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趙衛嶺
摘要:某礦原有切眼施工采用導硐的方式進行施工,即先施工一條正常斷面的巷道,然后在工作面側或老塘進行擴刷,使其滿足安裝支架的要求,本次研究為了優化切眼施工工藝,采用一次性成巷的方式將切眼施工至安裝支架的斷面,成功的打破了原有切眼導硐施工方法,降低了巷道生產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切眼施工巷道施工施工工藝
1 工作面概況
①水平、采區、工作面名稱及工作面標高:某礦17181(1)綜采工作面為一水平東四采區11-2煤層工作面,地面標高為+18.7~+22.0 m,工作面標高為-706~-783m。
②井下位置及采掘四鄰情況:該面位于東四采區,東起井田邊界煤柱,西至東四采區上山,北起17171(1)運輸順槽及17101(3)底板抽排巷以南45m,南至17171(1)運輸順槽以南210m。北部的17171(1)工作面于2011年9月23日收作,南部的17181(1)瓦斯綜合治理巷已掘進完畢。
③走向、傾斜長度:走向長1290m,傾斜長203m。
④對應地面位置:該面對應地面位置主要為17171(1)采后塌陷區、泥河部分地段、農田及溝渠,河沿頭楊家村莊已搬遷。
⑤11-2煤:黑色,粉末狀、塊狀,以暗煤為主,亮煤、鏡煤次之,弱玻璃光澤,屬半暗型煤。煤厚1.5~2.3m,均厚1.76m。煤(巖)層產狀200~224°∠6~10°。平均傾角為7°。
2 巷道施工方法
本次研究以17181(1)切眼作為研究對象,其安裝支架的巷道寬度為7200mm,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①采用綜掘機將巷道施工至5000mm寬,達到寬度后,對巷道頂板及左側幫(即老塘側幫)進行支護。
②巷道右側頂板齊全后,采用綜掘機對右幫(即工作面側幫)進行二次擴刷,擴刷寬度為2200mm,然后進行頂幫支護,使巷道最終達到設計的7200mm寬。
③切眼施工超過5米后,在刷面側中施工一排臨時帶帽單體,單體間距1.6m,單體位置可根據現場調整,以不影響綜掘機施工及最大限度的靠近切眼中為準,并保證單體滯后刷面側迎頭不超過5米。
④切眼施工超過20米后,在切眼中間位置施工兩排單體配合工字鋼挑梁(一梁四柱)進行加強支護,并保證單體和工字鋼梁滯后迎頭不超過20米。
⑤貫通剩余10米期間,巷道處于應力集中區,改為小斷面施工,巷寬為5200mm,待巷道貫通后進行二次擴刷,到達設計要求。
⑥工藝流程為:交接班→質量驗收→割煤、出煤備料 →聯網→超前支護→打頂錨桿→打幫錨→進行下一循環。
⑦作業形式:工作面割煤、出煤、鋪網、聯網、超前臨時支護(鋪鋼帶)、打錨桿流水作業,與運料、釘道平行作業。
3 支護參數的確定
根據17171(1)工作面錨索網巷道經驗數據,采用工程類比法進行該面的錨索網支護設計。17171(1)工作面與該設計工作面位于同一煤層,頂、底板巖性接近,所以選擇17171(1)工作面作為17181(1)工作面支護設計的類比對象是合適的,同時根據安裝需要巷道斷面設計為梯形:(上寬+下寬)×高=(7000+7400)×2800mm,有效斷面為20.2m2。
3.1 一次施工規格及支護要求
①頂板采用無縱筋螺紋預拉力錨桿加4800mm長M5型鋼帶、菱形金屬網聯合支護。鋼帶垂直巷道走向鋪設,每個鋼帶上安裝7根錨桿,錨桿穿過鋼帶上的錨桿孔垂直錨入頂板,右肩窩錨桿與豎直方向夾角20°。錨桿規格為φ22mm×2400mm,間排距為750mm×800mm,采用加長錨固方式,每根錨桿采用一節K2335快速樹脂藥卷和一節Z2360中速樹脂藥卷,頂部錨桿扭矩不低于180Nm。金屬網緊貼頂板鋪設,相鄰兩塊金屬網相互搭接,并用14#鐵絲連網,搭接寬度200mm,搭接處用鋼帶壓茬。菱形金屬網規格為1000×5400mm,采用8#鐵絲編制。頂板每排鋼帶中間布置4根φ22mm×7500mm錨索,錨索有效長度7200mm,中間兩根錨索配合1600mm長T3鋼帶橫向布置,間排距為1200mm×800mm,中線兩側1800mm位置縱向布置一排錨索,并配合2000長T3鋼帶沿巷道走向邁步施工,形成4-4-4布置;每根錨索采用三節Z2360中速樹脂藥卷,預緊力15T。
②17181(1)切眼左側幫(老塘側)采用4根螺紋鋼預拉力錨桿加2000mm長的扁鋼及金屬網支護,扁鋼沿巷道走向鋪設,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扁鋼規格為2000×200×3mm。幫部錨桿規格為φ22mm×2400mm,每根錨桿采用一節K2335快速樹脂藥卷和一節Z2360中速樹脂藥卷,K2335快速樹脂藥卷放入眼底。肩窩處錨桿仰角20°,最下面錨桿俯角20°,幫部錨桿扭矩不低于180Nm。
3.2 二次擴刷施工規格及支護要求
①頂板鋼帶規格為M5鋼帶長2200mm,頂、幫錨桿為Φ22×2400mm等強錨桿,錨索規格為Φ22×7500mm的鋼絞線,頂部金屬網為1000×2600mm的8#金屬網,幫部金屬網為1000×3200mm的10#金屬網。
②刷面頂板支護:錨索+錨桿+M5鋼帶+T3鋼帶+金屬網聯合支護。M5鋼帶垂直切眼走向并與切眼鋼帶錯茬鋪設,刷面鋼帶與切眼鋼帶兩鋼帶頭間距100mm~200mm,每根鋼帶上安裝4根錨桿,錨桿間排距為700×800mm(允許偏差±100mm),采用加長錨固方式。頂部金屬網緊帖頂板鋪設,垂直巷道走向,相鄰兩塊金屬網相互搭接,并用14#鐵絲連網,搭接寬度200mm,搭接處用鋼帶壓茬。刷面側金屬網與切眼內頂網搭接處,使用14#鐵絲連網。頂部錨索按2-2-2方式布置,即每排在刷面巷中兩邊600mm位置各施工一根錨索,并配合1600mm長T3鋼帶使用,錨索間排距為1200×800mm(允許偏差±100mm),錨索角度垂直頂板(允許偏差±2°)。頂板支護必須緊跟迎頭,每根錨索采用三節Z2360中速樹脂藥卷,預緊力15T。
③刷面幫部支護:錨桿+木墊板+金屬網聯合支護。幫部每排采用4根帶木墊板的錨桿加金屬網支護。金屬網緊貼煤幫縱向鋪設,沿巷道走向,相鄰兩塊金屬網相互搭接,搭接處用14#鐵絲連網,搭接寬度200mm,搭接處用帶木墊板的錨桿壓茬。錨桿間排距為800×800mm(允許偏差±100mm)。
3.3 嚴格執行掘兩板、錨兩板、刷兩板的施工方式進行施工,幫部滯后迎頭不超過2m。
3.4 施工技術要求
錨索、錨桿施工必須及時支護,并達到規定的預緊力。錨索安裝48h后,如發現預緊力下降,必須立即在其附近補打合格的錨索。錨索錨固力不應低于150kN(15T)。錨桿、錨索外露長度符合規定要求。嚴禁空頂作業,最大、最小空頂距離不超過作業規程規定。要經常檢查巷道支護質量,發現失效錨桿、錨索、托板變形時必須及時在其附近0.3m范圍內補打合格的錨桿錨索。掘進中如果發現工作面壓力增大,可縮小錨桿間排距,特殊情況采取錨桿、錨索、架棚聯合支護形式等其它措施。
■
17181(1)切眼支護斷面圖
4 總結
①節約巷道支護成本。如切眼設計長度為203m,掘刷一體化施工技術節省支護的錨桿(Φ22×2400mm)約680根,金屬網(如10#鐵絲編制1000×3200mm)約250塊,木墊板需要約680塊,錨固劑需要約1360支,所省費用=680×43+1×3.2×35×250+680×9+1360×4=6.9(萬元),每年按照2個工作面計算,節約的支護費用約為14萬元。
②縮短巷道掘進時間,節約人力資源。導硐方式施工,采用多部鏈板機出貨,出貨能力差,開車人員較多,而一次成巷施工采用皮帶機出貨,出貨能力較高,且僅需1個開車人員;另外,導硐方式施工,在切眼貫通后,需二次調整掘進及出貨系統。從我礦多年采用導硐方式施工切眼可知,從切眼掘進至達到支架安裝要求,平均需要55天,而采用一次成巷施工,只需要45天就可以達到支架安裝的要求,較原來的工期提前10天完工。
③此施工工藝適用于直接頂板為砂質泥巖、砂巖等完整性較好,且地質構造相對簡單的巷道,如8煤、11-2煤等煤層。
參考文獻:
[1]孫振中,崔慶林,王玉玖.綜放工作面切眼施工技術及擴刷方式[J].煤礦開采,2008(02).
[2]李浩平,程崗.綜(放)采切眼施工實踐與探討[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8(05).
[3]郜錦柱,楊耀文,王海龍.綜采預留煤柱及跨采底板巷道變形與動態支護[J].煤炭技術,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