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梅西和C羅都是足球世界里兩種氣質的代表。梅西內斂低調,C羅張揚桀驁;梅西彰顯忘我,C羅彰顯自我;梅西是忠誠典范,矢志效力巴塞羅那,C羅是金錢化身,以8000萬英鎊轉會費改換東家……梅西被不少媒體樹立為足壇的正面榜樣,C羅則總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下。2008年拿到歐洲金球獎和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先生“雙料先生”后,C羅在頭三屆國際足聯金球獎評選中都被梅西壓制,甚至他所效力的皇馬,也總被梅西的巴薩超過一頭。“絕代雙驕”的戲碼,總以C羅“千年老二”為結局。
對于強者而言,第100次被擊倒后,也要第101次站起。或許正是因為長期被梅西壓制,C羅對第一的追逐才更加熱烈。他職業生涯的近幾年,目標都是:請叫我第一名。
C羅當然有巨大的自我。魯尼曾嘲諷他“每次路過鏡子,都要對鏡子里的自己贊不絕口”,他自己也說過“(對手球迷噓我)可能是因為我很帥,又有錢,并且是一位偉大的球員,他們嫉妒我”,頭上抹大量發膠,渾身上下都是名牌,精心包裝的時尚先生形象,就是他這種自我的寫照。這與C羅的童年經歷有關,他出身窮鄉僻壤,家境貧寒外加父母離異,小時候性格內向甚至孤僻。為此他矢志顛覆自我命運——直到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地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成為人上之人,C羅才終于享受到了這種自我。
C羅曾在國際足聯金球獎評選中表態“如果可以,我會投票給自己”,“這既是自信的體現,也是我實事求是性格的體現。或許有人因此說我自命不凡,那我也樂于接受。因為在我們葡萄牙有一句老話,那就是過分謙虛也是一種虛偽。”他當然可以這么自我,因為他總能奉獻2013-14賽季這樣的巔峰表現。
安切洛蒂接替穆里尼奧、貝爾以上億歐元身價來投,去年夏天的這兩樁變動,直接促成了皇馬的劇變。安切洛蒂彌合了“魔力鳥”時代的更衣室裂痕,也讓與穆帥不睦的C羅重新安定了下來;貝爾的身價雖然讓C羅有些不快,但兩人的“兩億齊飛”,以及與本澤馬組成的BBC三叉戟,重組了皇馬的進攻體系,也引領球隊成績一路上揚。
不管如何變化,C羅都是皇馬戰術的核心,聯賽30場進31球、歐冠10場進16球(超越梅西和阿爾塔菲尼的14球紀錄,成為歐冠單賽季進球第一人)、各項賽事46場進50球(成為西班牙足球史上第一位連續4個賽季進球50+的球員)的效率,無限接近于其史上最高效賽季(2011-12賽季,55場60球),這就是他給出的完美答卷。而與此同時皇馬拿下國王杯、歐洲冠軍杯,在西甲爭冠中殺到最后時刻才希望破滅,就是“C羅強,皇馬強”效應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俱樂部表現,外加幾乎以一己之力幫助葡萄牙國家隊通過世界杯預選賽附加賽考驗,拿到巴西世界杯門票,C羅得到了來自國際足聯金球獎的褒獎。雖然這次金球獎評選因為國際足聯更改投票截止日期、C羅一年無冠等因素,產生了不小的爭議,但C羅拿獎仍可謂實至名歸。他重新擊敗梅西加冕,也證明了自己的付出終于得償所愿。
C羅很自我,C羅更加忘我。他給人留下了喜歡落淚的印象,捧起個人第二座金球時喜極而泣,國家隊失利時難忍熱淚。但抵達人生巔峰時落淚是因為付出終于得到了回報,比賽失利落淚是因為無法帶領球隊更進一步。因此淚水從不意味著他的軟弱,只意味著他的堅強。
為了自己的球隊,C羅寧愿帶傷上陣。賽季收官階段,C羅連續遭遇小傷停,但他多次不顧隊醫建議,帶傷上場,甚至放出了“出不出場,最后還得由我來決定”的豪言,儼然凌越于安切洛蒂之上。這一斗犬氣質,或許應該歸結于亦師亦父的弗格森的教導。
有如此超群的戰神,難怪皇馬名宿布特拉格諾表示:在皇馬,C羅的歷史地位僅次于迪斯蒂法諾。當然,和不愿在梅西之下做足壇第二人一樣,C羅也不會愿意當迪斯蒂法諾之下的皇馬第二人,于他而言,隊史第十座歐冠是本賽季的終極冠冕,而他在皇馬的未來只有天空才是極限。同理,在葡萄牙國家隊,C羅的目標也是超越今年1月5日仙逝的尤西比奧。
在個人榮譽方面,C羅已經超越了尤西比奧和菲戈兩代人杰,成為史上首位兩奪金球的葡萄牙球員。國家隊出場次數僅次于菲戈,進球數(49球)更是隊史第一人(尤西比奧為41球)。但在集體榮譽方面,C羅還差“黑豹”一點。C羅在葡萄牙隊共計出戰5屆大賽,歐洲杯最佳成績是2004年在本土的亞軍,世界杯最佳成績是2006年的第4名,而且這兩屆大賽他都不是球隊絕對的主角;2008年歐洲杯后接過隊長袖標,葡萄牙隊的成績卻隨著“黃金一代”的退出每況愈下;直到2012年歐洲杯殺進四強才有所恢復。而尤西比奧將葡萄牙隊帶到了歐洲強隊的級別,1966年世界杯季軍的成績甚至“黃金一代”也無法企及。不過若能在巴西世界杯上至少進入4強,C羅就將成為無可爭議的葡國足球第一人。
他當然有能力帶領球隊取得這樣的成績,世預賽附加賽對瑞典次回合的表現,就是明證——C羅當時用一個帽子戲法力挽狂瀾,葡萄牙兩回合4球均由他打進。他當然更有動力在世界杯上有所成就,因為C羅已經29歲了,甚至已經是第二次入選金足獎(性質為終身成就獎)評選名單,下屆世界杯他就將33歲,因此巴西之旅于他而言時不我待。追逐第一,哪能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