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可拓性,然而進行創新根據的就是可拓性,且這種可拓性理論對部分事物的創新可以應用到其中。滿足與同步城市的快速發展,策劃好城市的科學規劃,必須重視城市建筑設計的創新更新,不斷強化建筑設計和建筑設計創新的研究,使建筑設計方法跟上時代的步伐。文章著重對建筑設計創新的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促進建筑設計工作的不斷創新。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新思維
引 言
伴隨我國經濟迅速的發展,城市建設也迅速發展,在這種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建設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多數城市的建筑還沒有自身獨特的特色,雷同的設計諸多。隨著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建筑審美標準也在不斷變化,對于建筑設計的創意效果需求更高了,如此以來,陳舊的設計思路就滿足不了現代發展需求。因此,建筑設計的創新研究是現階段重要的研究問題。
1 現代建筑設計的特點
1.1 設計部署方面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設計通常只包含從設計方案到施工圖的過程,但對于現代建筑設計來說,其設計包含了全部的工程過程,不僅在于基礎的設計內容,還要重視用戶需求、施工階段的設計工藝以及設計評價等。
1.2 設計性質方面
對于傳統的建筑設計來說,它的側重點在技術上,而現代的建筑設計全面的考慮了經濟、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因素,將側重點放在功能目標上,這樣就兼顧了設計內容與設計進程,使得它的專業性增強。
1.3 設計進程方面
傳統建筑設計對設計進程及其步驟有一定的隨意性,而現代建筑設計對設計進程以及步驟的模式化著重進行了強調,其模式化通常有邏輯,有條理,有層次,能夠避免傳統設計的缺陷。
1.4 設計手段方面
傳統建筑設計不屬于大眾的作業,通常是以個體為單位進行作業的,它的作業工具僅僅是圖板、計算器以及手冊。而現代建筑設計與其不同,它強調的是各部門的協同配合,主要是利用計算機進行自動繪圖以及管理數據庫。
1.5 設計方式方面
傳統建筑設計一般只根據相關的規范以及經驗的總結,而現代建筑設計重視的是信號分析與預測。
2 現代建筑設計概述
2.1 建筑設計創新的概念
所謂建筑設計的創新,按照科學的策略表現建筑技術,同時不斷提高設計技術,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利用高科技的手段,以保障完美優秀的設計效果,且體現建筑風格及創意,確保最終建筑預期的目標得以落實。建筑設計在創作的過程中,建筑師自身必須盡可能的體現其主觀能動性,把主體的創新思維及建筑風格表現出來。要把創新思維在整個設計的全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促進建筑設計的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
2.2 建筑設計的特征
從形式上來說,建筑設計不但要與各種使用需求相符合,還要滿足人們的欣賞需求。具體來說,建筑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于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2.3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遵照相關的原則,具體原則主要有:合理化原則、經濟適用原則以及安全有效等原則。在建筑設計時始終遵照合理性原則運用到設計中,利用科學的建筑設計把資源的合理化的配備,用最少的資源取得高效的利潤。因此,建筑師必須及時更新其知識和設計理念,設計之前必須實地勘察,根據實際情況對建筑項目做出科學的設計。而且對于建筑設計中的建筑工程預算要仔細規劃,如此可以把建筑設計方案的不斷優化,有效的減少資源浪費以及控制資源的有效使用。
3 現代建筑設計現狀
3.1 現代建筑設計風格多樣,獨特創新,但缺乏現代的理念
因為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其自己獨特的風格,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風俗習慣,當然,建筑風格也不例外,這和它們之間的社會文化都有很大的關系,在我國,每一個地區其文化習慣也不盡相同,也就使其建筑設計的風格也不相同,一般來講,建筑設計一定要和這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以及文化歷史在建筑原理的基礎上盡可能的相符合。同時,也能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象征,對于一個地區或者城市來說,也是一個最佳的詮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建筑風格多種多樣,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國外的建筑師的熱情。盡管如此,也凸顯出了很大的一個問題,在建筑設計中,只注重了歷史文化等,而忽略了將現代元素融入其中,對所取得的科技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成就并沒有顯現出來。因此,當代建筑的設計應跟進時代的發展,將建筑的生命力展現出來。
3.2 現代建筑設計技術成熟,設計科學合理,但缺乏生態理念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為現代建筑設計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技術基礎,在建筑的室內設計或者建筑內部的技術處理方面技術的發展都很成熟,比如建筑結構的穩固和通風系統、防火設計以及墻體保溫隔熱。但是,在當今建筑設計中,人們只追求了建筑本身的安全舒適度,卻也因此忽略了對生態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以致于對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在國外,很多建筑都采取了對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建筑設計中,把這種注重生態的理念融入了建筑設計當中。比如,為了對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建筑周圍修建水池,能在炎熱的夏季有效降溫;還有,對建筑的屋頂采取太陽能屋面,有效的對太陽能資源的利用,在日常生活中能提供熱水、供暖以及用電。因此,在建筑設計中,將這些對自然資源有效利用的理念融入建筑設計中正好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相符合。
4 可拓展的思維
當在建筑設計中,對當前的問題能很好的解決時,通常我們就將其歸為靈感以及創意和構思等,對于面臨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往往就會感到沒有一點辦法,這是因為在解決問題時,對于問題本身缺少一種有效的推導方法。當前,建筑的發展朝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科學化,因此就要沿著定性化以及定量化的道路來前進。逆向思維為建筑的設計帶來了很大的一個推進發展的空間。
可拓學和創新學對于逆向思維模式同樣十分重視。建筑設計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模式不但能夠使人們從反面去對事物進行探尋,主動的去將常規的具有單一性、單項性、邏輯性和習慣性思維打破,所以它有著很大的創新空間。在建筑設計之中,運用逆向思維模式來設計創新是很常見的,采用可拓學的方法和原理分析建筑創新設計的可拓性,對于設計手法和設計思路進行分析、研究和整理是十分有效的,比如在設計錯層住宅樓的室內樓梯的時候,常見的設計思維就是把錯層部位的樓梯、欄板、平臺設計成固定形式,并在左右中的部位只能對其中一個位置進行選擇。這樣一來就無法使室內空間的靈活布置和多重使用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而逆向思維模式的運用,使得室內的樓梯、欄板都很靈活,這就使該問題有效的解決了。
5 菱形思維與建筑設計創新的關系分析
菱形思維主要有發散思維與收斂性思維。發散——收斂的思維過程稱為一級菱形思維,在這一基礎上又能繁衍出多級菱形思維,該思維模式對于建筑設計活動中的思維過程十分適用,可以用菱形思維模式來對建筑設計思維的過程加以來描述,對于建筑設計的創新來說,菱形思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建筑在設計創新的時候要采用菱形思維模式,一定要慎重,并且還應按照以下原則進行:
(1)明確目的,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如果碰到問題,這一點必須認真對待,在開始設計之前必須得明確目的,這樣就不至于盲目設計。
(2)創新性,創新性在建筑設計中一定要很好的體現出來。
(3)可行性,建筑設計的創新首先得以實際為基礎,這樣才具備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在實際過程中也較容易實現。
6 逆向思維與建筑設計創新的關系分析
逆向思維對于可拓思維模式十分重要。逆向思維能夠將傳統的定向思維模式打破,從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尋求變通。逆向思維能夠使人們站在事物的反面去對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徹底的推翻了原有的邏輯性,這種方式雖然帶有沖擊性,然而逆向思維模式卻能夠讓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體驗,所以,在進行逆向思維的創新時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創造學中一般都習慣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包含方向、屬性、原理、方法的逆向,逆向思維可以在所有事物的創造與思考中廣泛運用,但是可拓性思維的逆向思維主要是在變換反物元、非物元、逆事元的時候運用的,可拓性思維模式以一種形式化的方式對逆向思維模式進行描述,使其學習和應用起來更加便利,當前在建筑設計創新案例中運用逆向思維模式已經十分普遍了,但是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設計思路不清晰的方案,這就要求我們再運用可可拓性思維創新設計的時候必須慎重,如果出現問題必須及時糾正。
在盧浮宮增建工程建筑設計中,設計者就成功的運用了逆向思維的方式,其逆向思維表現在:將玻璃和鋼結構的透明金字塔添加到古典建筑群中,無論是從材料還是結構、造型來看,其幾乎與眾多古典建筑格格不入,但是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將反差美展現的淋漓盡致,得到了公眾的一致好評,進而聞名于世界。不僅是盧浮宮,米拉公寓的設計也獨具一格,運用了驚人的想象力,其造型仿佛從地面生長的生物體,既是建筑設計的創新,又是對以往建筑設計觀念的顛覆和反叛。還有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一反一般博物館中規中矩的常態,其堆砌無序、形體扭曲,但整體的建筑效果卻很好,如同一朵怒放的“金屬花”。還有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設計,設計者將室內交通路線與設備管線設置在建筑外,這樣做的效果是:建筑物內部結構清晰的展現出來,此建筑設計也突破了傳統,體現了設計理念的創新和建筑藝術創造。
7 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創新思維與一般的思維區別與其出現、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涵蓋了創新主體非常多的智力因素及其綜合的發展過程,比如,研究分析、邏輯思維以及創新素質等多種能力。建筑設計優秀方案的創作,需要靈感,同時又是一個形象與概念、感性與理性互相交融的過程,采用創新思維方式,能將建筑的構思創新水平提高。
7.1 領悟和感知能力
進行建筑設計方案的構思,是一個既體現智力融合的過程,又將形象思維的創造過程突出。設計靈感一般是某些具有想象力的發現,直覺思維的意思比較濃厚。設計靈感還是一種醒悟與融會貫通,更是一個頓悟過程。設計靈感一般來源于人們感性的思維,需要建筑師在生活體驗中不斷的提煉和獲取,要慢慢累積不同的人文知識與生活經驗,以將各種層次知識進行融合和貫通。設計時還要將自然環境因素考慮在內,因為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自然可以使人迸發出許多創作靈感,也是創作的源泉。
7.2 創新心理的驅使
設計創新與創作極具創造性,主要就是創作者投入與參與自我意識的過程。創造的動機主要是求知欲、情感和追求超越等諸多品質,這些品質也能進一步構成創造活動。設計創作進行時,創作者一定要投入真實情感和富有激情,還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品質與開放的心理狀態,具體包括理想、興趣、信念和獨立性這些心理因素。
7.3 對想象力的訓練
想象作為設計創作的核心,是指人們憑借潛意識的理性和直覺大膽的對事物進行聯想與猜測,并且提出假說,重新組合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中的各種圖像,從而形成創新的作品成果。要想拓展想象力,首先要有激發想象的各種外部條件,還要有訓練對各種想象的認同。想象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并不包含不合理的主觀臆想。想象力作為一種直覺能力,它的開拓可以創作出新的藝術形象,想象力的培養,包括對問題的觀察、理解力、對事物本質的捕捉、洞察力的訓練和培養,還包括對各種知識的積累,對各種相關方法理論的掌握和運用。
8 建筑設計的創新方法
8.1 做好建筑節能發展
能源是當今國內和國際廣泛關注的話題,因此,在建筑設計創新中融入節能的元素是一項十分可行的創新思路。當前,在一些城市以及一些部門內,對于建筑節能的意識比較薄弱,給予的關注度也較低,這對于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十分不利。為了做好建筑節能發展,應首先強化公眾以及相關部門對于建筑節能工作的認識,建立健全建筑節能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其次,要加大建筑節能的投資力度和監管力度促進建筑節能的快速發展。
8.2 建筑設計向智能建筑發展
所謂智能建筑是指將智能型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信、智能保安、環境監控等技術與建筑藝術融合在一起,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筑優化組合,使人獲得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靈活的建筑空間。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智能建筑是未來建筑設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智能建筑設計中,計算機系統技術的發展水平和產品質量為智能建筑設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智能建筑的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于建筑物的高標準的使用要求,更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人們的辦事效率,為人們節省出一定的時間,創造出一定的便利。
8.3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實際上是對“節能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融合,綠色建筑的內涵包括三方面: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以及回歸自然。綠色建筑既是對環境的保護又是對人類的保護,是一項雙贏甚至多贏的設計理念,因此,綠色建筑設計理念應是未來建筑設計創新中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
9 結束語
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也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的變化,城市建設也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的多數建筑師在建筑設計時已達到時尚潮流,長期以此就把自身的設計個性特點抹殺了,隨之城市建筑也就毫無創新可言。建筑行業趨于不斷的迅速發展,建筑物是通過基礎必備的建筑設計來實現,那么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就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質量有效的方法。城市建設快速的進行,城市不斷涌現新建成的建筑物,因此在建筑業興旺發展的如今,建筑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不再抄襲照搬,要開拓自身的創新思維,在建筑設計中表現出建筑物鮮明色彩,在理念上體現出設計的標新立異。以當前建筑設計發展情況來看,建筑設計在21世紀追求的是標新立異的創作風格。建筑設計者要根據時代發展打破傳統的設計和慣例,在建筑設計中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嘗試,這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將來都是組成建筑設計的關鍵部分。
參考文獻
[1]沈曉雁.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7).
[2]倪成云.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幾點思路[J].江西建材,2013(03).
[3]陳文韜.論建筑設計創新的社會需求與供給[J].科技致富向導,2013(06).
[4]郭雪宛.淺析新形勢下建筑設計中的創新理念[J].科技致富向導,2013(26).
作者簡介:劉存發,正高級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