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華 王武魁 瞿華
摘要 在文獻分析基礎上,提出了與林業生產密切相關的信息分類,包含林業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政策法規信息共3個大類26個小類?;诖朔诸?,結合2011、2013年在福建省三明市的實地調研數據,分析出當前三明地區林農林業信息需求狀況和信息獲取途徑,為政府更有效地為林農提供信息服務提出建議。
關鍵詞 林農;信息需求類型;信息獲取渠道;信息獲取硬件;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05-01552-03
Abstract A forestry 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which contains 3 categories and 26 smaller classe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wa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is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in Sanm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in 2011 and 2013, the forest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acquisition channels were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Forester;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types; Access to information channels; Information service
我國從2003年實行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目前已經跨過了10個年頭。隨著農民營林護林積極性的提升,與林業生產生活相關的信息也普遍受到關注,農民的信息意識逐漸增強。那么,林農需要何種信息以及林農可以通過何種渠道來獲取信息成為了近年來學者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為此,筆者將信息的需求類型、獲取渠道、服務方式3者結合起來,通過對兩次實地調研數據的分析,得出當前林農最關注的信息類型及獲取渠道,并根據信息需求現狀對政府如何開展信息服務進行探討。
1 研究綜述
1.1 信息需求類型
近年來,很多學者從地域、農民類型等層面,對農村地區農民的信息需求現狀進行了探討。信息需求類型方面,譚英等針對云南、安徽、陜西等貧困人口較多的地區,分區域對比了不同貧困地區農戶對新成果、新品種、市場信息、科學知識等信息的需求狀況[1]。何艷群等根據收入狀況將農戶分為不同類型,對比了不同類型農戶的信息需求特點,并分析了影響農戶科技信息需求的因素[2]。此外,還有部分學者采用文獻分析、調查訪談、計量統計(結構方程、Logistic回歸)等方式對影響農戶信息需求的因素進行分析[3-5]。整體上,在當前對農戶信息需求類型的研究中,信息以大類研究為主,涵蓋林業生產、市場、生活等很多方面,缺乏針對農林業生產的有效信息分類。另外,大部分文章以某一年的區域性調研數據為基礎,缺乏持續性的分析探討。
1.2 信息獲取渠道
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近些年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農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不同。一般而言,可以將信息獲取渠道籠統地劃分成傳統渠道和現代渠道,被普遍關注的渠道包括電視、報紙、收音機、固定電話、手機、網絡、親朋好友、信息中介等8種[3,6-7]。在研究具體問題的時候,一般學者會在這8種渠道的基礎上再進行針對性的擴展。在信息渠道的研究方面,以探討農民最常用的信息獲取渠道種類為主,缺乏持續性的時間對比以及如何將信息獲取渠道與政府的信息服務結合起來的研究。
2 實地調研
2.1 問卷設計
為了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首先對信息進行分類研究。由于前人的研究多半以大類為主,除林業信息外,還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聞軼事等信息,針對性不強。為了能更準確地了解林農所關注的生產信息內容,該研究只針對林業生產相關的信息進行調研,并且在大類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加詳細的二級分類,共分成林業科技信息、市場信息、政策法規信息3個大類26個小類,分類結果如表1所示。
2.2 問卷發放及回收
針對福建省三明市,課題組分別于2011和2013年選取林改較為徹底、經濟水平相當的地區進行問卷調查。2011年的調查涉及永安縣和尤溪縣,共6鄉16村,回收問卷205份,剔除不完整數據及存在嚴重誤差數據的問卷后,共得到166個有效樣本數據,問卷有效比率為81%。2013年的調查涉及三明市三元區和梅列區以及沙縣、將樂縣、泰寧縣,共5區縣12鄉20村,共回收調查問卷100份,有效問卷84,有效比率為84%。
3 林農信息需求現狀
3.1 林農信息關注度
由于一級分類均與林業生產密切相關,所以只對二級分類中信息的重要程度進行分析。采用“信息關注度”作為衡量指標,首先,請被調查者選出某一分類中最關注的信息,然后,以選擇某一信息的人數占該類總人數的比例為衡量標準,得到每類信息的關注度,如表2所示,只列出農民最關心的前3種信息。
在10類科技信息中,農民最關注的是病蟲害防治、營林造林、種苗培育3個方面的信息。兩次調研中,3種科技信息的關注度總和均達到了81%,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另外,關注度最高的是病蟲害防治信息,這與林業生產特性一致,林業的生產周期較長,關鍵環節在于林木養護,所以病蟲害防治信息則以較大比例成為最受關注信息。對普通農民來講,林產品價格決定了收益,生產要素價格決定了生產成本,這兩種信息是切實與農民自身收益相關的,所以在市場信息中也是關注度最高的,二者的關注度在兩次調查中均達到了70%左右。與林業相關的金融政策如抵押貸款、林權流轉政策等也比較受農民的關注,雖然二者的關注度在兩次調查有所不同,但二者總和均為50%左右(兩次調查的不同可能一方面與政府的宣傳力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調查地的林改方式不同有關)。
從兩次調查數據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農民關注的信息種類上基本變化不大,但是也表現出細微的差別,所以,政府部門在向林農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中應該定期開展調研,及時關注變化,更有針對性地推廣和發布信息。
3.2 林農信息獲取渠道
在林農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中,除了研究中提到的8種信息獲取渠道之外,針對林業生產特點及三明市當地林業機構的組成現狀,將村委會、林業站、村能人、農林經濟合作組織、林業企業、林產品展銷會、科研院校專家等渠道加入到調查之中。2011、2013年林農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如圖1、2所示。
整體上,三明地區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呈現如下特點:①傳統渠道(電視/廣播、熟人、村委會)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②農民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對信息類型的區分度不高。林業科技、市場、政策信息均集中在某幾個渠道中來獲取,缺乏針對性。由此可判斷,農民獲取不同信息的效率不是很高。③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雖然兩次調查的是三明市的不同區縣,但三明市不同縣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不大,而且調查對象都集中在農村地區,隨機調查,所以地域因素的影響很小。從兩年的數據來看,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起來,除了傳統渠道之外,也開始有一些信息化渠道被使用。④信息化使用率不高。網絡渠道的使用率基本上維持在4%~5%,林農仍然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更高效的獲取信息。
3.3 林農信息獲取條件
林農獲取信息,除了通過面對面地交流之外,還需要借助一些硬件設備,如電視、電腦、手機、固定電話等。所以在調研的過程中,也對林農獲取信息硬件設備的擁有情況進行了調查。表3為主要的4種用于獲取信息的硬件設備。
從調查結果來看,手機和電視的普及率最高,幾乎都達到了100%,這也是為什么“電視”渠道是農民獲取信息最主要途徑的原因之一。不過,雖然手機的普及率高(特別是2013年的調查中,平均每個家庭擁有的手機數量為3.6部,80.9%的家庭擁有能上網的手機),但手機短信并非農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這可能一方面受制于短信形式獲取的信息量不如其他渠道,另一方面受制于政府層面信息化程度不高,沒有有效利用該渠道。
在獲取信息的硬件設備調查中,還有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就是電腦的擁有率,在三明地區,農民的電腦普及率達到了50%左右,在農村地區已經初步具備了信息化的硬件基礎。
4 討論
4.1 信息需求與政府信息服務
林農的信息獲取意識逐漸增長,關注的信息內容也主要與林業生產掛鉤。病蟲害防治、市場價格等信息與林業生產密切相關,受時間影響不大,政府應重點持續性地提供該類信息;政策法規方面的信息受時間的影響較大,規律性不足,政府在推廣該類信息的過程中需要定期關注、及時調整,才能真正服務林農。
4.2 信息獲取渠道與政府信息服務
當前,農民信息獲取渠道以傳統為主,向多元化發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化渠道也已經出現,但利用率不高。所以,政府選擇信息發布渠道要有主有次,傳統為主、現代為輔。傳統渠道方面,重點提升電視等渠道的信息傳播效率,提高信息的時效性。現代渠道方面,積極探索互聯網平臺、手機平臺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如結合手機特性,可以通過建立短信平臺、短信推送的方式將時效性強的信息推廣給農民。
4.3 政府現代化信息服務模式建議
目前,手機、電視的普及率幾乎達到100%,而電腦的普及率也逐步上升。雖然,網絡還不是林農獲取林業生產相關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由61%的電腦普及率來看,網絡已經具備了成為林農獲取信息有效渠道的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這個信息化手段成為了關鍵點。在此,提出兩個發展思路,以供參考。
4.3.1 將網絡與傳統渠道相結合。網絡的高普及率為數字電視的應用提供了基礎。目前,電視是林農獲取信息最主要途徑,那么政府可以通過數字電視來制作節目,發布信息,提升電視渠道獲取信息的時效性。
4.3.2 建立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網絡信息多而雜,真假難辨,政府可以建立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提高網絡獲取信息的真實性。同時,政府通過對網站訪問的統計,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林農信息的關注熱點,為信息的推廣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5 結論
該研究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基于文獻提出信息分類,將林業信息分為林業科技、市場、政策法規共3個大類26個小類。實踐層面,將實際調研數據進行可持續性分析,使得出的當前林農最關注的信息類型更具持續性和說服力。信息類型上,病蟲害、市場價格的信息最受關注;信息獲取渠道方面,以電視等傳統渠道為主,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獲取信息的硬件條件有所改善,61%的電腦普及率為政府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推廣科技成果、開展信息服務提供了可能。最后,在探討政府如何更加有效地為林農提供信息服務方面,提出政府應該定期關注林農需求變化,積極探索現代化、信息化的服務手段,在當前的情況下,可以探索傳統渠道與現代渠道相結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譚英,王德海,謝詠才,等.貧困地區不同類型農戶科技信息需求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34-40.
[2] 何艷群,徐險峰.湘鄂渝黔邊欠發達地區不同類型農戶科技信息需求分析及服務策略[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32(148):73-75.
[3] 李媛媛,馬寧,余金娛,等.林農短信定制林業信息服務影響因素研究——以福建三明市為例的實證調研[J].林業經濟問題,2012,32(2):109-113.
[4] 黃睿,張朝華.農戶農業科技信息需求的優先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自廣東的調查[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1(2):68-74.
[5] 原小玲,賈君枝,朱丹.山西省農民信息需求調查研究[J].情報科學,2009,27(8):1194-1198.
[6] 曾楨,楊帆,付芳婧.農民群體信息獲取狀況及問題分析——以貴州省農村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2(9):96-103.
[7] 李小麗,王緋.農戶獲取科技信息渠道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湘鄂渝黔邊區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1(17):52-56.