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拉力賽早已駕輕就熟的塞巴斯蒂安·勒布,這項賽事已經失去了魅力,如今40歲的他斗志滿滿地開始了新的冒險。去年勒布為了雪鐵龍C-elysee賽車的第一次試車,放棄了寶貴的夏季假期。當他的哥們們還在大睡懶覺時,勒布已經在賽道上飛馳多圈了。“拉力賽不管試車多少公里,對我都毫無裨益。但WTCC不一樣,駕駛C-elysee,每一圈都感覺不同,因為我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我要明白賽車如何校準,變得更加穩定,研究行駛路線。”在阿布扎比試車時,需要在賽道上安放一個圓錐以幫助他在直道的末尾找到最完美的路線。而且勒布的工作還不只是在賽道上:“每堂訓練課我都要付出很多,遠比拉力賽要辛苦,因為房車的比賽線路需要分析很多細節,對駕駛技術的要求更精細。”
雖然在最初的比賽中,勒布忠實的副駕駛丹尼爾·埃萊納跟他一起參加了馬拉喀什站的比賽,但最終勒布還是要獨自應付全新的雪鐵龍C-elysee賽車。“如果我在比賽中離不開副駕駛,那最好還是趕緊換項目吧。”勒布笑道,“為了更好地了解賽道,我會去YouTube看比賽視頻。我們還在雪鐵龍的工廠裝了模擬器。我還去了阿根廷試車,因為我并不了解那里的賽道。”
雖然從拉力賽到房車賽,勒布駕駛的始終是雪鐵龍賽車,但他卻幾乎要從頭學起。房車都是前驅車,在每一個轉彎處都需要超高的精度,這與拉力賽中開著四驅車大大咧咧地在陸地上漂移大相徑庭。“我要改變自己習慣的即興駕駛方式,學會適應系統的、重復的駕駛風格。前驅車在轉彎入口加速時,很容易失去平衡,我要盡量控制賽車,避免翻車。這么早就保持賽車平穩,并不是我的風格。有時一個彎道我要開8次,才會明白如果換種方式,才會改善表現。”勒布說。“在最初試車時,他遇到了很多麻煩,犯了很多錯誤,表現得不如其他隊友穩定。”雪鐵龍車隊的工程師塞德里克·馬曾克說道,“但隨著練習的增多,他現在已經達到了隊友的水準。這真瘋狂,我們叫他‘機器,因為他做的所有事情最終都會成功。”
勒布之所以適應得如此之快,也要歸功于他的隊友們,阿根廷人何塞·洛佩斯和法國人伊萬·穆勒都是房車專家。前者去年在阿根廷參賽超過40場,后者是四屆WTCC世界冠軍。勒布可以從他們的駕駛方式上學到很多“,當你是個菜鳥時,身邊就有兩個身經百戰的隊友,這是件幸運的事,他們讓我受益良多。不僅讓我知道自己損失了多少時間,還能讓我明白在哪,為什么損失了時間。因為你比他們晚了10米踩剎車,因為你在轉彎時速度比他們慢了4公里/小時,因為你太早進入跑道里圈界線等等。要想取得進步,這些經驗非常寶貴。看了穆勒的比賽,我明白了要像個瘋子一樣在最后時刻踩剎車,而我以前的方式并不正確。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新的駕駛方式逐漸變成了我的本能。在賽車調試方面也一樣,我想如果我對一件事存有疑慮,最好的辦法或許是跟著那些有經驗的人學學。”
勒布的賽道賽車經驗僅限于2013年他駕駛麥克拉倫賽車參加的FIA GT大獎賽(獲得了第4名)和幾場保時捷的賽事。“這些經驗讓我今年在轉戰WTCC比賽時有了些頭緒,知道了發車的規則和賽車的安全性能,在此之前我對賽道賽車一無所知。但發車對我來說始終很難,有時就是一場屠殺!每個人都試圖占有一席之地,有時不顧一切。我不知道這東西能不能學得來,但經驗肯定會起作用。像穆勒這樣的車手總能找到最好的位置。”但在馬拉喀什,穆勒成了撞車的受害者,而勒布則幸運地獲得了第二回合比賽的勝利。“他總是很冷靜,從不會生氣。”馬曾克說,“正是這樣的態度讓他避免了穆勒式的撞車。他總有些別人沒有的東西。你可以說這是運氣,但勒布總是會主動尋找運氣,對此我從不感到吃驚。要想避免撞車,需要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就是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