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從武 彭惠
阿環委托托運部運送一臺洗碗機,沒想到托運途中貨車起火,貨物被燒毀,而托運公司拒絕全額賠付,為此,阿環將托運部告上法庭。最終當地人民法院判決托運部負全責,應全額賠償阿環損失。
2012年9月27日,為了將一臺價值11.5萬元的洗碗機送給購買者,阿環找到烏魯木齊市某托運部。“運費是500元,當時考慮到這套不銹鋼洗碗機體積大而且很結實,應該不可能損壞和丟失,我們就沒有購買保險。”阿環說。
經該托運部同意,雙方達成約定:貨物到達目的地時交付運費500元,且在貨物運單中備注包丟不包損。
“沒想到在運送途中,貨車起火了,整車貨物包括我的那臺價值11.5萬元的洗碗機都被燒毀。”阿環說,自己多次要求該托運部全額賠償洗碗機遭到拒絕。之后,阿環將該托運部訴至法庭。
該托運部經營者阿強認為,阿環的洗碗機在托運途中因車輛起火造成損毀,阿環明知托運物品應當參加保險卻沒有購買。“我們僅收500元托運費,現在他(阿環)要求賠償經濟損失11.5萬元,明顯過高。”阿強說,更何況自己連500元的托運費也沒有拿到。
經法院調解,阿強愿意賠付阿環兩萬元,但阿環要求托運部全額賠償。
隨后,此案經當地人民法院審理,判定該托運部負全責,應當賠償阿環損失11.5萬元。辦案法官說,阿環和阿強經營的托運部之間是運輸合同關系,阿強應當根據合同約定將貨物送到目的地,途中車輛起火造成貨物損毀的情形不屬于合同法規定的法定免責事由,因此,阿強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近幾年,快遞行業發展迅猛,然而針對快遞行業“霸王條款”的詬病也越來越多,如“先簽字后驗貨”、“快遞延誤不賠”等。
“這些都屬于‘霸王條款。”辦案法官說,首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知悉真情、自主選擇等多種權益,而上述“霸王條款”則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規定背道而馳。另外,由于快遞行業的合同多為制式合同,條款是由制定方預先提出,消費者無從參與制定或決定合同內容的過程,在事實上形成了對消費者的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