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摘 要:在現代,高層元素不僅僅滿足功能需求、經濟需求,它還以宏偉的高度和巨大的體積,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展現出建筑的美學、史學、文化內涵。其藝術風格和建筑特色成為城市的標志性元素。高層建筑風格多樣,形式多變,建筑設計也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單純設計,而是在滿足城市居住的前提下,融入城市空間,成為城市的一部分。本文從建筑設計理論應注意的問題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現代高層建設;建筑設計
1 前 言
城市空間能夠為城市生產生活帶來活動場地和活動環境。它還節省了城市土地面積,使綠地面積更加廣闊,為城市創造了更多、更大的空間,也使城市景觀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建筑歷史悠久,在經過漫長的演變和革新中,建立起了各種風格和形式。高層建筑是城市用地減少而出現的產物,它是推動建筑新的理念和新的風格變化的重要因素。
2 現代高層建筑設計主要原則
(1)高層建筑和城市環境融為一體。高層建筑雖然是一個城市的標志,但還是城市的一部分。在建筑建設過程中要和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融為一體。
(2)高層建筑形象尺度有序。某一尺度設計中要遵循統一的尺度,保證高層建筑物和城市、其他建筑物、局部布局形成有機統一體。
(3)在尺度上要有識別性。把握好高層建筑的整體大小和結構形式,能夠使高層建筑具有標志性。
3 現代高層建筑設計要點
3.1 融入城市整體環境
很多城市以高層建筑為地標,導致高層建筑主要以體積、高度為主,片面追求標新立異、突出自我,反而和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破壞城市的整體協調性。高層建筑因其個性鮮明常常過分突出。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的時候要從城市整體環境和整體空間出發,使高層建筑和城市文化、景觀、歷史融為一體,為城市增添光彩。
3.2 宏觀尺度設計
高層建筑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市因它而更美麗。高層建筑頂點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城市的“冠”,也就是城市的天際輪廓線,從遠方觀看城市,通過城市天際線形成城市第一印象。一個孤立的城市建筑不僅不能體現優美的城市輪廓,形成美好的視覺效果,還破壞城市整體形象。高層建設設計師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把握建筑的宏觀尺度設計,把建筑設計和城市整體規劃相統一,和其他建筑形成統一風格,相互呼應,錯落有致。天際輪廓線要優美有序、協調統一。作為城市景觀的組成元素,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都要和當地歷史文化相結合,不能破壞城市的整體風格。在進行宏觀尺度設計中要考慮到建筑的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等,不能把幾種尺度混淆,保證高層建筑和城市之間、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間都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
高層建筑設計首先要對整個城市環境進行分析,提出合理、美觀、高效、適用的布局方案,達到城市景觀的連續性。
3.3 建筑主體設計
高層建筑主體象征著一個城市的政治經濟面貌、文化歷史程度。高層建筑整體設計唯一原則是尺度均衡性。能夠掌握建筑的秩序或者規律,并且在設計中運用自如,形成建筑本身的秩序或者個性。高層建筑的組成部分,如裙房、主體、頂部之間的關系就是建筑的整體尺度。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經常把這三部分進行有機統一起來。
高層建筑因為體量和高度的限制在造型上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大多數高層建筑造型都沒有太多的變化。塔樓的造型決定了建筑的整體造型,現在國內外有很多高層建筑都突破了結構設計的限制,在外形上向著獨特、創新發展,比如沈陽方圓大廈、湖州喜來登酒店等都是在造型上進行了大幅度的突破。
裙房不同于上半部分要多姿多彩、造型各異,反而是利用細致、周到的設計使建筑下部空間多姿多彩。最主要的是要以人為主,人的視覺、感覺、聽覺都要在設計中體現出來。裙房是建筑主體的下部分,雖然對整個城市的影響較小,但是因為靠近地面,對城市街道布局、空間都有著重要影響。高層建筑通常在城市商業中心地段,對于街道尺寸的影響較大,和公眾視覺有密切的近距離接觸,而且還會增加街道的交通壓力。為了保持街道空間和視覺聯系性,所以裙房的細部設計一定要進行詳細規劃。
3.4 微觀尺度設計
建筑和城市之間、建筑本身結構之間要和諧有序,建筑和人之間也要和諧有序。高層建筑設計要立足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的主觀視角、感受作為主要出發點和參考點,設計出使人親近的建筑體。
高層建筑之所以在建筑行業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它為城市帶來了大量的空間,還因為它和底層建筑有著本質的區別。
3.5 人性化設計
建筑體積龐大,巨大的體量和狹小的街道形成對比,形成強烈反差,常常給街道造成一種壓迫感。高層建筑所創造的空間感受一部分取決于公眾的感受。建筑設計師在高層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使用者的空間感受。在街道兩旁的高層建筑在設計時采取后退處理,并在退出的土地上設計廣場空間,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輕空間壓迫感。
3.6 藝術效果
高層建筑會受到城市文化歷史的熏染,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用各種藝術元素去表現城市特色。比如與其他高層建筑要形成空間虛實、細部疏密、縱橫交錯、相互穿插的韻律感。建筑形式以幾何形或者象形來突出時代感或者歷史感,在整體上豐富城市天際輪廓線,在細部上縝密處理,使建筑成為城市的語言。
3.7 綠色高層建筑設計
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綠色設計理念也在建筑設計中被提出。為了減輕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引導良好的生活生產方式,高層建筑設計向健康、生態發展。
現代,高層建筑提出了“生態建筑”概念,許多建筑師都在嘗試用各種方法將自然生態牽引到高層建筑中去。比如英國著名建筑師福斯特設計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就融入了“生態建筑”概念,成為城市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型”超高層建筑。該建筑總高度為300m,建筑平面呈三角形,三個花瓣是辦公空間,還設置了多個空中花園。花莖是中空,有效組織了辦公空間的自然通風。
在很多高層建筑中都把自然植物,樹木花草等引入室內,創造自然、寧靜、幽雅的環境,使人精力充沛,把人和自然緊密聯系起來。
3.8 做好抗滲防水設計
高層建筑因為高度原因屋面接受室外環境損壞的風險度和程度要比一般的建筑要大。屋面不僅直接受到大氣濕度、凍融交替、熱脹冷縮變化的影響,還受到紫外線、臭氧的影響。而且在施工階段也會受到各種外力的損傷。
(1)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一定要注重屋面的防水設計,采用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密封材料防水、剛性防水等措施。
(2)對完成澆筑后的屋面。做閉水試驗,如發現滲漏現象,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閉水試驗涉及各個方面,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將控制措施認真處理,直至不滲漏。
(3)做涂膜前應仔細清理基層,不得有浮砂和灰塵,只有這樣,才能做出高質量的工程,讓百姓住上放心房,同時為應有孔隙,涂膜各層出現的氣孔應按工藝要求處理,防止涂膜破壞造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 結 語
高層建筑對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高層建筑能夠要將城市空間劃分更加合理、具體,能夠使建筑和城市和人之間形成相互融合的關系。雖然現在高層建筑設計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是在日后的設計中將會更趨于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政文.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山西建筑.2009,35(21).
[2]學位論文,袁怡.看不見的城市——解讀辛克爾的城市設計及其建筑設計的城市性.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