式發展過程中起著助力器作用,為內涵式發展提供一定的軟實力,促進院校發展活力,進而推動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
1 閱讀文化建設推動高職內涵式發展
1.1 閱讀文化促高職內涵式發展精神動力
高職院校多年人才培養被簡單的定位在傳統“技匠”培養,學校專業設定、制度制定、課程講授被簡單的局限在傳授給學生器物層面應用型的技能,如修理工、會計等等,注重教育的實用性和科學性。但與此同時,教育人文性、深刻性一面卻被忽視了。造成高職內涵式建設因此也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單向技術發展,無法向綜合素質提升、精神風貌塑造等縱深方向發展。閱讀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發揮作用,本身就直指對讀者價值觀和思想觀念的重塑,為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形態和物質形態基礎上,受社會意識和環境制度制約而形成的閱讀價值觀念和閱讀文化活動。[2]通過形成閱讀風氣,品味好的作品,可能有效提升師生道德水平、思想境界,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和校風,為高職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精神動力。
1.2 閱讀文化促內涵式發展能力提升
作為掌握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閱讀行為,對實踐的推動意義體現在主體可以運用閱讀而得的智慧和經驗,推動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向前發展。高職院校將閱讀上升到“文化”高度,在閱讀中學習其他優秀高職院校的管理經驗、發展軌跡、建設途徑等等,遵循“拿來主義”,借鑒有益模式開展本校內涵式建設。同時,“以文化人”的包容性能有效促進個體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質的提升,師生個體在高職內涵式發展過程中,能積極參與建設的微觀層面,運用閱讀收獲在制度、方法、技術等方面做出更大貢獻。總體提升內涵式發展水平。
1.3 閱讀文化助力內涵式發展活力
高職閱讀文化的推廣通常在各種面向師生活動開展中普及,為校園文化側面表現形式之一。高職閱讀文化除具有校園文化促進和諧氣氛、增強發展活力、凝聚團結力等普遍意義上的功能外,還能促使良好思考風氣的塑造,形成書香校園,產生良性文化氛圍,提高內涵式發展全體師生整體素質。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產生一種激勵機制,鼓勵每個成員的進步都能得到贊賞。因此,優秀的閱讀文化可以激勵廣大師生為成為閱讀高手,養成良好閱讀行為,為自己的學習和科研奠定豐富的資料基礎而不斷進取。[3]從而通過閱讀文化有效帶動高職校園文化的發展,提升內涵式發展的活力。
2 閱讀文化建設在高職內涵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思想認識、實踐工作上存在盲區
高職內涵式發展在理論研究和實際建設中均是熱點問題,但存在著扎堆、重復和流于表面的問題。表現在理論上或從宏觀層面,或制度改革、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硬件層面探討發展方向和方法,很少涉及文化、理念等思想意識層面研究,對閱讀文化建設對高職內涵式發展影響的研究更是無從涉及;在實際建設中,各大職業院校從規劃制定到實際操作,均沒有將閱讀文化建設作為推動內涵式發展手段實施,二者脫離發展,各行其是。既造成閱讀文化建設的單薄,也是內涵式發展缺少應有的文化底蘊。
2.2 當下盛行的功利式閱讀不利于內涵式發展
內涵式發展亟需要求高職院校建立與社會進步、市場變化相適應的軟實力,塑造高職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力。為此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內涵打造高職院校整體的學習力和創造力,使發展具有底蘊和能力支持,而不僅僅停留在發展學生考證人數、專家驗收合格率等功利層面。高職院校競爭力和發展力最長效、扎實的方式就是塑造具有人文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閱讀文化建設。用閱讀獲得的精神財富為內涵式發展助力。但當下高職閱讀風氣浮躁,功利性閱讀盛行,遠遠無法形成文化凝聚力,不利于高職內涵式發展。
2.3 閱讀推廣遲滯阻礙內涵式發展
高職內涵式發展在學術界和實踐過程中達成應從具體理念目標層面、制度層面入手的基本共識,依靠閱讀推廣,利用文化助力深化內涵式發展,在研究和實踐領域尚屬空白。直接造成高職院校對閱讀文化重視不足,對閱讀推廣不足。在中國知網六百多篇關于高職閱讀文化的論文中,大多從學理上分析定義、構成、特點等,宏觀寬泛,指導性不強。客觀上造成個人發展上的局限,阻礙了高職內涵式建設。
3 通過閱讀文化建設推動內涵式發展的途徑
3.1 打造書香校園,促發展軟實力
閱讀文化應作為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以機制作為保障,常態性的融入師生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真正建成書香校園,使內涵式發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深厚的人文底蘊。在這個過程中,首先,圖書館和圖書館員應發揮知識文化管理員的作用,貼近讀者,深入了解師生讀者所思所想,能推薦優秀書籍開啟讀者智慧,并通過長期資源推薦、讀書心得交流等溝通形式,堅持引導讀者讀好書,收獲讀書感悟;其次,高職院校各個部門,從教學、教輔到行政都應從思想上意識到閱讀對于發展的作用,加大閱讀宣傳,舉全校之力在學生宿舍、教工食堂等生活區域擺放閱讀讀物,設立閱讀意見箱,形成校內隨處讀,隨手讀的局面;最后,高職院校需根據發展目標和階段,做好閱讀資源建設。作為文獻和科研中心的圖書館,應本著范圍廣闊,重點突出的原則開展資源建設,各個專業也都應有自己的資料室,搜藏學術價值高的本專業重點書籍,供老師閱讀,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
3.2 設立閱讀課,開展考核閱讀考核,見發展成效
我國教育一直處于考試為主,知識灌輸階段,只是通過教育者對被教育者單方面傳授獲得成績上的進步。個人思維素質是否提升、自學能力是否增強,均不在考察范圍內。造成至今幾乎沒有高校認真開展閱讀課教學的尷尬局面,學生對于閱讀方法、閱讀信息獲取或者一無所知,或者憑借零星的個人經驗艱難摸索,極大影響了閱讀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閱讀無用,閱讀誤時等錯誤觀念的源頭。實際上,西方大學大多實行“以閱讀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閱讀實行嚴格考核,如:經常性、制度化的組織學生舉行小組研討會、演繹小組合作項目或撰寫讀書心得等進行考核。[4]通過閱讀課、閱讀考核培養學生思考力和求知能力,從而獲得在專業知識、個人品行等方面自我發展的能力。高職院校應借鑒這一做法,開設閱讀課,老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通識教育書籍、專業課程書籍,加強閱讀考核,重點考察學生與專業相關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最終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內涵式發展成效。
3.3 加強高職圖書館與行業、企業交流,拓發展空間
高職內涵式發展不僅需要院校自身加強建設,更需要來自市場、行業的支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為院校發展提供方向、技術、人才,能極大拓寬內涵式發展空間。作為回饋,高職院校同樣可以為行業、企業提供最新知識技能,這也是貫徹“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發展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職圖書館擁有豐富的紙質文獻和電子資源,作為以服務為本的科研機構,在與行業、企業交流中大有可為。如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合作企業開展借閱服務、信息平臺資源獲取等服務,通過閱讀和信息獲取,為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思路。將閱讀文化影響擴大,將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領域拓寬。
4 結語
高職內涵式發展是一個多層面、動態的發展過程,閱讀文化同樣是面向不同對象、依靠多種手段的建設過程,只有二者互惠互利,取長補短,才能最終是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仁聽.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5):25-27.
[2] 張廷艷.論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三大戰略[J].高等職教,2013(16):37-40.
[3] 馬毽.館員與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大學,2013.
[4] 朱紅葉.重建中國大學閱讀文化—— 中西方大學閱讀文化的比較與思考[J].圖書館論壇,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