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榮 李杰
【摘要】 目的 總結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方法 回顧性分析32例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的臨床資料。結果 本組32例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手術切口愈合良好,住院期間均未發(fā)生手術并發(fā)癥。結論 加強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圍手術期的護理有利于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 新生兒;先天性唇腭裂;圍手術期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45-01
唇腭裂是頜面部常見的先天畸形,根據(jù)國內(nèi)研究報道,其發(fā)病率約為0.18%[1],其中單側唇腭裂占有較大比例。外科手術是唇腭裂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章正珞主任說過,唇腭裂修復時間為新生兒出生48小時以內(nèi),身體健康,體重符合標準可實施手術。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新生兒唇腭裂患兒32例,術前嚴格對患兒進行全面檢查及評估,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加強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等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收治出生的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32例,男21例,女11例;分娩孕周37周-42周;剖宮產(chǎn)8例,自然分娩23例;單純唇腭裂18例,唇腭混合裂13例;出生1minApger評分≥9分;年齡出生后1小時—24小時,平均4.5小時。體重2500g-4000g,平均3105g。其中左側不完全裂19例,右側不完全裂13例。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32例患兒均在入院后4小時內(nèi)完善輔助檢查后,在全麻下根據(jù)患兒裂隙情況選擇旋轉推進法(Millard)或下三角瓣法(Tennison Randall)行唇腭裂修補術,手術時間最短45分鐘,最長65分鐘,平均55分鐘,平均手術時間60分鐘,術中均未輸血,全麻清醒后回病房進行吸氧、心電監(jiān)護、輸液加抗生素預防感染,加強新生兒的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
1.2.2 護理方法
1.2.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疏導。患兒入院后積極熱情接待新患兒及其家屬。由于患兒先天缺陷,出生對父母是個“心理打擊”,并隨之產(chǎn)生失落、沮喪、焦慮等心理癥狀。唇腭裂畸形越嚴重,打擊綜合征也越嚴重。尤其是患兒母親常產(chǎn)生自卑心理,甚至導致焦慮、恐懼。因此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地向患兒母親及家屬解釋唇腭裂的發(fā)病機制,使其了解唇腭裂的相關知識,認識到唇腭裂容易發(fā)生的自然階段,講解唇腭裂手術序列治療的相關內(nèi)容和注意事項。介紹成功病例,拿出以往出院患兒的術前、術后圖片對比,做好母親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其自卑、焦慮、恐懼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以利產(chǎn)后恢復,主動參與護理活動,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其心理壓力[2]。配合醫(yī)護人員參與患兒的手術治療。②術前必須進行全面查體。特別注意患兒體重與營養(yǎng)情況,并做好全面健康檢查,觀察患兒面部皮膚有無黃疸、濕疹等,檢查口內(nèi)及耳、鼻、喉等部有無炎性疾患,并注意有無上呼吸道感染。若有感染病灶先進行治療,暫緩手術;患兒入院后立即讓家屬開始練習用湯匙或滴管喂食流汁或母乳,以便患兒能在術后適應這種進食方式。③術前洗澡并用肥皂水清洗上下唇及鼻部以保持皮膚清潔,預防感染。根據(jù)患兒情況備血,術中失血可能影響其在術中和術后對于休克和感染的抵抗能力及創(chuàng)口的愈合。術前1小時注射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預防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局部或全身感染。④術前禁食水4h,若患兒因饑餓哭鬧不止,可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劑。⑤術前半小時按醫(yī)囑給予術前用藥。⑥患兒去手術室后,立即進行床單元及病室消毒,備氧氣、吸引器、心電監(jiān)護儀、暖風機,保持室溫不能低于23℃。
術后護理
1.2.2.2 術后護理 ①按全麻術后一般護理。患兒清醒回病房后,立即取去枕仰臥頭偏一側,肩背部墊一軟枕,以利口內(nèi)分泌物流出;氣管插管后接呼吸機輔助呼吸者,備吸痰器置于床旁,及時吸出呼吸道內(nèi)痰液及血性滲出物,以防止嘔吐物、分泌物誤吸引起窒息。②專人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給予低流量吸氧、心電監(jiān)護、輸液加抗生素等治療。嚴密觀察脈搏、呼吸、血氧的變化、切口敷料有無滲血、患兒有無哭鬧、液體滴入是否通暢等。由于小兒的靜脈滴注特點是流速不穩(wěn)定,常受靜脈壓的影響,靜脈壓常隨患兒哭鬧而有大幅度改變,新生兒血量很少,對輸液速度變化代償能力差,幾小時不注意則可導致體液失衡或心力衰竭應用輸液泵是最好的選擇[3]。③新生兒體溫的護理。由于新生兒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極易造成低溫,從而導致循環(huán)代謝的改變。在患兒去手術室后,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溫度27-29度,并使用暖風機開口置于床下患兒雙下肢下方,溫度設置在38度,持續(xù)吹風,維持患兒體溫,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術后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wěn)定在36.5℃左右時,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于36℃或高于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④新生兒睡眠的護理。新生兒大腦皮層興奮性較低,神經(jīng)活動過程弱、容易疲勞,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新生兒一天所需睡眠時間為18-20h[4]。因此要保持病室清潔、安靜、避免光聲刺激,各種操作治療集中進行,動作輕柔。以保證新生兒充足的睡眠。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出生后能存活的新生兒,疼痛神經(jīng)元通路在解剖上已成熟,并且不同來源和類型的疼痛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新生兒對疼痛的感知比嬰兒和成年人更彌漫、強烈和持久[5]。若患者兒刀口疼痛哭鬧影響睡眠者,可根據(jù)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劑。⑤全麻清醒后4小時,可給少量葡萄糖水或母乳,應用滴管或小湯匙喂飼,湯匙不宜過大,不宜使用質(zhì)薄的金屬湯匙。喂食時湯匙置于健側,避免碰觸傷口,防止刀口污染。指導患兒母親及家屬正確的抱兒姿勢。抱患兒時注意將小兒面部朝外朝上,切忌將小孩子面部支撐于父母肩上,以避免手術修復區(qū)碰(擦)傷。⑥術后第一天即可去除唇部創(chuàng)口包扎敷料,任其暴露。每日用碘伏擦拭刀口,保持刀口清潔,如創(chuàng)面表面形成血痂可用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清洗,以防痂下感染。⑦正常愈合切口,可在術后5-7天拆線,口內(nèi)的縫線可稍晚拆除,如在拆線前出現(xiàn)縫線周圍炎,可用抗生素濕敷,必要時提前拆除有感染的縫線,并行清潔換藥和減張固定。⑧觀察新生兒黃疸。生理性黃疸出生后2-3天出現(xiàn),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若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xù)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新出現(xiàn)或生后一周至數(shù)周后才出現(xiàn)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應積極請小兒科會診治療。⑨患兒臍部的護理。新生兒時期,臍帶殘端一般在小兒出生的3-7天之間脫落。恰恰在新生兒住院期間,由于臍部是細菌侵入的主要門戶,如護理不當,細菌繁殖會造成臍部化膿,甚至進入血液引起敗血癥,因此需保持臍部清潔干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后濕到臍部創(chuàng)面。要經(jīng)常檢查包扎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xiàn)滲血,則需要重新結扎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臍帶脫落后臍窩內(nèi)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75%酒精棉簽卷清臍窩,然后蓋上消毒紗布。⑩患兒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有腭裂者告知腭裂修補時間。
2 結 果
本組患兒,手術切口愈合良好,縫線無脫落,無線角炎,術后5-7天拆除縫線。術后患兒上唇唇紅緣對合整齊,兩側頰部協(xié)調(diào),外形美觀,呼吸道通暢,患兒家屬均表示滿意。
3 討 論
回顧唇腭裂修復的歷史,從最為原始的裂隙邊緣切成創(chuàng)面后拉攏縫合,到近現(xiàn)代的三角瓣形的設計,再到現(xiàn)在應用較多的Millard法;從原始的拉攏縫合到現(xiàn)在的功能性修復,歷代多代學者的探索,目前的唇腭裂修復基本上可達到滿意的效果,手術修復時間一般為出生3個月后,我院篩選身體健康,體重符合標準(2500g)的新生兒較早開展唇腭裂修復術,在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觀指導下,對新生兒唇腭裂患兒進行圍手術期護理。一方面要讓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患兒得到親生父母的接納和認可,建立起正常的親子關系,消除其父母的自卑、焦慮、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做好新生兒喂養(yǎng)、體溫、睡眠、臍部等的護理、加強手術后的專科護理,使唇腭裂患兒出生后較早閉合唇部裂隙,將對患兒的影響降到最小,本組32例先天性新生兒唇腭裂經(jīng)過手術、護理手術切口口均I期愈合,無手術并發(fā)癥,效果滿意。
參考文獻
[1] 宋儒耀,柳春明.唇腭裂與腭裂的修復.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7.
[2] 李超男.新生兒家屬的心理特點與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3):80-81.
[3] 丁紅.小兒外科患兒的圍手術期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5):33-34.
[4] 葉永青,黃云麗,黃東明,等.新生兒疼痛對早期神經(jīng)行為影響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3):56-58.
[5] 李神美,韋琴,李小容,等.早產(chǎn)兒不同體位護理對其心肺功能及睡眠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