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海
摘 要:介紹了常德大劇院暖通空調設計,包括冷熱源、水系統、風系統、防排煙系統及自控系統的設計。
關鍵詞:劇院;空調設計;水系統;新風系統;防排煙系統
1 概 況
常德大劇院位于常德市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沾天湖南岸,泉水路以東,環湖路以西,萬壽路以南。總建筑面積為52180m2,地下3層,地上8層,建筑總高度50.11m。主要由1個1600座的大劇院、1個800座的音樂廳,1個300座的多功能廳,以及排練廳、停車庫、獨立對外經營的餐廳,配套用房等組成,屬一類多層公共建筑。空調系統按舒適性空調標準進行設計,夏季供冷降溫除濕,冬季寒冷時段供熱,過渡季節視室外氣候采用供冷或機械通風方式。為使用人員提供安全、舒適、衛生的環境。
2 設計參數
2.1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廣州地區)
(1)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33.7℃
(2)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日平均溫度 31.9℃
(3)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濕球溫度 28.6℃
(4)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 31.9℃
(5)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1.3℃
(6)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相對濕度 73%
(7)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 1.6℃
(8)室外平均風速:夏季2.2m/sSSE 冬季1.9m/sNE
(9)大氣壓力:夏季99877Pa 冬季102323Pa
2.2 室內設計參數
(1)空調
(2)通風
注:①柴油發電機房運行發電時的進、排風量及通風系統由設備供貨商提供、設計及安裝。
②劇院、音樂廳其他配套設備用房通風量根據工藝要求取值。
3 空調負荷及冷熱源設備
3.1 空調負荷
(1)建筑物空調冷負荷:7113kW(2023RTUS)
(2)建筑物空調熱負荷:3431kW
3.2 冷熱源設備
(1)冷源:選用水冷離心式冷水機組3臺,單機制冷量600冷噸(2110kW)。水冷螺桿式冷水機組1臺,單機制冷量,320冷噸(1192kW)。合計總制冷量2120冷噸(7522kW)。冷水進出水溫度7℃/12℃。制冷機房設于0.00標高層。
(2)熱源:設常壓燃氣熱水鍋爐,為空調系統提供熱水。熱水進出水溫度60℃/50℃。鍋爐房設于25.90標高層。
4 暖通空調設計
4.1 冷(熱)水系統
采用一次泵系統。由于建筑物外輪廓基本為一個封閉的空間,除了門廳外基本都屬于內區,為滿足各功能房間在全年使用過程會出現同時需供冷供熱的要求,采用了4管制變流量水系統。豎向水平向采用異程布置。系統分為劇院觀眾廳;劇院其他部分;音樂廳3個區。冷水供回水溫度7℃/12℃,熱水供出水溫度60℃/50℃。水系統在空氣處理機組,風機盤管回水管設動態平衡電動二通閥,水系統回水支管、干管設靜態平衡閥。以確保冷熱水系統運行時水力的平衡。系統在制冷機房內設帶控制單元的定壓補水脫氣裝置補水、定壓。
4.2 冷卻水系統
采用機械循環冷卻形式。方形超低音冷卻塔設置于34.90標高層。冷卻水供回水溫度32℃/37℃。冷卻塔的補水由市政自來水系統供給。
4.3 冷凝水收集系統
(1)風機盤管設水平管收集冷凝水就近排至排水點。
(2)新風處理機,柜式空氣處理機在機房內設地漏收集冷凝水。
4.4 新風系統
(1)劇院觀眾廳、音樂廳
采用溶液吸收劑除濕方式。設熱回收型熱泵式溶液調濕機組,對新風除濕降溫。新風經室內排風預熱,回收室內余熱(冷),由機組降溫除濕,與回風混合后經空氣處理機送入室內。另在新風總管上設密閉閥,可對夏季新風工況和過渡季節新風工況切換。熱泵式溶液調濕機組擔負了新風(甚至室內)的潛熱負荷處理。由于采用了物理除濕的方法,應用于如劇院觀眾廳等人員密度高,潛熱負荷大的空調系統,可避免采用冷盤管除濕需再加熱現象,降低了能耗,確保了室內的舒適性。
(2)其它區域空氣處理機房
新風通過機房外窗(墻)新風百葉風口或新風管負壓引入,,與回風混合,處理后送入室內。另在外窗(墻)分設冬、夏季新風口,設密閉閥,可對夏季工況和過渡季節工況進行切換。
(3)設風機盤管小面積房間
每層設若干臺新風處理機,新風經降溫除濕(或加熱)處理后,通過管道送入各個房間。
4.5 排風系統
(1)公共衛生間:設排風機,將排風排入豎向管井內的排風管,集中由設于屋面的柜式排風機排至室外。
(2)0.00標高平面汽車庫:設平時排風系統(與消防排煙系統合用)。根據防火分區的范圍,劃分防煙分區。排風機由消防排煙風機兼用。排風由風管集中后,排至室外。車庫的補風由車道補給。
(3)0.00標高平面變配電房、水泵房、制冷機房設平時排風系統(與消防排煙系統合用)。平時排風機,補風機由消防風機兼用。排風由風管集中后,排至室外,補風由補風機通過風管送入室內。
(4)劇院觀眾廳、音樂廳、劇院主舞臺在頂棚設排風機,排除燈光、設備的發熱。風機采用變頻變風量調節,用于夏季及過渡季節排風。排風機與空氣處理機聯動控制。以保證送排風平衡。
(5)其它位置:采用自然排風。
4.6 房間溫度控制
(1)風機盤管在回水管上設電動2通閥(雙位式),溫控器(含3速開關)設于室內,通過調節電動二通閥的啟閉及風機送風量,控制室溫。
(2)柜式空氣處理機:在回水管上設電動2通閥(比例積分),感溫器設于室內,通過溫控器調節閥門的開度,調節冷熱水量,控制室溫。
(3)新風處理機在回水管上設電動2通閥(比例積分),感溫器設于出風管上,通過溫控器調節閥門的開度,調節冷熱水量,控制室溫。
4.7 熱水鍋爐系統
(1)酒店自設燃氣熱水鍋爐作為酒店生活熱水、廚房、空調系統供暖的熱源。
(2)空調系統冬季供熱:3431kW
(3)選用單臺容量1.75MKW的常壓燃氣熱水鍋爐2臺作為建筑物的熱源。鍋爐房設于26.20標高層屋面。
(4)軟化水系統采用全自控搪瓷鈉離子軟水器。
(5)燃料系統及調壓裝置:燃料為天然氣,由城市中壓燃氣管網引入。經調壓裝置調壓至鍋爐運行所要求的工作壓力,供給鍋爐使用。
(6)鍋爐房配置可燃氣體濃度檢測監控儀表和聲光報警裝置,與事故排風機、燃氣進口電磁閥、燃氣放散閥等聯鎖,當室內可燃氣體濃度達到其爆炸下限的25%時,自動切斷供氣,并開啟排風機換氣,保證燃氣系統運行安全。
4.8 消防防排煙系統
4.8.1 消防加壓送風系統
(1)疏散樓梯間、安全疏散通道送風系統設計風量及風機位置疏散樓梯間:送風量25000m3/h,加壓送風機設置于屋面。
首層安全疏散通道:送風量30m3/h·m2,加壓送風機設于機房內。
(2)送風口的設置:疏散樓梯間:每二層設一個鋁質格柵式風口。
4.8.2 消防排煙系統
(1)0.00標高平面汽車庫設消防機械排煙系統(兼平時排風系統)。根據防火分區的范圍劃分防煙分區。采用柜式排煙風機。火災時,煙氣由風管集中后排至室外。補風由車道負壓補給。
(2)0.00標高平面制冷機房、變電房、水泵房等機電用房設消防機械排煙系統(兼平時排風系統)。排煙量按最大房間面積×60m3/h·m2計。補風由補風機補給,補風量大于排煙量50%。火災時關閉非著火房間排煙管上的排煙閥,風機繼續運行,集中向著火房間排煙。
(3)劇院觀眾廳、音樂廳設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空間容積×13次換氣次數計。煙由風管集中后排室外。補風由空調系統新風機補給。補風量≥排煙量50%計。排煙口設于大廳的頂部。補風通過座椅送風口補給。
(4)劇院、音樂廳門廳設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空間容積×6次(或4次)換氣次數計。排煙口設于大廳中庭頂部,煙氣由風管集中后排至室外。補風由外門負壓補給。
(5)多功能廳、排練廳等設機械排煙系統。排煙量按房間面積×60m3/h·m2計。排煙口設于房間天花上,排煙口至走道內每個位置的距離小于30m。
(6)其他無法滿足自然排煙的內走道、房間設機械排煙系統。平面設2個豎向排煙井,排煙風機設于屋面。房間排煙量按房間面積×60m3/h·m2計。排煙口設于房間或內走道天花上,排煙口至室內每個位置的距離小于30m。排煙風機風量按最大防煙分區面積×120m3/h·m2計算選型。補風由外門窗負壓補給。
(7)其它房間采用自然排煙。
4.9 消聲及隔振措施
(1)空調、通風設備選用高效率、低噪聲產品。特別是用于劇院觀眾廳,音樂廳對運行的噪音振動更應嚴格控制。
(2)冷卻塔選用超低噪音型產品。
(3)通風機及空氣處理機設消聲段,進出風管、主風管設消聲器,進排風口設消聲器或消聲百頁。對噪音控制嚴格的劇院觀眾廳、音樂廳的空調風管(土建風道采用內襯風管做法)風道采用鍍鋅鋼板風管內貼離心玻璃棉板做法(內貼離心玻璃棉板厚度50mm,容重78kg/m3,面封玻璃絲布或金屬穿孔板(穿孔率應大于20%),其他空調風管采用玻璃棉直接風管(厚度50mm,容重78kg/m3)制作。
(4)劇院、音樂廳觀眾廳下面及樓座的空調靜壓箱四面內貼離心玻璃棉板,厚度50mm,容重78kg/m,面封玻璃絲布或金屬穿孔板(穿孔率應大于20%)
(5)冷水機組、鍋爐、水泵設阻尼減振器。并設置減振地臺。冷卻塔設橡膠減振墊。
(6)柜式離心風機、柜式空調機吊裝時采用彈簧或橡膠阻尼減振吊架,落地安裝時均設彈簧或橡膠阻尼減振器(支架)。
(7)冷水機組、水泵、柜式空氣處理機,冷卻塔、鍋爐進出水管設柔性減振接頭。柜式空氣處理機及通風機進出風管均設柔性軟接頭。
(8)劇場、音樂廳范圍內的管道應采用減振吊架吊裝,鋪設于屋面應設橡膠隔振墊。穿越機房的管道需在隔墻處做隔振隔聲處理。
(9)劇場、音樂廳范圍內平時運行的通風機設隔音罩。
(10)制冷機房、空氣處理機房、通風機房、鍋爐房等內墻面設吸音材料。
(11)設備房應選用隔聲量不小于35dB(A)的密閉隔音門。
參考文獻
[1]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