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在壓力面前,部分農村美術教師的自卑、職業倦怠、人格異常等職業心理問題越來越明顯。如何走出心理困境?我認為教師本身的自我解救最為關鍵。教師需要塑造自身“彈性人格”,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一身陽光,陽光一生。
關鍵詞:心理健康 農村美術教師 彈性人格
2010年,國家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學專業人士對不同地區的教師進行了心理檢測。結果發現,69%的被檢測教師自卑心態嚴重。另外調查還顯示,31.51%的教師有輕度心理障礙,12.37%的教師有中度心理障礙,21%的教師已構成心理疾病,可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21世紀必須加以關注的社會問題。
一、源起——農村美術教師職業心理現狀
教師從事的是以心靈換心靈的工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是無法培養出健康的學生的,縱然是知識淵博、學富五車,亦不是稱職的好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中學美術教師,我們所要面對的現狀及承受的壓力比其他學科老師更大,更容易滋生負面情緒。我們抱怨,為什么我們面對的這些農村學生對美術知之甚少?我們氣憤,為什么我們的付出得不到認可,算個課時還打折?我們氣餒,為什么我們擺脫不了“小三科”的影子?我們彷徨,我們的明天是否有陽光?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農村美術教師出現了職業自卑、職業倦怠、人格異常等職業心理問題。這不利于美術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不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
二、追根——影響農村美術教師心理問題產生因素
教師頭頂“人類靈魂工程師”、“園丁”、“人梯”等多種光環,享受著桃李滿天下的愉悅,同時也承受著教師職業的疲勞、厭倦、緊張、抑郁、煩躁等負面情緒的困擾。這些情緒日積月累,終將打破教師內心的心理平衡,影響其身心健康。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這樣幾個方面。
1.夾縫生存的美術課
據調查,應國家教委要求,普通高中基本都開設了美術課。但作為選修課程,高中美術一直是學校“弱勢學科”,并且隨時準備無條件為文化課考試讓路。平時,我經常聽到學校領導或其他教師這樣說:“你們美術課上或不上,都無所謂了。”每當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心里真不是滋味,驚訝、憤怒、自卑的感覺,瞬間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了一截。這樣的現象在農村中學是較為常見的,有的學校甚至讓美術老師去做一些教務雜事或者改教其他學科。處于學校教師中這一 “雞肋”角色,美術教師看不到自己的職業價值所在,大部分人都后悔當了一名農村美術教師。
2.美術教學的“單相思”
當一名好的美術教師,實際上并不容易。一節好的美術課就是美術教師綜合素質能力強弱的體現。在一節成功的課上,教師必須是一個好的引領者、組織者、講解員和心理保健醫生。本著不能做到最好,但求更好的信念,我們努力讓自己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出現在學生的面前。比如說制作PPT,從收集資料到整合制作成形,其中涉及相關圖片、視頻、音頻、動作設定等環節的組合,都盡量精益求精。但我們發現,課堂上,有的學生要么不注意聽講,或說話或做小動作,要么帶著語數外作業進了課堂,或者是一個問題提出來卻聽不到積極的回應。我們無法冷靜,沮喪、惱火、泄氣這些情緒一股腦全冒了出來。強烈的挫敗感令我們陷入到美術教學“單相思”的失望之中,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教育熱情驟減,從而變積極為消極。
3.美術教師本身審美偏好
作為美術教師,一般都有一個共性,即欣賞作品時我們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和喜惡偏好。在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就會從自己的審美偏好出發極力肯定自己認可的作品,對自己不喜歡的予以否定或置之不理。長此以往,造成了教師極度偏執的個性,以至于聽不得不同的聲音。教師過分自我的表現實際上將自己逼進了教學的“牛角尖”,這違背了美術新課程的標準要求,不利于教學雙邊關系融洽,滋生了學生的抵觸情緒,催生負面情緒的惡循環。
4.美術教師自我提升及人際關系緊張
教師職稱評定的高要求與美術學科的弱勢不得志讓美術教師同樣陷入到焦慮、煩躁之中。憂的是美術教學實績無法像文化課那樣展現,煩的是大小榮譽與副科教師無緣,愁的是底氣不足咋辦呢?另外,有些教師過于保守和自私,害怕別人竊取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愿與同事共享教學資源;有的教師對于別人取得的成績則滿懷嫉妒,惡意中傷。糟糕的人際關系成為了教師心理問題的又一個爆發點。
可以說,滿負荷運行的農村美術教師頭頂陰霾,孤獨地踩在了蹺蹺板的低端,消極且悲觀。
三、措施——農村美術教師職業心理陽光策略
我們如何才能走出心理困境?作為美術教師自尊、自強、自信的強大后盾,社會的理解、學校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但我認為教師本身的自我解救是最為關鍵的,我們需要塑造自身“彈性人格”,消除各種因素造成的負面情緒,以樂觀的態度讓自己走出心理陰霾,走進陽光。
1.樹立職業自信心,努力形成自己的職業特長
美術教師肩負著對學生審美素質、審美情操的教育大任,美育是其他教育無法替代的教育。因此,我們要絕對自信,“任爾東西胡謅風,我自陽光在心中”。我們同樣從事著太陽底下光輝的事業,且我們有優越于其他教師的職業特長。
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學生愛上美術課。擅長表達的,做到教學語言幽默風趣,緊跟時代“接地氣”,拉近師生距離,使教學過程親和化;擅長繪畫的,緊抓學生的獵奇心理,帶上自己的作品或者適時來個現場板演,用實力征服學生,使他們自動跟上教學節奏;擅長電腦的,不防把PPT做得精美一點,環節設置科學合理,打造不同的視聽世界,以此吸引住學生的眼球。總之,我們要形成自身職業風格,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2.追求職業成就感,把美術教學當作創造性的工作來做
既然選擇了做一名美術教師,那么我們就應該做到愛崗敬業。誠然,美術課是“弱勢”學科,但我們同樣可以做出漂亮的文章。只要功夫深,鐵棒能成針。我們要自強進取,勇于作為,給自己創造加分的機會,做學生喜愛的老師,讓我們在悅納自我的同時啟動職業幸福按鈕。
我們可以把美術教學當作創造性的工作來做。(1)準備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查閱書籍和電腦多渠道收集資料;備課時,注意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2)新課階段,努力創設多種情境,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去學。(3)反饋階段,到學生中聆聽真實的聲音,做到每天不一樣的精彩。調查證明,在我們羨慕別人的時候,其他學科的老師也是以一種欣賞的眼光看待我們的視聽課堂。當我們的教學生活越發充實的時候,心境自然就敞亮了。
3.補充自身正能量,積極參與各種類型的學習活動
處于農村中學,各種信息的獲得相對要遲緩一點,尤其是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新課程改革知識日新月異,我們自以為擁有的一桶水,實際上早已所剩不多。只有與時俱進,方能不掉隊。
工作之余,教師應該積極參加繼續教育,開闊自身眼界;認真研讀相關美術教學理論,努力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探究新的教學方法,達成新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站得高了,才能視野開闊,教學工作的開展才能游刃有余,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挫折和焦慮,才能讓自己內心強大,心境平和而淡定。
4.調控自身負情緒,健身與健心同步走
美國心理學家海姆`·基諾特博士說:“我個人的情緒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氣氛,我可以成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帶給他們羞辱或者開心,也可以帶給他們傷害或者拯救。”可見,教師要養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不能讓消極情緒影響教學。
我們在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要及時且合理宣泄、轉移或釋放。比如說和朋友去打打球、跑跑步、逛逛街、談談心或者找個地方縱情高歌。合理的心理保健措施,能夠讓自己保持愉快、開朗的心境。當我們以一種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時候,就會發現陽光的存在,即使面對困難和挫折,亦能坦然面對、勇于拼搏。我們常勤于健身,忽略健心,殊不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需要經常為自己煲一煲心靈的雞湯。
5.確立“歸零”思想,低起點養成高境界
教師職業倦怠已經成為農村美術教師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克服這個問題,需要教師確立“歸零”思想。我們知道“吐故納新”、“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就像裝滿水的杯子,只有倒空了才能再次被裝滿。
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可以把“歸零”思想作為一個好的習慣延續下來,把每一天作為一個全新的零起點,摒棄往日的優秀或不愉快,抱著學習的心態主動創造、接受新的挑戰,從而超越自我。昨天,某個教學環節有脫鉤現象,今天重新規劃;昨天,教學情緒低落,今天絕不將情緒帶到課堂;昨天,畫完一幅滿意的畫,今天再接再厲。通過“沉淀→倒空→歸零→裝滿→沉淀”這一認知過程的反復積淀,一段時間以后,我們會發現自己走得更踏實,心態更成熟,生活更美好了。
四、感悟——做一個陽光型的農村美術教師
所羅門教授曾說:“在個體的人格發展方面,教師的影響僅次于父母。一個孩子如果擁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愛,又得到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教導,那應該是無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邊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護,又不幸地受到情緒不穩教師的無端困擾,必將造成許多身心發展的問題。”一個人的快樂可以放大成為幾十個人的快樂,一個人的痛苦同樣可以造就幾十個人的痛苦。教育的宗旨是快樂的創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教育快樂的前提條件。讓我們正視生活,啟動幸福按鈕,做一個陽光型的農村美術教師,樂觀處事,陽光一身,一生陽光。
參考文獻:
[1] 周德義,王嘉德,王榮德.師德修養與教師專業成長[M].北京:龍門書局,2006
作者簡介:
吳寶蓮,江蘇省江安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