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建筑規模在不斷地擴大,人們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說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對于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本文主要根據實例闡述了建筑工程主體結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建筑;混凝土;施工;澆筑;泵送;質量
引 言
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部分就是混凝土施工。相對于建筑其他施工技術,混凝土施工技術具有比較大的復雜性,并且也要求比較高的施工技術水平。因而,必須加強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保證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發揮有效的作用,滿足質量要求。
1 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為單棟建筑,地下三層,地上三十層。總建筑面積為49436m2,地下面積為14660m2。主體結構采用框支剪力墻結構體系,基礎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梁板式筏形基礎。本工程為單棟建筑,地下一至四層平時為地下停車庫(含機械停車、普通停車)、電氣用房、設備用房等,戰時為人防工程;地上首層為職工食堂、配套廚房、活動中心入口、住宅門廳等輔助服務用房;地上二層為健身、多功能廳等活動中心;三層為游泳池和部分住宅;四層至三十層為職工住宅。該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50、C40、C35、C30。地下室底板及外圍剪力墻為P8抗滲混凝土。
2 混凝土施工要點
2.1 混凝土要求
本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是由混凝土攪拌站進行供應的,并且對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計量必須要保證其準確性。并由實驗室對材料做見證試驗、常規試驗,重點對混凝土的質量進行監控,以確保工程質量。混凝土坍落度根據申請的要求,由攪拌站根據季節、氣溫、運輸路徑等條件試配確定,同時滿足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時混凝土坍落度的要求;水灰比控制在0.45,砂率控制在38~45%,初凝時間根據具體要求確定。對防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品種的混凝土同時使用時,應專車專供,并在罐車前擋風玻璃上貼上標識,以防出現差錯。
2.2 混凝土的泵送
2.2.1 混凝土泵送要點
在工程混凝土泵送中,必須要做好及時、迅速,對泵送的順利進行保證。對混凝土泵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并有上崗證;混凝土泵啟動后,應先泵送適量的水,以濕潤混凝土泵的料斗。輸送管內壁經泵水檢查,確認輸送管無異物后,在混凝土澆筑前先泵送同混凝土強度等級的減石子砂漿;開始泵送時,混凝土泵應處于慢速、勻速并隨時可反泵的狀態。正常泵送時,泵送要連續進行,盡量不停頓。遇有運轉不正常的情況可放慢泵送速度,保持連續泵送。不得已停泵時,料斗中應保持足夠的混凝土;混凝土泵送過程中,要定時檢查活塞沖程,不使其超過允許的最大沖程,同時還應注意,料斗內的混凝土量應保持混凝土面不低于上口20cm;混凝土泵送結束時,應及時清理混凝土泵和輸送管。
在對混凝土泵送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的長輸管大于3m時,應按照前述要求預先用水和水泥砂漿進行濕潤和潤滑管道內壁。混凝土泵送中,不得把拆下的輸送管內的混凝土落在未澆筑的地方。泵送過程中被廢棄的混凝土和泵送終止時多余的混凝土,應按預先確定的處理方法和場所,及時進行妥善處理。夏季高溫天氣泵送時,對暴露于陽光下的泵管,要加蓋麻袋并經常澆水濕潤,以防泵管過熱,引起脫水,堵塞泵管。泵送開始時的速度要先慢后快,然后逐步加速;同時,觀察混凝土泵的壓力和各系統的工作情況,待各系統運轉順利后,再按正常速度泵送。如泵送當中出現故障,導致泵送中斷,應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清管措施,防止混凝土堵塞泵管。
2.2.2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在對混凝土的可泵性控制中,可以采用壓力泌水試驗結合施工經驗的方法進行。通常10s的相對壓力泌水率S10不宜超過40%;混凝土入泵時的坍落度及其誤差應符合下表1的規定:
2.3 混凝土拌制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其質量控制主要在混凝土供貨合同和現場混凝土質量檢查。供貨合同內容應從技術和質量方面寫出具體要求:混凝土強度等級、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坍落度、性能要求(如抗滲、緩凝等)、要求使用的水泥品種、砂、石產地、級配選擇,外加劑和摻和料的品種,摻量、摻入方式等。
2.4 混凝土運輸
本工程主要采用混凝土罐車對混凝土進行運輸,保證罐車轉動的緩慢,避免混凝土出現分層以及離析的現象,使得混凝土能夠滿足坍落度的要求,控制初凝時間。混凝土車到達施工現場時,要按照連續澆筑單位時間需要用混凝土量,按照交通路線和運距,結合現場實際條件,確定運輸罐車配備數量,重點加強聯系和調度工作。工地指派專人負責對商品混凝土檢查驗收和按發貨小票欄目簽認。
2.5 混凝土澆筑振搗的控制措施
每個作業面分前、中、后三排振搗混凝土,在出料口、坡角、坡中各配備一臺振搗器,邊澆筑邊成型,標高、厚度采用按澆筑坡度的斜面情況支設鋼筋棍控制。本工程混凝土全部使用插入式振搗棒,在振搗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快插慢拔”,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中5cm左右,對兩層之間的暗縫進行消除,每一插點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一般為20~30s,避免過振或漏振,一般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起灰漿為準,振搗器插點要均勻排列,每次移動距離不得大于0.5m;振搗時注意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不得小于150mm,并避免碰撞鋼筋、模板、預埋件;鋼筋工值班經常檢查鋼筋位置,如有位移,必須立即進行調正。模板工最少2人值班,經常檢查支撐系統,及模板是否有松動,并隨時進行加固。
2.6 混凝土的養護控制措施
按照進度計劃要求,混凝土的澆筑正處于高溫施工季節,因此由專人負責澆水養護,墻柱混凝土拆模后,直接采用掛麻袋或塑料薄膜嚴密覆蓋養護,養護時間不得少于14d。樓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采用塑料薄膜覆蓋,同時及時澆水,確保樓面混凝土面濕潤,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3 混凝土質量通病控制措施
3.1 麻 面
3.1.1 產生的原因
麻面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模板的表面粗糙或者表面粘上水泥等雜物,沒有對模板的表面進行及時的清理。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模板拼縫不嚴密,局部漏漿。模板隔離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點。
3.1.2 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縫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包裝膠帶紙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并用木錘敲打模板外側使氣泡排出為止。
3.1.3 處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澆水充分濕潤后,將麻面抹平壓光。
3.2 混凝土內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夾層
3.2.1 產生原因
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就灌注混凝土。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凈。混凝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簡、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地振搗。
3.2.2 防治的措施
認真按施工驗收規范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0~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以利結合良好,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3.2.3 處理方法
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3.3 缺棱掉角
3.3.1 產生的原因
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
3.3.2 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mm2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3.3.3 處理方法
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補齊整,或支模用比原來高一級的混凝土搗實補好,認真養護。
4 結 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質量對于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混凝土施工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必須加強各個工序的施工,采取有效的質量控制手段預防混凝土質量通病的發生,保證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春雨.廣宏.關于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問題的成因與防治研究[J].華章.2011年32期.12~13.
[2]趙人越.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淺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年17期.56~57.
[3]劉惠文.分析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的控制方法[J].建材與裝飾(中旬刊).2007年10期.34~35.
[4]姜艷.高層建筑施工混凝土泵送質量控制的幾種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12期.89~90.
作者簡介:周斌(1963-),大專,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施工與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