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 楊光會 楊世紅
摘 要: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本文闡釋了“立德樹人”的內涵,并結合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外制約因素,分析了“立德樹人”是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之根本。
關鍵詞:立德樹人 獨立學院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3(a)-0250-02
黨的十八大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和永恒主題。要成才,先成人。立德樹人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核心,科學的回答了教育這一根本問題。如何領會立德樹人這一深刻內涵,并結合學院實際貫徹于教育各領域、全過程,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 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樹立。德:德業。立德:就是樹立德業。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樹:培植、培養。人:人才。樹人:就是使之為人,培養有用之人才的意思。出自《管子﹒全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道明培養人才不易,是長久之計。
2 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約因素
2.1 社會因素
2.1.1 歷史較短,社會服務能力不強
獨立學院建校時間短,按大學十年如人生一周歲來看,這樣的學校正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然而學校卻要獨立打拼,產學研一體化尚未成熟,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社會服務能力不強,社會影響力不大。
2.1.2 民辦屬性,社會存在一定偏見
獨立學院在招生方面屬三本類招生,又屬民辦,加之同類院校中在招生、收費、畢業證發放、教學管理及辦學投資主體變更等存在不良記錄,教育質量相當一部分高校在本科院校中尚處三流,學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相對偏低、偏次,社會認同較差,家長及用人單位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
2.2 學校因素
2.2.1 文化不夠厚重,底子薄
學校成立時間較短,母體學校與獨立學院在辦學性質、辦學理念、辦學體制、運行機制存在差異,傳承與借鑒母體學校輝煌辦學歷史未能探尋到較好的結合點。一些獨立學院兩地辦學,新老生人為分離,傳幫帶及文化影響出現空擋,難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承,有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未能及時總結概況,尚未形成制度層面,優秀的校園文化影響力不強。
2.2.2 硬件不夠硬,軟件軟
學校硬件建設與學生規模快速增長形成反差,以云南為例,所處大學城公共服務建設和管理水平與入駐高校不斷發展需求形成反差,加之入駐高校之間橫向文化交流不足,大學城育人文化尚未形成,難以滿足學生大學文化生活需求。
2.2.3 隊伍不夠整齊,流動大
學校難以完全按相關要求落實人員編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與學生在增長速度上出現不對稱,在一定意義上,獨立學院年輕教師宛如“工蜂族”,工作經驗與年齡相仿,職業與事業糾結,流動性較大。
2.3 學生因素
2.3.1 綜合素質高,學習習慣不夠好
獨立院校有共同的學生群體特點,總體來說,學生思維敏捷,愛好廣泛,社會活動能力強,好表現,然中小學長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不夠,學習習慣不夠好,學習成績一般。
2.3.2 參與意識強,組織紀律觀念淡
學生社會認知度高,參與和自主組織活動能力較強,有極強的表現欲。一方面學生維權參政意識強,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組織紀律觀念淡薄,我行我素,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認知、自我提高的能力。常常與紀律紅線相碰撞。
2.3.3 興趣較廣泛,自信心有待提高
一方面學生愛好廣泛,另一方面學生表現出信心不足,很多場面,如大型的活動以及正式場合不夠自信,缺乏勇氣,暴露出基礎不夠扎實,底氣不足。
2.3.4 樂于接受新事物,吃苦精神不夠
也許是這一代人生長在改革開放時期,人民生活相對比較富裕,時代迅猛發展,地球村在信息時代變得更小,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與接受能力較強,然而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屬獨生子女,優越感強,缺乏獨立生活歷練,典型的“草莓族”,吃苦耐勞、頑強拼搏、堅持不懈以及獨處品格需要培養。
3 對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的思考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高校教師隊伍與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員,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因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學生整體素質。深刻領會貫徹“十八大”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著手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強、業務素質高、工作作風硬的工作隊伍。在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
3.1 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
觀念是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是人的大腦對客觀現實帶有某種傾向性的客觀反映。觀念是先導,是做好學生工作的首要前提,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堅定樹立“立德樹人”的理念,不斷增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自身政治和業務修養,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充分發揮教育正能量,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提供政治、道德、文化營養,真正成為立德樹人,思德為范的楷模。
3.2 筑牢責任事業的使命感
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筑牢責任事業心非常重要,立德樹人是我們的責任,責任是第一位的,是應盡義務,分內事情,工作能力宛如發動機,責任事業就是方向盤。根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專家化建設要求,責任事業問題上要清晰職業與事業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要加強職業操守、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又要加強從職業到事業的精神境界的轉變。職業是低層次的謀生手段、飯碗。事業是高層次的人生價值的實現。增進對學校的認同感,愿為學校共榮辱,同成長,成為忠誠教育,教真育愛,立德樹人的真正實踐者。
3.3 踐行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入腦入心,要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傳播核心價值體系,用簡明易懂的方式解讀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用鮮活生動的實例詮釋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用具體感人的形象來展示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要求,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者。
3.4 不斷提升職業素養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一方面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完善,另一方面學院層面要加大職業素養培訓力度,根據學生工作職業技能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職業政策、職業操守、職業精神、職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如人文素質、實際運用、溝通能力、組織行為、現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切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挖掘學生工作育人潛力,拓展育人渠道,探尋育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學院發展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3.5 構建職業技能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職業要求,從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處理學生事務;學習和研究三方面的技能標準構建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建設,以此規范工作和激勵工作隊伍,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隊伍建設步入健康常態軌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關系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發展,也關系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建設美麗中國”,任重道遠,意義重大,使命光榮。“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堅守立德樹人育人理念,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標上同心同向,在工作上同心同行,用汗水和智慧托起“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那薇,曹國林.獨立學院管理的研究與實踐[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 甘德安,肖靜.獨立學院之命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2.
[3] 陳勇,陳蕾,陳旻.立德樹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11-16.
[4] 龔克.立德樹人、素質教育與內涵式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3(2):6-8.
[5] 張力.縱論立德樹人—— 教育的根本任務[J].人民教育,2013(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