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蕊 林秀梅 趙榮榮
摘要: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國家和企業關注的焦點。本文從生態化技術創新的內涵出發,對生態化技術創新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生態化技術創新的實質。
關鍵詞:生態化技術創新過程模型
1 生態化技術創新的內涵
生態化技術創新也稱作技術創新生態化,這是在發展循環經濟條件下的一個概念。在這個概念中,人、社會和自然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共同構成生態的系統結構,經濟、人口、資源、環境都是這個大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生態化技術創新就是以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為前提,把技術創新對現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能源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置于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的交換過程中,使得技術創新促進整個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生態化技術創新的目標就是達到人、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生態化技術創新是指從自然和社會的統一體出發,運用生態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原理與方法,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通過生態化技術創新達到在保證經濟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又可以達到自然生態平衡和社會生態和諧的一種生態經濟行為。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生態化技術創新要求作為實現生態化技術創新主體之一的企業,要從自然和社會的統一體出發,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融入生態的觀念,以“生態化”的觀念指導企業的管理行為,使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實現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2 生態化技術創新過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生態化技術創新過程并不是一個封閉的自循環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地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循環的過程。循環經濟背景下生態化技術創新過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的體現是生態化技術創新的各個環節與生態環境的物質能量循環。
2.1 生產制造與生態環境 在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貫徹清潔生產的理念,即盡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有害的原材料,保證中間產品的無害無毒;盡量減少或者消除生產過程中的各種危險性因素,比如高溫、高壓、低溫、低壓、易燃易爆等;采用少廢甚至是無廢的生產工藝等等。
2.2 銷售與生態環境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采用生態營銷的觀念,關注如何使市場能更加顧及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生態的營銷觀念與傳統的營銷觀念最顯著的區別是前者在注重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三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生態環境利益。企業在進行生態營銷管理時,企業的廣告活動、分銷活動、售后服務等都要兼顧社會的利益,營銷不應該只是利用消費者的弱點,比如企業說服消費者吸某一個牌子的香煙,或者使用某一個品牌的化妝品,這都有可能對社會的生態取向有不利的影響。
2.3 消費與生態環境 消費環節主要是對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要求,提倡對消費品的殘余物、包裝物等進行循環利用,使他們重新進入生產過程中。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葡萄糖酸鈣口服液,以前我們喝完以后都是把瓶子直接當做垃圾扔掉,現在廠方提出“讓藍瓶回家”的活動,回收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的包裝瓶,這些藍瓶經過適當處理就可以再次進入到生產過程中。還有一個對消費者的要求,盡量不要使用污染、危害生態環境的消費品。比如減少對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洗漱用品的消費。尤其是在我們國家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力量,如果每個消費者都能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 生態化技術創新的實質與要求
生態化技術創新過程的實質是將生態理念融入到創新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將創新的整個過程全部生態化。生態化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模式,是使企業能在充分贏利、保持競爭力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手段。生態化技術創新從產品的設計就開始考慮資源的獲取與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對產品進行生態設計,在原材料選擇上盡可能選用可再生的、無公害、低能耗、低污染,并且易于回收、能夠再利用、或容易被降解的材料,尤其是能源盡可能使用比如太陽能、電能、風能等無污染和少污染的能源;生產過程中采用綠色工藝、實施清潔生產,使排污量達到最小化;最后到產品的壽命終結,再對產品的零部件循環利用或進一步加工處理、廢棄物進行降解,使原本已經沒用的東西再次進入到生產過程中。
生態化技術創新要求技術創新朝著生態化方向開展,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經濟、社會、環境、生態的可持續和和諧發展。首先這就要求技術創新主體和公眾樹立科技倫理觀和科學發展觀,以指導其技術創新實踐。其次,要不斷建立健全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規,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再次,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生態化產學研服務體系可以由政府牽頭,提供資金和相關政策支持,構建技術創新的孵化平臺。
參考文獻:
[1]黃玉源,鐘曉青.生態經濟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2]胡剛健.熊彼特創新理論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J].當代經濟,2007(6).
[3]黃勁松.基于循環經濟的生態化技術創新[J].綠色經濟,2009(2).
[4]姜劍.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技術創新生態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5]李建珊.循環經濟的哲學思考[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6]李文亭.中小企業內部生態化發展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