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硯峰
摘 要:在清代建筑裝飾中,彩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彩畫在建筑物中的天花、柱頭、斗拱等木質部位進行繪畫,作為古代建筑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彩畫不僅對建筑進行了裝飾,還具有抗風雨、避蚊蟲的作用,同時,具有富麗典雅的色彩,因此在彩畫在清代建筑裝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對彩畫的歷史以及發展、彩畫的表現類型等進行闡述,對清代建筑彩畫藝術進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清代建筑;彩畫藝術;裝飾
引 言
清代的建筑、家具等都和明朝的建筑風格有很大區別,清代的建筑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彩畫裝飾是清代建筑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清代建筑彩畫結合了建筑和繪畫兩個重要的元素,給人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本文對建筑彩畫的發展、類型、彩畫與建筑的關系等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和研究,給人呈現出清代建筑彩畫裝飾的特征以及風格。
1 彩畫藝術的歷史與發展
彩畫藝術在建筑中的應用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彩畫藝術,到秦漢時期,建筑彩畫主要是龍紋、云紋以及綿紋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南北朝的時候佛教在中國興起,建筑彩畫藝術中開始出現佛教的因素,產生了寶珠、蓮瓣等圖案。唐朝時期的彩畫藝術繼承了南北朝的彩畫特征,在梁枋上刷紅土,并且在天花彩畫構圖中,出現了“暈”,建筑彩畫藝術又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當代保存下來的很多建筑中都還可以看到建筑彩畫藝術的特征,比如遼寧義縣的奉國寺大殿、山西大同的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中,都可以看出建筑彩畫藝術的影子。唐朝的建筑彩畫藝術對宋代的建筑彩畫也有十分明顯的影響,在宋代的建筑中,按照等級的差別,彩畫可以分為很多中,比如五彩遍裝、青綠裝、碾玉裝等,在構圖方面,更加注重紋樣裝飾,在寫實題材上選用得更少,施工過程中的進度更快。隨著彩畫藝術的發展,明朝時期的彩畫藝術已經比較成熟,逐漸形成了一種規范化的彩畫藝術形式,彩畫藝術也有了十分嚴格的等級劃分。比如明朝的建筑中有明確的規定,親王府第、王城正門、前后殿等,都要用青綠點金來裝飾,廊房要用青黑顏色繪畫,正門一般要涂上紅漆等。清代的建筑彩畫藝術也繼承了明朝建筑彩畫的特征,形成了更為規范的建筑彩畫藝術形式。在清代的建筑中,清代的宮殿、廟宇等建筑中,大多是以青綠冷色為主色調的梁枋彩畫。
2 清代彩畫的表現形式
清代額彩畫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不同的彩畫形式主要是用于不同的建筑中,比如和璽彩畫主要是用在清朝的宮殿、廟宇等建筑中,而旋子彩畫則主要是用在城樓、府第、祠堂等建筑中,蘇式彩畫則主要是用在皇家庭院或者比較高級的住宅中。在繪畫內容方面,這集中彩畫也有一些區別。比如和璽彩畫主要是以龍和鳳為主題進行繪畫的,而旋子彩畫包括的內容更為廣泛,主要有旋花、龍紋等。清代的建筑彩畫藝術,有著十分嚴格的規范,相比于明朝的建筑彩畫而言,和璽彩畫的布局形式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中間的是枋心,左右兩邊的是箍頭,在箍頭和枋心之間,有藻頭。下面就清代建筑中比較常見的彩畫藝術進行闡述。
2.1 和璽彩畫
和璽彩畫在清代的宮殿建筑中是一種常見的彩畫藝術形式,也是宮殿裝飾中級別最高的彩畫。主要包括金龍和璽、金鳳和璽、龍鳳和璽、龍草和璽等幾種形式。金龍和璽主要是用在宮殿中軸上的主殿建筑,而金鳳和璽主要指的是在枋心、藻頭處繪制鳳紋圖樣的一種彩畫,而龍鳳和璽指的是在枋心和藻頭繪制龍鳳圖案的一種方式,代表著龍鳳呈祥的意思,也是我國比較傳統的一種吉祥寓意。這種圖案一般用在皇帝以及妃子的寢宮之中。龍草和璽的繪畫藝術主要是用在皇家敕令建造的寺廟中,在清代的建筑中,比較常見的建龍草和璽圖案,一般都是以轱轆草、西番蓮等為基礎的,同時由于是寺廟建筑,因此吸收了很多佛教藝術的特點,花紋一般是對稱的,可以形成圓環、連環等圖樣,比較生動活潑。
和璽彩畫中一般會用弓形的曲線將箍頭、藻頭分出比較齊整的格子,并且繪制出皮條青線、藻頭青線等圖樣,在梁枋、墊板等位置,則會繪制雙龍的圖樣,在柱頭的位置則會繪畫出坐龍的圖樣。因為龍是我國一種傳統的動物,寓意吉祥美好,因此在清代的和璽彩畫中,龍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元素,用龍來裝飾宮殿、廟宇等,可以給人一種十分莊重、威嚴的感覺,給人一種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覺,我國的傳統意識中,龍代表著權利和象征,因此在清代建筑彩畫中,龍的圖樣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
2.2 旋子彩畫
在清代的建筑彩畫中,旋子彩畫的級別比和璽彩畫要低一級,但是使用的范圍比較廣泛,品種也很多,是清代比較常用的一種彩畫形式,主要用在皇宮、皇家園林、皇宮內外用來祭祀的殿堂、王府等地。旋子指的是在梁枋上藻頭的位置處繪制以切線圓形為主的紋樣的一種彩畫藝術形式。旋子彩畫主要是以漩渦狀的花瓣為主的彩畫,中心是旋眼,旋花有幾種形式,比如一路瓣、二路瓣等。在清代的建筑彩畫分類中,旋子彩畫主要有七種,即金線大點金、煙琢墨、墨線大點金、墨線小點金、雅伍墨等,其中石碾玉彩畫是旋子彩畫中最華貴的一種彩畫形式,旋子彩畫具有華美、不呆板、整齊的特征,剛勁中透露出一種柔和,是清代建筑彩畫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彩畫藝術形式。
2.3 蘇式彩畫
蘇式彩畫主要是從江南水鄉一代發展起來的彩畫藝術形式,流傳到我國北方之后,又稱為一種重要的官式彩畫藝術,這種彩畫藝術主要是用在園林建筑以及住宅中,與前面兩種彩畫藝術相比較而言,主要的差別在枋心部位。在蘇式彩畫中,檁、墊、枋三者一般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主要有三種格式,即海漫式、包袱式、枋心式。蘇式彩畫的內容大多數也與園林有關,主要有山水、花鳥、蟲魚等,其中的人物形象十分活潑生動,一般會選用我國傳統文化中宣傳歷史、倫理道德的故事、傳說等當做蘇式彩畫的內容。比如比較常見的主題故事有《精忠報國》、《竹林七賢》、《大禹治水》等,如果是描繪的山水風景,則大多數都是以江南的風景為主,蘇式彩畫一般都十分秀麗、流暢、構圖的格局以及用料的部位與前面兩種彩畫相比較而言具有一定的區別。
彩畫是清代建筑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國古代的建筑主要是磚木結構,一般是“大廡頂”式樣的風格,我國的工匠對木材的性能的研究和運用已經到了一種十分熟練的境界,工匠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也發明了榫卯結構,使得建筑中的各個部分之間實現了比較嚴密的接合。我國古代的建筑中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因此在世界建筑文化歷史上也有十分顯著的地位。我國的建筑受到哲學的影響比較大,單體的建筑會按照儒家、道教等思想的精髓,形成一種十分和諧的建筑群體,最終給人呈現出一種美麗大方、結構精妙的建筑形式和風格。對亞洲很多國家的建筑也有一些影響。
彩畫藝術是一種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產生、發展起來的藝術形式,反映出我國傳統中的一種等級觀念,確立了一種“父子—君臣”的關系。彩畫藝術作為一種裝飾因素,與我國古代的建筑已經融為一體,尤其是與我國清代的建筑更是有十分完美的結合,這種結合,體現了我國建筑與哲學中的一種中和的態度,將我國古代建筑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
3 結 語
彩畫藝術是清代建筑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形式,常見的彩畫藝術又和璽彩畫、旋子彩畫以及蘇式彩畫。不同的彩畫形式有不同的應用,比如和璽彩畫主要是用于宮殿、廟宇等建筑,而蘇式彩畫主要是用于園林中。對不同的彩畫進行分析,有助于對清代建筑的內涵進行了解。
參考文獻
[1]陳玥晨.清代建筑中彩畫的審美特性[D].揚州大學,2011.
[2]楊春風.建筑彩畫藝術及其色彩的應用[J].建筑學報,1992(10).
[3]常清華.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