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艷娟
美國電視劇《美眉校探》自2004年首播以來,一直廣受歡迎。10年來,其女主角克里斯汀·貝爾(下文稱貝爾)一直想把它翻拍成電影,卻苦于沒有足夠的資金。貝爾說:“多年以來,演員、粉絲以及制作人們都想把這部老電視劇拍成電影,但我們就是沒有錢。”抱著試一試的心理,2012年,貝爾將自己的融資設想放到了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為了得到捐款,她承諾將給投資人一些獎勵,如一部價值35美元的電影拷貝、她本人的一段價值600美元的視頻信息,等等。籌資的結果超出了貝爾的預期,她本打算募集200萬美元,卻從9萬個支持者那里募到了570萬美元!
“我沒有見過佩里,但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向他表達我的感謝。”貝爾說。她口中的佩里,就是Kickstarter的創始人之一佩里·陳(下文稱佩里)。
突破創意事業的壁壘
Kickstarter是一個創意方案的眾籌網站平臺,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眾籌網站。眾籌,顧名思義是面對公眾集資,讓有想法卻沒有資金的人將自己的創意發布出來,每個網友都能向他投資。人們都想知道佩里如何想到這個有趣的創意,其實,它來自于佩里的真實經歷。
從美國杜蘭大學畢業后,佩里一直沒有正式工作,靠做音樂、炒股、當老師、開畫展為生。2001年下半年,佩里想在新奧爾良爵士音樂節上開一場音樂會,卻發現沒錢請幫手。“盡管我認為音樂會能帶來巨大收入,但無法與參演人的經紀人達成一致,他們開價太高了,最后音樂會沒有辦成。”
這次失敗讓他非常失落。佩里說:“一直以來,錢就是創意事業面前的一個壁壘。我們腦海里常會忽然浮現出一些不錯的創意,但除非你有個富爸爸,否則不太有機會把它們變成現實。”
那之后,佩里開始琢磨:“如果人們能事先在網上買票付款,湊到足夠的錢,音樂會不就能舉行了嗎?”2005年,佩里遇到了搖滾評論作者揚西·斯特里克勒,兩人決定把佩里的想法付諸實施。
有一天,斯特里克勒買了個白色書寫板,佩里就在上面畫出了Kickstarter網站的雛形。它的運作方式非常簡單:有點子的人在通過網站審核后,將自己的創意介紹和需要融資的數目放到網站上,任何人都可以瀏覽這些項目,并向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提供指定數目的資金。一旦捐款額達到預設的數目,交易就算達成,受捐者需要履行承諾,以實物或服務的方式回報給出資者。同時,網站收取5%的傭金。如果項目失敗,資金要返還給出資者。風險由出資者自己承擔。
兩人為他們的創意感到高興,但當他們向其他人談起Kickstarter 時,遭到的卻是冷眼。“有創造力的朋友們能理解 Kickstarter,商人卻不看好,這一事實讓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2007年,佩里認識了設計師查爾斯·阿德勒,三人一拍即合,開始夜以繼日地籌備Kickstarter的上線。2009年4月28日16時30分,Kickstarter 正式上線。第二天,就有陌生人在網站上發起項目,第三天首個項目就籌資成功了。為了慶祝這個小小的勝利,佩里和初創團隊的成員齊聚紐約,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前拍了一張略顯尷尬的合影。
從藝術活動到手機軟件
最開始,佩里只想為藝術類的創意活動提供融資渠道。“Kickstarter的起源不是要造福社會。它僅僅是來源于一種感覺:創意人士需要用這樣的服務來為他們的項目籌集資金。”佩里回憶說。
但佩里很快發現,不止是藝術類的創意活動需要融資,想要在Kickstarter上融資的項目五花八門,一些知名的設計師和公司也開始在這個平臺上發布項目。2012年,Kickstarter上線了一款 iPhone 手機底座,希望募集 7.5萬美元,結果竟達到 146萬美元。此后,一些游戲軟件也來Kickstarter上募資,同樣廣受歡迎,最成功的一款游戲獲得了165萬美元的融資。
如今,每天都有超過兩萬個項目在 Kickstarter 上競爭。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每個項目比拼的不僅僅是想法,還包括產品背后的故事。為了讓融資人更好地展現自己的創意,Kickstarter 允許他們利用視頻說出自己故事,同時利用項目獎勵激起人們捐款的愿望。
迄今為止,Kickstarter上融資金額最高的是一款名為Pebble的智能手表項目,它就是靠故事打動了投資者。2009年,美國人艾瑞克去荷蘭進行了一次自行車旅行。他發現,騎車過程中他需要不斷從口袋里掏出手機看來電和短信。“為什么我不能通過一塊手表來顯示手機里的信息呢?”艾瑞克問自己。回到加拿大后,他就開始研制這款產品。2011年,第一代Pebble手表面世,它外觀酷炫,薄如紙張,能和iPhone、Android手機分享信息。艾瑞克拿著首期制作的1500只手表成功募集到了37.5萬美元的天使投資。然而好景不長,風投公司后來因為覺得該產品太小眾而全部撤出,Pebble孤立無援。艾瑞克轉而求助于Kickstarter,希望能夠獲得10萬美元的捐助。“那個數字是我們估計的。”艾瑞克說,“事實證明是錯的,我們很高興它是錯的。”Pebble上線不足半個月,就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Kickstarter也分得了50萬美元傭金。
想要創建個人事業
靠著吸引人的項目和新穎的融資模式,Kickstarter 很快就實現了盈利,并聲名鵲起。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其評為當年最佳發明之一;2011年,《時代》周刊又授予其年度最佳網站稱號。全球迅速蔓延起眾籌熱潮,各國出現了大批Kickstarter的模仿者,中國也在兩年時間內涌現出如點名時間、追夢網等十多家眾籌網站。佩里本人也獲得了認可,2012年,他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2013年他又入選《時代》周刊知名的“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榜單。
2013年10月30日,Kickstarter 在博客上宣布:成立至今,公司已獲得近500萬人支持,籌款總額近10億美元。第二天,佩里宣布,將在2014年1月1日卸任Kickstarter CEO,轉為公司主席。他說,這能讓他有更多時間去追逐個人創意事業。“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讓我們走上全新的道路……我個人也在尋求一個能吸引眾籌的項目。”
佩里沒有透露他的創業項目是什么,但熟悉他的人認為這是“佩里的經典做法”。一直以來,Kickstarter在佩里的帶領下總是那么特立獨行,也許他本人的項目能夠實現Kickstarter募款金額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