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部2012年12月6日頒布了第73號令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為新辦法),新辦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實施。新辦法在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在報考條件、信息登記、后續教育、遺失補辦、免試條件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改進。其中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改為6年換證1次,省去了以前每年注冊登記的形式和麻煩。這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而言,無疑是一大喜訊。使得高職會計教師得以在教科研與會計實踐工作之間游刃有余,相互促進,相互提高提供了更便利的實踐可操作性。
關鍵詞: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高職會計教師教科研工作會計崗位實踐并重
1 舊辦法年檢注冊登記制度局部的形而上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從業人員必備的證書,是對會計從業人員必備知識水平的最低要求。會計老師要從事會計工作,必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雖然高職會計老師都具備這種知識能力基礎,但必須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到企業從事具體的會計工作。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管理在新辦法出臺之前,施行的是年檢注冊登記制度。如果會計老師因教學、科研等原因不得不中斷企業會計工作的時候,為了保住手中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不失效,就不得不做一些虛假的如掛靠某企業,來滿足其年檢注冊登記制度的要求,存在局部的形式主義。
2 高職教育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科研工作以外從事會計崗位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高職教育的飛速發展要求執教老師緊跟其步伐。在理論與實踐之間上下求索是提高其執教水平的重要途徑。
教育是培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知識和較強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相比較,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培養各行各業生產一線的實用性人才。實用型人才自然要求動手能力強。這就對高職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有別于普通高校教育重理論的特別要求:著重知識的運用,培養技能型人才。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性、實用性、動手能力,首先老師就要有很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把實踐工作經驗融匯到學科知識點中去,深入淺出,讓學生更容易學習領會。
高職會計專業教師多是從研究型高校畢業的具有較高知識儲備的高知分子。對教育的理解是自身接受十幾二十年的教育中形成的。不管是從學校到學校的畢業生,還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從社會崗位中走出來的人,都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不足,存在或多或少的認識盲區。都需要在高速發展并逐漸形成的職業教育體系中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職業教育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其中最為迫切的是提高教師隊伍的崗位工作能力,提高會計教師實踐工作經驗。除了參加國家組織的項目培訓外,還必須真正到實踐中去。去提高自身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去了解企業對一線人員的需求和要求;去了解企業發展動態。教師對實踐操作的認知會大大地提升其執教水平。
3 新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變更事項及科學性體現
財政部2012年12月6日頒布了第73號令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為新辦法),新辦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實施。新辦法較2005年做了如下變動:
①放寬了報考條件。以前是財經類中專以上學歷才能報考。現報考條件放寬了,沒有年齡、學歷、專業等限制。有利于行內人員成為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有利于會計實踐的科學發展和網絡化技術的推進。
②明確了會計從業資格實行無紙化考試。參考的三門科目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或珠算。其中珠算的無紙化考試正在研究中,其余均已施行。
③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免試規定。舊辦法中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包括中專中職及以上學歷,在畢業后兩年時間內,可免試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兩門科目,只參加會計電算化或珠算考試即可。這一變更體現了公平性。對凡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不管是什么專業的都一視同仁。
④取消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注冊登記制度;建立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定期換證制度。實行6年定期換證制度,大大減輕了工作量。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信息化聯網管理,每位會計從業人員對應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詳細的檔案信息都登記在冊。包括:持證人員的證件編號;姓名;有效身份證件及號碼、照片、學歷或學位、會計專業技術職務資格、開始從事會計工作時間、以及持證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情況、變更、調轉登記情況、換發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情況、接受繼續教育情況、受到表彰獎勵情況、因違反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和會計職業道德被處罰情況等信息資料。有效杜絕了假證及信息不暢等弊端。
⑤簡化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領取和調轉登記程序,簡化了持證人員信息變更手續。
信息化管理,收錄的資料是全方面的。對會計人員職稱的考評提供有效資料。如全日制大一的學生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如掛靠企業,做參加工作假象,畢業一年就可以考評為中級會計師了,這種假設顯然是不公平的。有了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統,這種情況就能得以控制。
⑥引入了學分制繼續教育管理模式。學分制的引入,使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在時間安排、教育形式上提供了靈活多樣的可能性。
在這些變化中,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注冊登記制度,確定6年換證一次制度,大大方便了從事教育的會計教師。以前會計老師在考取會計資格證書以后,必須一直從事會計工作,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才能得以保全;或者很多老師因年檢十分麻煩而放棄年檢,從而使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失效。當需要的時候又要重新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勞神費力,原地踏步;或者擁有從業資格證書的老師為了不失效而用虛假掛靠企業的方式通過年檢,使年檢成為形而上的東西。
4 總結
4.1 新辦法給高職會計老師從事會計實踐工作提供了支持。老師實踐能力的提高是高職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
4.2 建議政府將會計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考試培訓、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體系功能緊密聯系起來。將會計人員的學校教育,終身教育的任務交給職校。共同提高全社會會計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這一思路同樣適用于實用性人才的終身培訓體系。
如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以前都是各級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組織的。行政部門做職業人員繼續教育,費時費力費國家財政收入,效果還不一定好。將會計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任務交由職業學校、學院、大學來完成,一方面政府可以節省一些專項行政經費,另一方面職業院校更具有專業性。
參考文獻:
[1]財政部 會計從業資格管理方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2.12.
[2]陳玉清.淺議高職會計老師會計實踐與教學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2008(11).
[3]林麗葉.高職會計實踐教學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7).
[4]敬佳琪.高職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新思路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6).
作者簡介:敖俐君(1965-),女,四川樂山人,正德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行業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