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玲 王昊
摘 要:本文從中藥產業人才需求出發,從四個方面論述了《中藥學》基本教學規律及其相關的若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中自覺地遵循這些規律,使從教者在執教中有所依據,以確保教學行為的科學性和規范化。
關鍵詞:中藥學教學規律 產業需求 執教依據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223-02
《中藥學》教學是一門科學,有自己的規律,教師本著為中藥產業輸送合格人才的目標,努力掌握教學的規律,用心琢磨課程的教學大綱、掌握教材整體性、系統性和科學性,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研究表達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 遵循漸進學習規律,系統掌握中藥知識
各學科知識均具有其嚴密性、邏輯性和系統性,中藥課堂教學必須遵循漸進鞏固規律,由未知到已知,使學生由淺人深地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
1.1 制定完善中藥學教學計劃
要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中藥產業對知識和技能的需要,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在課程布局上:一是要考慮中藥學相關學科知識間的相互配合,二是要考慮前后課程之間的“基礎”關系和平行課程之間的“互助”關系。制定最佳課程安排,為學生設計出合理的學習進程。
1.2 精心實施中藥學教學過程
中藥學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和大綱的要求,引導學生系統的掌握中藥學及相關知識。教育過程有三:一是,準備:教師做好課前準備,引導學生預習,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自學能力,為教學打基礎;二是,進行階段:安排課程內容學習。要突出重點抓住難點講出特點;三是:復習。把總論和各論相互聯系的知識融匯貫通,并系統化,使眾多的中藥內知識在其腦子里形成簡明清晰的“形狀和層次”。
1.3 不同專業教學內容各有側重
針對中藥學科中的不同專業特點和需求,合理把握重點。研究臨床中藥、藥物制劑、資源與開發等不同專業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教案,訓練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以及動手能力。
2 遵循啟發學習規律,科學實施中藥教學
“啟發”一詞,始自《論語》。《學記》將此啟發性規律論述為“君子之教,喻也”。喻之法為:引導、勉勵、開導學生,而不是牽著、推著、抱著學生學習[1]。啟發式教學規律應用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同樣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啟發智力思維和訓練發揮創造力。
2.1 中藥教學認識啟發思維規律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啟發式教學的常規步驟是: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引導思維—討論總結—認識解決問題”[2]。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可選擇提示、點撥、誘導、對照、舉例等方式,引導學生思維。啟發的方法是:講解、實驗、演示、參觀、討論和總結等。
2.2 中藥教育探討心理調試規律
中藥學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認為人們各種認識能力的提高和思想情感行為習慣的形成,同能否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和鍛煉是有直接關系的。教師要鼓舞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學生對中藥學科的興趣,喚起學生強烈地求知欲,給學生創造“用武之地”,把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其中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差異,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的。
2.3 中藥教學順應教學相長規律
如按照中藥產業的需求,圍繞中藥學教學任務,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教師共同探討,學生的思維往往超出老師的想象,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有學生牽著老師走的時候,師生共同探究和發現未知的知識,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提高。
3 遵循直觀形象學習規律,藝術運用中藥教學
直觀形象教學法,能夠激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人類認識思維發展規律的體現,也是中藥教學的有效手段。采用下列教學措施,把這一教學法生動藝術的運用到中藥教學中。
3.1 熟練運用教學手段
課前準備好多媒體、飲片、演示實驗、音像圖片、參考資料等,問題思考要承上啟下,以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章節過渡,難點重點,板書設計,圖文模式等,要簡明系統,條理清晰,幫助學生直觀、系統、深刻地感知教材。授課語言,準確、精練、生動、形象,以最經濟的時間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的目的。
3.2 生動描述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要簡明直白,語音標準的普通話,語速語調快慢適宜,肢體語言配合默契,說理明確深入淺出,舉例精準頓悟釋疑。教學實踐表明,教師教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執教教師的藝術魅力和吸引力,是中藥教師不可缺少的教學能力。
3.3 恰當把握教學內容難易
教學內容過難學生容易轉移興趣或放棄,過于容易會使學習興趣降低。用明確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內動力,從每味中藥的功效及使用的掌握上,讓學生產生收獲感、滿足感、成功感,促使他們產生更加迫切的學習需求和上進心。
3.4 因材施教發展特質
在現行共性化的教學基礎上,還應根據中藥、藥學、中醫、護理等不同專業的特點因材施教,在此基礎上,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使每個學生的特質特長得到充分展現。
4 遵循學用結合規律,適應中藥產業需求
中藥學作為一門系統性學科,課程各章節之間,理論與實踐課之間各自獨立,但又緊密聯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性。中藥學課堂教學必須揭示課程、教材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教材各部分之間的本質聯系,把學到的各部分知識綜合起來,使學生掌握這門學科的各條線索,前后聯系和銜接,做到循序漸進,深人淺出,并加以合并,達到把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認識能力的目的。
4.1 學用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在中藥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以學習書本知識為主,這種知識可以用“科學抽象”來概括。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應用于實踐,中藥課本理論知識,只有聯系臨床醫療、日常生活、中藥生產以及科技發展實際進行講解,才能使課本知識轉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真才實學。
4.2 不斷補充完善中藥教材
隨著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課本知識的滯后性和局限性不可避免,在課本中適當補充新型科研成果,是適應產業需求人才培養必不可少的舉措。還可以通過實驗、實習、實訓、參觀以及社會調查等方式補充課本的不足,培養具有創造性才能的中藥人才。
4.3 改進中藥學教學組織形式
授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中,教師依據《中藥學》教材的內容,往復選用:講解—演示—練習或復習舊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等課堂教學模式。按照《中藥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準確無誤地傳授知識、表達概念、論證機理的同時,應不斷探討更有效的中藥教學組織形式。
4.4 嚴格訓練中藥飲片鑒別技能
以總論藥性理論為基礎訓練學生飲片辨認技巧,加深學生對中藥功效應用的認識,使其在新的高度全面理解中藥學。如,同一植物不同入藥部位的藥物在不同的章節出現,如枸杞子和地骨皮,大青葉和板藍根及桑寄生、桑螵蛸等常用中藥,把飲片放在一起對比加深記憶。
中藥學教學實踐表明:能否遵循教學規律進行教學是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認知和掌握教學規律,避免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教學行為在科學化、規范化是每個執教教師必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淑仙.遵循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J].西南工學院高教研究,2000,2(55):45-46.
[2] 張險峰,愛榮.遵循教學規律實現職教科學化教學[J].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學報,2008,1(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