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卉蘅
[摘 要]現如今,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很多的國家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的溝通是必不可少。因此,一部分國家開設了學習漢語的課程。另外,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的文化也逐步的登上了國際的舞臺,這使得很多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語言作為其中的一個部分,必然就成為了學習的對象。但是,在初學漢語時就開始用漢語來進行交流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有了媒介語的出現,而英語是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而存在的,本文就以英語作為媒介語來分析它在國際漢語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英語;媒介語;國際漢語教育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5 — 0117 — 02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的執行以及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漢語的學習也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熱潮。對于初學漢語的學習者來說,媒介語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作為媒介語存在于國際漢語的教學中是最適合的,并且占據著重要的作用。
一、國際漢語教育的發展
國際漢語教育是針對那些以其他語言作為母語的國家所進行的漢語教學,它可以說是一門外語教學,一種第二語言學習的教學。國際漢語教育從開始出現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很多發展和變遷。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漢語教學的教學方法受到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對于初學者是通過翻譯講解語音和語法等知識點。到了60年代,開始強調以練習為主,主要是培養學習者的語言使用技能。在70年代,西方教學的理論對國際漢語教學方法產生了影響,開始了以分析句型為主的教學方式。到了80年代,我國開始不斷的總結自身的經驗和借鑒其他外語教學方法的成功經驗,有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案,是以培養學習者的交際能力為目的,引導學習者正確處理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加強文化內容的教學。
另外,在后來的國際漢語教學中,教授者開始根據不同的學習者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以及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習者為主的開始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習者能夠正確處理語言的功能、意義和結構之間的關系,實現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全面的發展。最后,學習者通過對語言的學習,了解中國的文化。
盡管國際漢語教育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就是否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媒介語依舊是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的問題。眾所周知,當開始學習非母語的語言時,我們較容易把目的語與母語之間進行轉換。因此,漢語學習者的母語就成為了學習漢語的媒介語。而本來就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英語當然就成為了媒介語的首選。而對于那些不是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國家,由于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這一特殊性,英語在國際漢語教育中成為了首先被選擇的媒介語。
二、英語在國際漢語教育中作為媒介語的作用
英語作為媒介語是為了在漢語的教學過程中,讓師生雙方更加方便的進行溝通和交流而存在的一種輔助性語言。在國際漢語教學中,英語作為媒介語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的時候,要盡量的避免媒介語的存在,最好是融入到所學的語言之中。而對于初學漢語的學習者來說,在課堂中使用媒介語恰恰可以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進行聽說練習的時候是強調教師要盡量避免使用媒介語的。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很難避免,最直接的就拿教材來說,很多的注釋部分都是直接用媒介語來進行標注的。另外,學習者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用母語的思維習慣來理解目的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英語來解釋詞匯可以更加方便學生來理解。如:在教授“好看”一詞時,就可以采用英語對該詞匯進行講解,這樣就會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好看can modify person, but usually girls not boy, like beautiful. And 好看 can modify movie, novel and story, like good. 這樣學生就能夠掌握好好看的用法,同時也幫助教師用嘴簡潔的話語來解決詞匯的講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另外,國際漢語教育中的“直接教學法”主張的是采用圖片,多媒體等教學工具把抽象的語言轉化為直觀的視覺感受來進行漢語教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就可以避免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媒介語。但是,卻增加了課堂教學的難度。并且,當所呈現的內容涉及的文化較強時,學習者就會用自己國家的思維習慣來思考問題,這就會導致學習者在學習漢語的過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產生偏差。但是,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介入了媒介語,就會避免理解上的偏差,也會減少學習者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疑惑,有助于學習者能夠更好的理解學習的內容。
通過調查研究顯示,在初學漢語的階段,不用媒介語來進行教學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而用英語作為媒介語來進行教學可以易于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便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既保證了教學的質也保證了教學的量。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2.幫助教師解決問題
學習漢語的人來自不同的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母語,這就會導致教師和學生在交流和溝通上產生困難。并且,對于初學漢語的人來,在進行漢語的學習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去解惑和答疑。教師對于學生的問題,如果只是單純的采用漢語來進行簡單,就會讓學生更加的難以理解,同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因為考慮到學生的漢語水平,而使得講解變得很不清楚。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產生畏難的情緒,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英語作為媒介語出現在課堂的教學中就顯得很重要了。
此外,當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如果要求學生用漢語來進行提問,對于初學者來說,是不具備這個能力。而且,即便學生能夠用漢語進行提問,但是卻不能保證學生能夠正確的表達清楚問題的本身,教師也很難理解學生的問題,此時,學時就可以用英語向教師進行提問,既便于學生表達也利于教師理解。
而當教師在解答問題的時候,可以采用英漢共同結合的方式來回答學生的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比較英語和漢語的不同和相似之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漢語文化。
最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中會出現超出學生能力的情況,這時教師也可以用英語詞匯來代替那些超出學生理解的內容,如:教師在教“戴”這一個字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戴”后緊跟的是accessories,不能是戴衣服,帶褲子,只能是戴眼鏡等。這里,教師用accessories代替了配飾。對于初學的學習者來說,“配飾”這個詞已經超過了他們理解的范圍,而教師簡單的用英文單詞,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利于學生的理解,也便于教師的表達。
英語作為媒介語存在于國際漢語教育的課堂中,對于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是有好處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媒介語來進行詢問,而教師也可以更加深刻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樣,漢語的學習者就會更加輕松和容易的掌握這一門語言。
3.建立教師的威信
一個教師是否具有威信對于課堂教學秩序的維持以及教學活動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只有在崇敬教師的情況下,才會認真的聽課。因此,教師采用雙語教學,能夠用英語作為媒介語向學生傳授漢語知識,既可以避免教學中的講授不清晰,師生溝通困難的問題,也可以因為較好的語言掌握能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教師有崇敬的心理,幫助教師樹立威信,有利于課堂秩序順利的進行。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因為聽不懂而不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保證了教學的質量。
同時,教學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對于突發情況的出現,教師能夠采用雙語結合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加的信任教師的能力。如:在上課的過程中,突然被窗外的鞭炮聲打斷,學生肯定會對窗外發生的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媒介語簡單的介紹中國文化中的紅白喜事以及鞭炮的文化內涵。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也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簡單的講解。
4.建立緊密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是否能夠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國際漢語教學課堂中,英語作為媒介語可以有利于師生雙方的互動,在課堂上可以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就會減少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畏難情緒,調動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同時,當師生雙方有共同的語言時,有利于師生雙方建立緊密的關系,并且在語言的交流上也就不會有障礙出現。這樣的教師較容易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此外,當學生在生活中或者是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用英語表示關心,或者是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動來調節一下氣氛,對于課堂的順利進行是十分有幫助的。如:最簡單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調節課堂的氣氛。
T:來點什么?
S1:餃子。
T:可以,你ask S2,他是waiter。
S2:Can I help you?
T:(告訴S2)you are fired. Because you need speak 漢語。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漢語口語的訓練,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在融洽的氛圍中,學生也學會了如何在中國餐館中點菜。
三、英語在國際漢語教育中的正確使用
從上面我們可以發現,英語作為媒介語在國際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是在正確在課堂上使用英語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英語作為媒介語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國際漢語的課堂教學,要注意在課堂上對英語的使用。
1.在正確的時機使用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使用英語的使用時機,不是整個教學的過程都需要借助媒介語這一輔助性語言的。如果過度的使用媒介語,就會影響教學的質量,浪費課堂的時間。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好使用媒介語的時機。如:在零基礎的學習者開始學習漢語時,教師在做自我介紹就可以借助媒介語,這樣就會有利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樹立起教師的威信。此外,在教學的過程中,當課堂氣氛比較低迷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插入一些媒介語,來提高課堂的氣氛。再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展教學游戲等,就可以先借助媒介語來講解游戲規則,這樣有利于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
2.控制好使用媒介語的度
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好對英語的使用。盡可能要使用少量的英語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如果教師整堂課都在使用媒介語來進行教學,學生的漢語能力就不能夠得到訓練,課堂時間就會被浪費了。因此,教師在使用媒介語時一定要掌握好媒介語的使用程度,畢竟媒介語只是國際漢語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性語言。
3.區分好目的語與媒介語的主次關系
媒介語只是穿插與課堂的教學之中,而對學生的漢語能力進行訓練才是課堂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師對于要上的課程必須要做好精心的安排,以漢語教學為最終的目的。
4.根據課程調整媒介語的使用
媒介語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漢語知識。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以及學習內容的變化。教師也需要對媒介語的使用做出調整,便于適應學生的學習,以及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
四、結論
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十分適合在國際漢語教學中最為媒介語。但是,教師必須要注意媒介語在教學中的使用,既要把握好時機,也要主要使用的度。這樣,才能讓英語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發揮作用,幫助教師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便于學生進行漢語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推動漢語在世界上的傳播。
〔參 考 文 獻〕
〔1〕 梁茜.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好中國文化知識的講解技巧〔J〕. 考試周刊,2008,(42).
〔2〕 馬靜,行玉華.對外漢語教學詞語釋義的原則與方法〔J〕.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04).
〔3〕 關英偉.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盲點——試論朗讀教學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的作用〔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4〕 周鳳玲.淺談對蒙古留學生進行語音教學的原則與方法〔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05).
〔5〕 唐玉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調教學〔J〕. 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6).
〔6〕 鄭桂芬.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世界教育信息,2009,(07).〔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