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龍
摘 要:隨著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在對其追求個性化的同時還要求房屋的建筑質量要高,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性,保證建筑質量安全以及施工工人人身安全,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高質量、高安全性能的建筑工程。
關鍵詞:建筑工程;安全風險;風險識別
我國很多建筑企業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并沒有進行安全風險因素進行調查與控制,然而安全風險管理在整個建筑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保證房屋的建筑質量而且保證施工工人的安全,從而保障施工工程在預定的工期內完成作業。因此,本文以下就將安全風險管理進行綜合闡述,另外將風險特性以及識別方法進行分析論述。
1 概述安全風險管理理論
1.1 安全風險概念
房屋建筑施工的風險是指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有害的結果并且會帶來一定的損害度,而安全風險指的是對人身、財產、經濟等方面構成威脅,并可能會發生某些危害事件而造成各種損害。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和會產生損失后果這兩種特點,風險與人們的行為密切聯系,且對客觀條件無從掌握,期望的結果與實際目標相差甚遠或者背道而馳。
1.2 安全風險特征
1.2.1 風險存在具有客觀性
任何風險都是相互獨立的,只有等到時機、條件成熟則會出現,而且一定程度上帶來財產或者生命的損失。由此可以看出風險并不受人的意識為轉移,因此它是客觀存在的,具有客觀性。
1.2.2 風險事件發生具有隨機性
任何風險都不能馬上導致事件突然發生,隱藏的風險都不能一起發生事故,而且引發事故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說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
1.2.3 風險具有可識別性與可控制性
通過科學的分析以及相關有力統計,則可以判斷某種風險的存在、發生的概率以及導致后果的程度,所以說風險具有可識別性。如果采取科學的、合理的、適當的措施來控制后果的程度,則風險具有可控制性。
1.2.4 風險具有相對性
風險具有相對性是指風險存在程度與事件主體二者相對應。事件主體承擔著的風險程度不一樣,而承擔相同的風險程度卻不是相同的事件主體,因此,風險具有相對性。
1.2.5 風險具有可變性
風險具有可變性,包括質的變化、量的變化、風險消除等。質的變化是指隨著事件的發展造成一些風險事件不再具有風險;量的變化是指風險在合理的控制措施下被控制住或者被減小,則風險事件的發展以及損失程度在變化著;風險消除是指人們運用科學的手段處理風險或者管理風險,則之前存在的風險事件或者風險因素被消除,因此,風險具有可消除性。
1.2.6 風險的多樣性以及多層次性
由于有些項目工期較長、規模大等,導致隱藏的風險因素種類繁多,錯綜復雜,且這些因素與外界因素交錯影響著,因此,風險具有多樣性以及多層次性。
2 風險管理概念以及流程
2.1 風險管理概念
風險管理是指對風險進行分析并且采取一些有效的、科學的措施來處理不確定因素、降低風險、降低風險后果程度,以最低成本來獲取最大安全系數的高層次綜合管理工作。風險管理進行對風險識別、估計、評價后,再通過各種管理方法以及技術手段來對這些風險因素進行處理,盡量將風險降低到最低,同時爭取以最少的成本來得到最大安全保障系數,這一系列行為即為風險管理。
2.2 風險管理流程
2.2.1 進行風險規劃
風險規劃是將評估出來的風險進行分析,從而得出風險解除方案、解除措施、解除手段等一系列計劃,同時將解除風險步驟的整個過程制定成文件形式。另外要考慮到風險管理策略自身的可行性以及準確性是否符合項目總體目標,有組織性、目的性的采取相關有效措施進行預防、控制、遏制風險事件的發生,并且減少或消除風險事件導致的后果程度。
2.2.2 進行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有三大步驟:第一,收集資料;第二,預估風險趨勢;第三,潛在風險識別。對于建筑工程項目工程而言,風險識別是一種較漫長的過程,需要管理人員收集大量的項目資料,再通過各種科學手段、技術分析來對風險進行調查研究,并將這些風險進行分類,從而讓風險管理人員對這些過程做出風險規劃。
2.2.3 進行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指在識別風險之后綜合考慮風險屬性、風險管理目標以及風險后果進行科學性分析,最終來確定采取相關措施來遏制、控制風險的過程。
(1)風險評價的目的
進行風險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將識別出的風險進行最小量化處理,減輕風險導致的后果,從而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減輕安全風險,以提高安全系數。
(2)風險評價步驟分析
首先要確定各風險后果程度,其次,確定整體風險程度,最后判斷風險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2.4 進行風險應對
為了減少實際作業中風險發生的損失,在施工中或者施工后進行風險控制即為風險應對。風險應對是進行風險識別和風險評價之后,根據其結果來提出處理意見以及應對辦法,從而降低風險的危害性。常見的風險應對措施有:回避、轉移、自留、風險控制等,自留是指自己風險且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風險控制包括對降低風險程度、人與風險因素隔離、風險防護等。
2.2.5 風險監控
風險監控是一個連續性較強且具有動態的過程。風險監控是指對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中進行全過程監視風險識別、評估、應對,同時采取相關控制措施做好準備,因此,風險監控是對整個風險管理的系統化跟蹤。
3 高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的目標與過程
3.1 高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目標
在進行高層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確立安全風險管理目標,才能發揮出其真正的作用。安全風險管理目標包括以下內容:①減少與控制施工過程中傷亡事故;②安全施工的投入與收益率相平衡;③在施工過程中無重大財產損失。
3.2 高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管理過程
安全風險管理過程包括:安全風險識別、分析、評價、應對、控制,這些都是為了提高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系數而進行的風險管理過程。
4 高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識別
4.1 安全風險識別程序
對于建筑工程安全風險識別來說,需要遵循科學來進行識別風險,風險識別程序包括收集相關材料和數據、確定風險事件與后果、風險歸類、列出風險因素。其中收集風險的相關材料和數據包括建筑工程項目環境、工程資料、擬建工程文件等。
4.2 安全風險識別方法
4.2.1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最常見的安全風險識別方法,就是發散思維并借助專家經驗來聯想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通過相關手段來證明猜想的可能性。
4.2.2 德爾菲法
這種方法是將項目風險問題向10位以上的匿名專家來進行提問,將得到的答案進行分析、歸納來進行風險分析和識別。
4.2.3 訪談法
這種方法是編制訪談計劃以及問卷,再聯系訪談對象進行現場提問并記錄,最后根據回答的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從而得出安全風險因素。
4.2.4 安全檢查表法
安全檢查表是通過對危險源系統進行研究分析,并將系統中的所有危險因素給列出來,然后查找需要檢查的項目進行檢查,由于這種方法簡單明了所以被很多安全管理人員廣泛應用,但也有一點不足,即只能對危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
5 總 結
本文主要針對安全風險管理進行了分析論述,同時將安全風險因素識別方法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出現或者或那的安全事故,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對安全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另外還沒有編制完善的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如果處理好這些方面的問題則可以降低安全風險而提高安全系數,從而保證建筑施工能夠正常、安全的完成施工項目工程。
參考文獻
[1]張寶森,連惠瑤,崔炎鋒.風險管理及價值工程的應用[J].水利建設與管理,2003(03).
[2]張晨虓,王宜新.國際工程項目管理關鍵問題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11.
[3]劉俊玲,李成河,劉海英.建設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應對策略[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